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配聚方式的药剂二次污染、设备占地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聚合物配液方式的改进,提高污水配制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研究从除去氧的源头出发,通过氮气隔氧的方式避免氧气对污水配聚的影响,通过粘度计测定了氮气隔氧下Fe2+、S2-对聚合物溶液粘度,分析了氧浓度与配制聚合物溶液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氮气通气速率为1m3/h,通入时间为60 min后,当Fe2+或S2-离子浓度小于8 mg/L时,保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当溶解氧含量分别小于2.01 mg/L、1.37 mg/L后,Fe2+、S2-离子对聚合物溶液的保粘率达到90%以上。此外,将氮气隔氧方式应用于模拟含聚污水配制聚合物,实现了保粘率达90%。  相似文献   

2.
通过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和自然扩散法研究了钾、钠、钙、镁四种阳离子类型的氯盐对粉煤灰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比分析了K+、Na+、Ca2+、Mg2+、Cl-五种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位移曲线。结果表明: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主要受阳离子价态的影响,价态越高,扩散系数越大;扩散系数随着氯离子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阳离子类型影响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原因是离子扩散能力不同,其中各离子水合能力强弱顺序为Mg2+>Ca2+>Na+>K+>Cl-,自扩散系数大小顺序为Mg2+>Ca2+>Cl->K+>Na+。MgCl2中的Mg2+和Cl-对粉煤灰混凝土都有侵蚀作用,且Mg2+会抑制粉煤灰活性的激发。  相似文献   

3.
对南海某高温高压地层体系钻井液中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究与讨论。经过依次尝试双指示剂法、电位滴定法、酸度计法后,最终采用酸度计法成功测定了CO32-,HCO3-含量。该方法消除了钻井液颜色干扰对滴定终点判断造成的误差,且精密度良好。采用硝酸、高氯酸、双氧水体系对钻井液进行微波消解,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了钻井液中K+,Ca2+,Na+,Mg2+,Fe3+各种金属阳离子含量。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适用于分析钻井液体系大部分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4.
利用变异系数分析、Stiff图分析及Piper图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了某煤矿内矿井水的化学特征。评价结果表明,该工区内大部分地层水表现为溶液中阳离子Ca2+、Mg2+含量均显著低于(K++Na+)含量。该类地层水主要包括了太灰水、煤系砂岩水、老空水和新生界水,前三者均具有较高的溶液TDS值,而新生界水的样本结果普遍表现出较低的TDS值。地层水中阳离子Ca2+、Mg2+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硫酸盐岩和硅铝酸盐岩类矿物的溶解占比较大,而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占比较小;这两种阳离子与Na+存在阳离子交换,进而导致水溶液中阴离子Cl-的含量明显低于阳离子Na+。煤矿井水化学特征演化的研究可为矿区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灵芝  赵柳  张小清  罗杰  杨喆 《精细化工》2023,(6):1319-1324+1392
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Fe2+、Fe3+、Cu2+、Zn2+、Al3+、Na+、Ca2+、Mg2+、K+、Ag+、Cr3+)对邻苯二胺(OPD)的氧化能力,基于Fe3+能直接氧化OPD产生黄色发荧光的产物而构建了Fe3+-OPD显色体系。结合硫化物的还原性以及对金属离子较强的亲和性,开发了一种通过比色法选择性检测硫化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 4.0Na Ac-HAc缓冲液中,Fe3+-OPD显色体系的吸光度和荧光强度与NaHS的浓度分别在10~200μmol/L和5~15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荧光法的检出限可达0.1μmol/L,体系内其他还原性物质及硫醇对Na HS的检测无干扰。将Fe3+-OPD显色体系结合纸芯片构建的纸基比色体系蓝色分析色道值(B...  相似文献   

6.
针对饱和卤水直接制碱过程需要去除硫酸根、钙离子、镁离子(SO42-、Ca2+、Mg2+)等杂质离子的问题,探索了利用纳滤膜分离精制饱和卤水新工艺。通过考察NF270、DL2540、ESNA1 3种类型纳滤膜的透过通量和离子截留率,确定了选用DL2540为实验用膜;分析了DL2540纳滤膜对离子的截留性能和对盐田饱和卤水的分离性能及其对饱和卤水精制的效果。结果表明,增加同离子浓度、降低压力有利于不同价态阳离子、阴离子间的分离,DL2540纳滤膜对盐田饱和卤水中SO42-、Ca2+、Mg2+截留率分别达到95%以上、30%~50%、30%~70%,对Na+、Cl-截留率均低于15%,进一步证明DL2540纳滤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二价离子截留效果,在饱和卤水精制上展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地矿样品中硼的测定难点在于既要将样品完全分解还不能造成硼的损失,本文选择强碱过氧化钠(Na2O2)作为熔剂能够完全有效地分解样品。碱熔带入试液中大量的钠会影响仪器测定,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振荡器上交换吸附溶液中Na+,降低试液含盐量,减小Ca2+、Mg2+、Al3+、Fe3+、K+等阳离子的干扰,同时也可以降低溶液的pH值到中性。使用柠檬酸溶液络合试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进一步降低基体干扰。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进行测定。通过实验,选择出合适的分析谱线,确定最佳的树脂用量和交换吸附时间。对国家标准物质和地矿样品进行测定,确定方法的检出限为50μg·g-1,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90%~8.36%,相对误差为-1.67%~5.20%。与其他测试方法进行比对,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偏差。  相似文献   

8.
卤水中含有Na+、K+、Mg2+、Ca2+、Li+、SO2-4和Cl-等多种离子,其中钾离子、镁离子是生产镁盐和钾盐产品的重要原料,同时合理地利用卤水也可以缓解卤水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着眼于卤水资源的利用,重点介绍了以卤水为原料制备各类钾、镁产品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与分析,概括了以卤水为原料制备各类钾、镁产品的技术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并对卤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碳化法合成纳米碳酸钙(NCC),考察了原料产地、晶形控制剂、表面处理剂种类及用量、工艺水质等对纳米钙电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种类及用量对纳米钙电阻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原料产地次之,晶型控制剂和工艺水质影响较小。这是因为纳米钙颗粒吸附或夹杂的离子种类及浓度是影响纳米钙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影响机理是:在电场作用下,由工艺引入的Na+、OH-通过纳米钙颗粒间形成的毛细管定向迁移和输送,发生贯通材料基体的离子隧穿,较高的浓度和摩尔电导率加剧了纳米钙电阻率的衰减;由原料引入Mg2+、Fe2+、Ca2+以及CO32-等离子浓度低,难以发生离子隧穿,只能溶解于微量自由水形成分布稀疏的“盐池”,依靠相互连接而迁移导电,对电阻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赵王瑞  刘燕  张伟  邓会宁 《化工进展》2023,(3):1508-1514
仿生黏合剂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与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共沉积是构建单价选择性分离层的有效方法。本实验通过浸泡预处理将Fe3+引入阳离子交换膜,并利用电场作用和Fe3+诱导PDA-PEI在膜面沉积改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缩短了单价选择性膜的改性时间,制备了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对制得的膜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探讨了Fe3+浓度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表明随着Fe3+浓度的增加改性膜的膜电阻呈上升趋势,而表面荷正电性和选择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由于电场和Fe3+对多巴胺聚合过程的共同影响,当Fe3+的浓度为0.001mol/L时,改性膜Na+/Mg2+选择性高达12.8,并且具有较低的膜电阻和优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中和沉淀工艺常用于去除红土镍矿酸浸液中的铁、铝、铬等杂质,这一过程中常伴随镍、镁等金属离子的损失。本工作研究了红土镍矿硫酸浸出液中和除铁过程中Ni2+和Mg2+的损失,提出了有价金属离子的损失机制。研究表明,固定模拟浸出液Ni2+和Mg2+浓度条件,随模拟浸出液中Fe3+浓度增大,中和沉淀过程中Ni2+和Mg2+的损失率分别在9.13%~23.23%和9.79%~15.68%左右;固定模拟浸出液Fe3+浓度条件,随着模拟浸出液中Ni2+和Mg2+浓度的提高,二者的损失率逐渐降低。根据溶液化学计算与实验证实,中和沉淀过程中SO42-与Fe(OH)3胶体形成一元和二元配合物,其中一元配合物中SO42-的孤对电子与Ni2+或Mg2+  相似文献   

12.
在磷矿浮选过程中会引入大量无机离子,这些离子会对浮选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碳酸盐型胶磷矿反浮选体系中常见无机离子对胶磷矿和白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探究矿物表面由于离子吸附而引起的表面转化。结果表明,Ca2+、Mg2+、Fe3+、Al3+、PO43-随着浓度的提高对矿物的浮选起抑制作用,SO42-和F-在低浓度时对矿物的浮选没有明显影响,在较高浓度时对矿物的浮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矿物经过回水调浆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在矿物表面检测到新的元素吸收峰,说明在浮选体系中存在表面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矿物表面性质是影响其分散聚集和浮选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溶液化学分析计算、浊度、接触角及Zeta-电位测试分析,研究了矿浆中,Mg2+,Al3+,Fe3+等金属离子对氟磷灰石(FAP)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FAP是亲水性矿物,添加Fe3+对FAP的润湿性影响受pH的影响较大,在酸性环境中,Fe3+对FAP的亲水起促进作用,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下,Fe3+能较好地抑制FAP的亲水。Mg2+和Al3+受pH的影响较小,在中性环境下Mg2+,Al3+离子均抑制FAP的润湿性。在pH=3~11范围内,Mg2+主要以+2价的离子存在,压缩FAP表面双电层;Al3+和Fe3+主要是通过水解的作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覆盖在FAP表面,并且Mg2+,Al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贵阳市秋冬季节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于2021年11月18日—2021年12月4日在花溪区、乌当区、息烽县、修文县同步采集PM10和PM2.5样品,并对其质量浓度、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质量浓度呈花溪区>息烽县>修文县>乌当区的分布特征,PM2.5质量浓度呈息烽县>花溪区>修文县>乌当区的分布特征;PM10、PM2.5中水溶性阳离子以Ca2+、NH4+、K+为主,花溪区Ca2+、K+的含量相对较高,阴离子以SO42-、NO3-、Cl-为主,息烽县SO42-、NO3-<...  相似文献   

15.
邹啁 《辽宁化工》2022,(11):1505-1508
采用高温高压稠化法在稳态剪切条件下模拟凝胶溶液自井口注入地层时的升温加压过程,研究高温高压下成胶环境即溶液初始p H值、温度、金属盐离子对PAM/PEI体系的凝胶化过程和成胶强度的影响。通过高温高压稠化曲线,可将高温高压下PAM/PEI体系的凝胶化过程分为诱导期、加速反应期、平衡期3个阶段。结果表明:引入H+改变凝胶溶液初始p H值,发现凝胶溶液初始黏度先增加后降低,体系可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成胶,而在酸性条件下,体系无法凝胶化。凝胶体系中引入Na+、Ca2+后,成胶时间被不同程度的延长,且Ca2+对凝胶体系的影响远大于Na+。体系中Na+质量浓度增加,其缓交联作用有限,且不会大幅度降低凝胶成胶强度;Ca2+质量浓度增加,凝胶成胶时间明显延长,但其对凝胶成胶强度影响较大,Ca2+质量浓度过高,会导致凝胶脱水。  相似文献   

16.
磁化蛭石负载稀土(La、Ce)复合材料循环利用除磷后的废弃物,经再生所得产物Mev-WP/P用于去除水中的Pb2+。结果表明,Mev-WP/P所含大量的-PO4基团是除Pb2+的主要原因。静电吸引以及-PO4与Pb2+生成络合物是去除Pb2+的主要机理。Mev-WP/P吸附Pb2+为吸热的单分子化学吸附过程,并在30 min内完成快速吸附。在pH 1~6内,随pH增加吸附容量显著增加,当pH为6,25℃时,吸附容量最高可达48.76 mg/g。水中共存阳离子Na+、K+对吸附无明显影响,而Ca2+、Mg2+有显著的竞争吸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加大廉价的Mev-WP/P剂量而克服。应用于选矿废水除铅的验证实验表明,Mev-WP/P投加剂量为1 g/L,30 min内可将起始浓度为0.867 mg/L的Pb2+全部去除。研究为具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然蒸发实验,对鸭湖背斜构造深部卤水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卤水在自然蒸发过程中各元素富集规律及析盐规律。受高含量钙影响,卤水蒸发路线在K+,Na+,Mg2+∥Cl--H2O(25℃)介稳相图中偏移比较明显,可与Na+,K+,Mg2+,Ca2+∥Cl--H2O(25℃,对NaCl饱和)介稳相图相结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卤水自然蒸发过程中矿物析出顺序为:石膏→石盐→光卤石→南极石→溢晶石;光卤石产量较小并且质量不高;锂最终浓缩至质量浓度约为2.9 g/L时,硼、锶、溴、碘、铷、铯等微量元素均有析出。实验数据和结论为针对该类型卤水进行更深入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依据,如前期除钙后梯度提取硼酸、碳酸锂、溴素等产品。  相似文献   

18.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前端需设置预处理段去除悬浮物、钙镁硬度等,以达到后续除盐设备的稳定运行要求。以某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脱硫废水作为原水,通过现场批次试验,分析了NaOH+Na2CO3、Ca(OH)2+Na2CO3两种软化方式在pH值为10.5时对Mg2+、Ca2+的去除效果。前者出水Ca2+质量浓度能控制在23.20 mg/L,Mg2+质量浓度控制在73.65 mg/L;后者出水Ca2+质量浓度能控制在16.00 mg/L,Mg2+质量浓度控制在7.35 mg/L。采用NaOH+Na2CO3组合软化方式形成的污泥约为Ca(OH)2+Na2CO3组合加药方式污泥量的37.95%,但后者沉降速率较高。对于低镁脱硫废水,采用NaOH+Na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硼硅管制瓶为研究对象,ICP-AES为研究手段,通过改变药液浓度、药液pH值、药液储存时间、玻璃瓶规格来探究玻璃瓶内表面Al3+、B3+、Ca2+、K+、Na+、Si4+的迁移规律,并通过SEM观察玻璃瓶内表面受侵蚀情况。结果显示:随储存时间延长,玻璃瓶内表面受侵蚀程度增大,在储存28 d时,K+和Na+的迁移浓度下降,Al3+、B3+、Ca2+、Si4+迁移浓度上升,出现脱片现象;玻璃瓶规格越小,离子的迁移浓度越大,玻璃瓶内表面受侵蚀程度越大;药液浓度越低,离子的迁移浓度越小,玻璃瓶内表面受侵蚀程度越小;酸性和碱性药液都会增大玻璃瓶内表面受侵蚀程度,且碱性药液对玻璃瓶内表面侵蚀更大。  相似文献   

20.
郝汉  冯建国  马超  陈保莹  吴学民 《化工学报》2014,65(3):1126-1134
通过FTIR、SEM、XPS、zeta电位和粒度测试研究了双梳型共聚物AgrilanTM 752对吡虫啉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rilanTM 752分子中存在羧基、酯基和聚氧乙烯醚侧链,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结合吡虫啉,从而有效地分散吡虫啉颗粒;AgrilanTM 752用量与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密切相关,实验条件下得出其最佳用量为3%(质量分数),此用量下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和zeta电位负值最大;初始pH值超过6后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逐渐降低,zeta电位在初始pH = 10处存在最大负值,初始pH值在2~10范围内悬浮hina剂的分散稳定性普遍较高,pH值超过10后分散稳定性明显降低;电解质离子(Na+、Mg2+和Ca2+)浓度越高则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和zeta电位负值越低,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越差,相同浓度下电解质离子对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影响程度顺序为Ca2+ > Mg2+ > 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