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东北某金矿含金2.70g/t,金主要赋存于自然金和以黄铁矿为主的载金矿物中,与黄铁矿嵌布关系密切,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为合理开发该矿产资源,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0.074mm含量占70%的磨矿细度条件下,采用丁铵黑药作捕收剂,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可获得含金71.32g/t,金回收率87.17%的金精矿,试验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石英脉型含金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重选—重尾浮选试验及金流失状态考查。研究结果表明:金为唯一有价回收元素,金品位为1.78 g/t。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形式存在,以包裹金(占45.33%)形式嵌布。粒度主要集中在-0.037 mm,占78.98%。采用重选—重尾浮选工艺,总金回收率为94.80%,浮选尾矿中流失的金矿物主要以脉石矿物包裹金形式存在,目的矿物浸出效果良好,金流失特征符合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周瑶 《黄金》2023,(6):39-43
某金矿床位于坦桑尼亚太古代绿岩带中,属于脉状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含金5.17 g/t,砷0.43%,硫2.50%,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磁铁矿、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碳酸盐、绿泥石、黑云母、黏土矿物;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石英;金矿物嵌布状态以包裹金和粒间金为主,分别为49%和47%,裂隙金较少;金矿物粒度非常细小,以微、细粒金为主,占92.5%。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选矿工艺探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选、全泥氰化浸出和浮选等单一流程,金回收率较低;为进一步提高金浮选指标,进行了磨矿细度、捕收剂、活化剂、起泡剂等药剂制度和流程结构优化试验,确定采用浮选+尾矿浸出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浮选闭路流程金精矿金品位44.70 g/t,金回收率83.56%;浮选尾矿氰化金作业回收率34.41%,金总回收率89.22%。  相似文献   

4.
甘肃某细粒浸染型金矿石中金主要以包裹金形态存在,且载金矿物黄铁矿与脉石矿物连生关系复杂。针对该矿石的性质,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工艺,可获得金品位30.17 g/t、金回收率81.23%的较好指标;硫精矿经氧化焙烧—氰化浸出,金对原矿的回收率为6.96%,金总回收率达88.19%。  相似文献   

5.
新疆中泰某金矿矿石以粗粒自然金为主,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闪锌矿以及个别的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钾长石、斜长石以及黑云母、白云母。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采用重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重选金精矿品位129g/t、回收率46.23%,浮选金精矿55.41g/t、回收率39.96%的较好指标,金总回收率为86.19%。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某选铜尾矿中铜、金、银损失的原因,对铜尾一次分级沉砂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主要与黄铁矿及脉石矿物形成连生体,嵌布粒度为0.01~0.2mm;金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等金银互化物,少量碲银矿及含银贺硫铋铜矿等,主要以包裹态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及脉石矿物中,金矿物嵌布粒度大部分小于0.01mm,属微粒金,银矿物嵌布粒度为0.001~0.02mm。在工艺矿物学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分级-再磨-浮选"工艺,在优化工艺条件基础上开展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8.73%和40.34%的低品位铜精矿,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10%和18.07%。  相似文献   

7.
镇沅金矿难处理混合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东 《云南冶金》2003,32(Z1):78-81
介绍了镇沅金矿难处理混合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结果.该矿石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金嵌布粒度极微细,除有60%左右的裸露自然金外,其它为硫化矿物包裹金和致密氧化矿物包裹金.采用单一的选矿或氰化浸出工艺均难以获得好的选冶指标.本试验采用浮选-氰化浸出(树脂吸附)-重选的原则提金工艺流程,获得了金总回收率83.12%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河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石中主要回收元素为金,主要为自然金和金银矿且多包裹在脉石矿物中,裂隙金和粒间金分布较少。回收难度较大,对矿样进行了重选、氰化浸出及浸渣浮选试验,获得重选作业金回收率4.75%;氰化浸出作业金回收率51.00%;浸渣浮选作业金回收率为86.78%,金精矿含金40.85 g/t,金矿石的选矿总回收率为93.83%的较好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胶东某含金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黄铁矿是该矿石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主要嵌布于黄铁矿裂隙、孔隙或粒间。根据矿石性质主要进行了磨矿细度试验和各类药剂用量条件试验,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一次精选”浮选工艺,磨矿细度-200目含量55%、捕收剂为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150g/t按照5:1配比组合用药(丁基黄药125g/t、丁铵黑药25g/t)、硫酸铜用量200g/t、起泡剂用量20g/t,最终可以得到产率为9.05%、精矿品位26.56g/t、金回收率达到94.97%的精矿产品,达到了理想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0.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往往富含砷、汞、锑、碳等难处理矿物,其中细粒金常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属于难处理矿石。陕西省某金矿床金矿物粒径非常细小,主要为次显微金,通过传统浮选方法难以获得高品位的金精矿产品,为有效提取细粒金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在-0.074 mm占60%的细度条件下,黄铁矿的解离度达93.48%,自然金以次显微金及晶格金存在,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矿石。综合对比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该金矿宜采用“研磨-焙烧-研磨-氰化”的流程方案,首先将原矿磨细到-0.075 mm占80%,然后在650 ℃的温度下焙烧2 h,再将焙烧矿磨细到-0.075 mm占95%,在NaCN用量为4 kg/t、氰化时间为36 h的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73.36%。该试验方案适合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浮选,选矿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以灵宝小秦岭金矿区金矿废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研究了废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主要金属矿物嵌布特征和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金矿废石潜在有用矿物为金、石英和长石,金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与黄铁矿、方铅矿和脉石矿物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在选矿工艺上,废石富集金不宜采用重选工艺,可采用浮选等工艺;提取石英、长石的原则流程包括脱泥和磁选除铁;而废石作为砂石骨料利用前要进行除硫。该研究可为灵宝小秦岭金矿区金矿废石选矿工艺选择和实现废石的资源化、无尾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宁某金矿建设规模为400t/d,其金属矿物主要以黄铁矿和赤铁矿为主,根据矿石性质及选矿试验报告,设计采用二段一闭路破碎流程及重浮联合选矿工艺流程,重选流程得到粗颗粒金矿产品,最后经过浮选得浮选金精矿。重选金精矿品位1 600g/t、回收率27.5%,浮选金精矿产品品位40g/t、回收率59.5%。  相似文献   

13.
某金矿石中金品位1.92 g/t,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母、石英、黑云母、长石、高岭土等。矿石中金矿物粒度细小,大部分金矿物与硫化物密切共生,部分微细粒金矿物与脉石矿物密切共生。采用单一浮选或氰化等常规工艺处理,金回收率较低。通过采用浮选—氰化联合工艺,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技术指标:浮选闭路流程金精矿产率9.83%、金品位12.37 g/t、金回收率63.65%,浮选尾矿氰化金回收率22.09%,金总回收率85.74%。  相似文献   

14.
蒙古苏木那林桃勒盖金矿矿石为典型的含金氧化矿,矿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金属矿物含量少,金主要以自然金及银金矿形式存在,赋存状态以裂隙金和粒间金为主,含少量包裹金。根据该矿的矿石性质,采用重选-氰化联合选冶工艺可取得较好的选矿效果。原矿经尼尔森选矿机,可获得含金618.44×10-6的金精矿,金回收率为71.12%,重选尾矿全泥氰化,金浸出率为94.66%,尾矿含金可降至0.17×10-6,金总回收率达98.46%。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硫含量较低,金矿物粒度微细等特性,进行了全泥氰化、单一浮选、重选—浮选、重选—氰化等选矿工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重选—氰化工艺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重选金回收率9.67%,氰化金回收率77.87%,金总回收率达87.54%,较原矿全泥氰化提高13.16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某金矿石为少硫化物金矿石,矿石中金矿物粒度细小,微细粒金矿物占89.15%。金矿物与脉石和黄铁矿关系十分密切,其中脉石矿物粒间金占62.19%,黄铁矿与脉石粒间金占17.82%,有13.58%的金矿物包裹于脉石矿物中。浮选试验磨矿细度为-0.075 mm占75%,捕收剂采用SK和丁基黄药优化组合,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二次精选,在原矿金品位为1.88g/t时,试验获得金精矿金品位45.05g/t,金回收率为82.35%。  相似文献   

17.
为了回收某蚀变岩矿体金矿中的金,在不同磨矿条件下进行了尼尔森选矿机选矿试验研究。根据该矿体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嵌布特性及现场工艺条件,针对现场生产中浮选尾矿金损失较多现象,采用两段磨矿后尼尔森重选,重选尾矿浮选的联合选矿工艺,在离心强度为60G,给矿速度为1kg/min,反向冲洗水压为0.035 MPa,流态化水量为3kg/min的条件下,可有效回收+20μm粒级的金矿物,重选回收率可达33.85%,金的选矿回收率达到95.03%。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某含金银硫化铜矿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铜含量为0.82%,伴生的有益组分为硫、金和银,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试验以新型药剂TB1021为铜硫分离捕收剂,采用混合浮选—铜硫分离工艺获得铜精矿和硫精矿,硫精矿再经摇床重选回收部分微细粒铜精矿。混合浮选采用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组合捕收剂,总药剂用量为120 g/t,采用一粗两精三扫工艺流程;铜硫分离浮选采用新型捕收剂TB1021,采用一粗三精三扫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铜品位为15.21%、铜回收率为80.13%,金品位为3.02 g/t、金回收率为66.51%,银品位为160.43 g/t、银回收率为41.82%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为49.13%、回收率为54.34%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9.
陕西某镍矿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复杂,其中脉石矿物种类较多,主要为滑石、蛇纹石、菱镁矿、白云石、高岭石、石英、角闪石和绿泥石等。镍主要以镍黄铁矿的形式存在。除黄铁矿粒度较粗外,其它泥质矿物粒度较细,矿石中滑石和蛇纹石等脉石矿物可浮性较好,不易与硫化物分离。针对该矿石的性质特点,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该矿石采用磨矿-浮选预先脱泥-浮选矿砂中镍的工艺流程可获得镍品位为5.74%、回收率为73.03%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山东某金矿红布矿区原矿、马塘矿区原矿和选矿厂混合原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原矿金品位为2.52 g/t、银品位为2.29 g/t;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红布矿区原矿中金矿物种类为含银自然金,平均粒度为18.58μm,金矿物嵌布状态主要为包裹金。马塘矿区原矿中金矿物种类为自然金,平均粒度为9.48μm,金矿物嵌布状态主要为包裹金。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推荐红布矿区和马塘矿区原矿配矿比例为3∶1,为选矿工艺优化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