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究煤显微组分组成对配煤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配合单煤镜质体反射率分布、镜质组含量及配入比例的配煤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的预测方法,同时以开滦矿区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Ro,ran介于0.88%~1.30%)为研究对象,利用软件Design-Expert 8.0进行配煤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影响因素及其显著性分析。三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镜质组含量和配入比例,参与配煤的单煤镜质体反射率是影响配煤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的显著性因素;当各配合单煤镜质体反射率确定时,两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镜质组含量和配入比例均是影响配煤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煤的显微组分定义与分类的国际标准"ICCP system 1994"是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ICCP)历经26 a(1991-2017)完成,按照显微组分组和发表的时间,该标准共分4个部分,分别是镜质体(1998)、惰质体(2001)、腐质体(2005)和类脂体(2017)。"ICCP system 1994"目前已被国际上从事煤岩学和有机岩石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广泛采用。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在1994年第46届ICCP年会上确定了镜质体显微组分组、亚组和显微组分的定义和分类,并于1998年发表,它是"ICCP system 1994"重要的组成部分。在"ICCP system 1994"镜质体分类方案中,镜质体显微组分组被划分为3个亚组,结构镜质体亚组、碎屑镜质体亚组和凝胶镜质体亚组,它们分别进一步被划分为2个显微组分。其中,划分亚组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组织的破环(降解)程度,显微组分之间的区分主要依据是凝胶化程度和(或)形貌特征。该分类体系与ICCP腐植体分类体系紧密关联。基于"ICCP system 1994",对镜质体各亚组和各显微组分的定义、光学特征、物理和化学特征、来源以...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岩显微图像自动采集中不清晰的显微图像是否影响镜质体随机反射率的最终测值该问题,从焦距偏离、入射光强度以及煤的变质程度等方面研究图像质量对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近物镜端与远离物镜端焦距偏离均会导致镜质体反射率偏低,且偏低值相当;当焦距偏离2μm以上时,煤岩自动测试采集的图像中镜质体测试精度不能满足国家标准测试方法的准确度要求。对焦距偏离2μm以内时所采集图像质量的影响,还应针对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及不同的光照强度等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不同矿区、不同成煤时代、不同类别的300多个煤样的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结果为基础,分别研究了它与浮煤挥发分区分各类煤的煤化程度,发现其准确性明显优于浮煤Vdaf值。  相似文献   

5.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是近年来配煤炼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测试手段,测定点数的多少是决定测定结果精准和测试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以实际生产中的炼焦煤为测定对象,研究了不同测定点数下其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与有机分子的芳化作用、缩聚作用间的相关关系这一原理,通过伊犁盆地干酪根的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分析,表明了伊犁盆地干酪根正处于成熟阶段;同时,初步反映出干酪根反射率与铀的矿化度间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煤岩分析在焦化企业煤质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岩分析在焦化企业评价煤质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并探讨了煤岩分析设备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在煤质分析中综合煤岩分析和各项常规化验指标,则可更为客观地评价包括混洗煤在内的各种煤的煤质。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高效利用开滦矿区优质炼焦煤,在分析开滦矿区各矿井煤层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煤层煤间的配煤规律,并预测了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同时,借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开发了开滦矿区煤质煤岩系统,不仅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动态管理,并且优化了矿区各煤层煤的配采和配选。  相似文献   

12.
在尽可能模拟生产的条件下,对8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中活性物黏结能力进行了研究及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若随煤变质程度的提高,煤中单位活性物黏结能力指数值走势基本呈抛物线变化,与日常生产中的经验相符;单煤活性组分能力指数值与焦炭强度的相关性比常用的黏结性指标(G和Y值)要更好一些,可以通过对煤中活性物的把握来达到更好地区分煤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煤质技术》2012,(4):73
为了总结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分析实验室)组织的2012年4个煤炭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情况,同时共同提高国内煤炭检测技术水平,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举办煤质检测技术论文征集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拟初步于2012年10月底在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