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能源科技创新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且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储能元件。这也使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成为当近材料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是负极材料,正是因为负极材料的许多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应用。因此,负极材料性能的提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丰春 《辽宁化工》2011,40(11):1211-1213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应用和开发前景最好的一种电源,改善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是选取充放电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素材料、锡基负极材料和其他负极材料。指出了今后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绿色能源的应用,促使着电化学储能与转换技术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领域最成功的二次离子电池之一,已被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但是由于锂资源短缺造成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增加,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储能设备领域的应用。因此,寻找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二次离子电池是当下的研究热门之一。钠离子电池不仅拥有和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而且还具有成本低、资源丰度大和可逆容量高的特点,有望成功地代替锂离子电池而应用于商业化生产。本工作主要综述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首先根据钠离子在负极材料存储方式不同,分析归纳了负极材料的插层反应、合金化反应和转换反应三种储钠机制,然后介绍了负极材料的结构修改、元素掺杂和材料复合三种改性方式,随后重点介绍了碳基材料、钛基材料、合金类材料、转换类材料和有机材料等几种关键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以实际生产和工业应用为基础,展望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硅基材料因具有高比容量的特点成为新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但其在锂离子脱嵌锂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降低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初始库伦效率,从而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主要改性方法和研究进展,阐述了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倪海芳  范丽珍 《硅酸盐学报》2012,40(4):548-549,550,551,552,553,554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电动汽车和其他便携式电器的最有前途的动力能源。提高电化学性能及其安全性是锂离子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尖晶石型钛酸锂因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高倍率充放电性能,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国内外钛酸锂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合成方法,掺杂、表面改性,重点阐述了碳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展望了钛酸锂作为混合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铋基材料因其高体积容量、电压平台较低等优点而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几年铋基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刘浪浪  问娟娟 《当代化工》2014,(12):2690-2692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源应用很广泛,但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选取电化学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是提高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从新型碳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三方面介绍了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限制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人们对于储能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储能设备之一。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石墨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理论容量较低,已逐渐无法满足高能设备的大容量需求。过渡金属锰氧化物由于储量丰富、氧化形态多样、结构多元、理论比容量高、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理想的替代负极材料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4种锰氧化物(MnO、Mn2O3、Mn3O4和MnO2)分别在纳米化和复合结构构筑两方面的材料设计及合成,总结比较了4种锰氧化物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展望了锰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非金属类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以及合金材料。并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侯宾  宗文 《炭素技术》2023,(5):70-72
“双碳”目标实施计划和要求的提出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做到提产、节能、降耗已成为石墨化行业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概述了以人造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石墨化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应用和开发前景最好的一种电源,改善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是选取充放电性能良好的负极材料.现在国内外商业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的碳材料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容量的需求,于是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寻找更高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上.介绍了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锡氧化物、其他金属氧化物、复合氧化物.重点介绍了各种氧化物材料的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和脱嵌机理,探讨了该类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对该类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炭素技术》2004,23(3):24-24
3月28日,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唯一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800t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项目,在宁波杉杉科技园投产。作为宁波市首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计划项目之一,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项目投资达1.5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于2002年年底开工建设,去年通过了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的验收,它的建成投产使得杉杉科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年产规模超过1000t,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商。杉杉科技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各项技术指标、制备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3.
《广州化工》2021,49(14)
近年来,氧化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层状结构和高比容量的特性在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发展迅速,受到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氧化石墨烯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氧化石墨烯作为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炭素技术》2020,(3):56-56
公开号:CN110350178A公开日:2019-10-18申请人:漳州巨铭石墨材料有限公司发明人:吴国新,彭锴,张军军,等发明名称: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15.
《江西化工》2021,37(4)
具有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记忆效应少、污染少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公认为未来用于储存电力最有效的方法。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课题组都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性能负极材料的研究。系统讨论了几种常研究的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包括碳、合金、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硅)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作为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石墨类、非石墨类、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上述各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对石墨类材料的改性,在炭材料中形成纳米级孔、洞、通道等都可能提高锂的可逆贮量和减少不可逆容量损失,有利于负极比容量的提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  相似文献   

17.
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作为电化学嵌锂宿主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述了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分析了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优缺点,综述了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石墨改性的发展方向。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提高可逆比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改善其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有效改善石墨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四氧化三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对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性能的改进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之一。综述了四氧化三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结构和充放电机理、合成方法及复合改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摘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电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碳材料因为容量高、放电平台低、来源广泛等优点成为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流,主要包括石墨、无定形碳。文章总结了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对石墨、无定型碳的储锂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来研究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机理。组装了以硅为负极材料,金属锂为正极材料的模拟电池,充电至不同的储锂状态后,测试了负极的ESR谱,并和储锂之前的硅材料的ESR谱进行比较,有助于从能带理论的角度认识硅负极储锂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