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研究制样方法对钢铁材料纳米压痕试验结果的影响,选取单相、多相、低碳、中碳和高碳等不同类型的钢种,分别进行了纳米压痕样品制备参数的探索。利用机械磨抛和电解抛光设备进行了样品表面抛光处理,比较了氧化物机械抛光及不同参数的电解抛光对样品表面状态的影响,通过真彩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定量测定了样品表面粗糙度。随后,为检验样品制备的效果,利用纳米压痕仪分别测试了两种抛光方式得到的不同组织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氧化物机械抛光适合制备单相且试验压入深度超过500nm的样品;电解抛光能有效避免表面硬化层,在参数适当的条件下,既可以满足测试标准的要求,又可以进行多相区分,但是,电解参数不当时会导致组织假象,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制样效果的评价应考虑试验曲线的稳定性而不仅仅注重抛光样品的平均表面粗糙度。最后,给出了适用于低碳钢W1300、中碳钢SWRCH35K和高碳钢SWRH82B的电解抛光参数,可为类似钢铁材料纳米压痕测试样品的制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4.
文章介绍了包钢SEM上即将安装的EBSD硬件装置的基本原理。提出了EBSD分析技术在包钢钢铁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包钢正在研发的管线钢领域进行了研究切入点的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5.
钛合金材料OIM试样的电解抛光及制备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钛合金材料强度硬度较高,机械抛光通常不能去除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变层,因而采用电解抛光是制备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的理想方法。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选,并对优选的电解抛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制定出了钛合金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的快速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6.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DP590双相钢不同工艺下的显微组织与微观织构。结果表明,从热轧、冷轧到连退过程组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热轧态的块状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织转变为退火态的铁素体和少量的马氏体,晶粒尺寸由8μm细化至6μm。从热轧、冷轧到连退过程织构同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工艺过程的进行,旋转立方织构逐渐减弱,但减弱幅度不大,相应的(001)<110>晶粒逐步减少;不利于深冲性能的α织构先增强后减弱,其最强组分(112)<110>的取向密度在冷轧阶段达到最大值,相应的(112)<110>晶粒先增加后减少;有利的γ织构逐渐增强,其最强组分(111)<112>的取向密度在连退阶段达到最大值,相应的(111)<110>晶粒和(111)<112>晶粒均逐步增加,但(111)<112>晶粒要多于(111)<110>晶粒。 相似文献
7.
8.
9.
对纯镍化学抛光方法中抛光剂的组成、抛光温度和抛光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金属的抛光配方可行,此方法可以用于其他金属或合金;纯镍抛光的较佳腐蚀液配方的体积分数为正磷酸4.8%、硫酸66.7%和盐酸28.5%,腐蚀时间为15 min;该方法可以一次进行多组试样的化学抛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A36船板钢中间裂纹形成的微观原因,实验主要利用聚焦离子束(FIB)的精确定位加工功能,在连铸坯的裂纹附近提取特征区域,通过FIB环形切割,制备出感兴趣区域的三维原子探针(3DAP)样品,克服了传统电解抛光制样方法无法定位的缺点,同时通过对样品支架进行修整及角度校正,解决了3DAP针尖样品在分析过程中因存在材料缺陷或尖端曲率半径增大而容易折断的问题。然后,利用3DAP研究了制备出的针尖样品的元素分布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在裂纹附近制取的样品中存在C、Mn、Cr和P元素的富集或偏聚,进而验证了这些元素的不均匀分布可能是导致A36船板钢产生裂纹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12.
电解法制备高纯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净化后的高纯硫酸亚铁溶液为电解液,以钛板为阴极,钛涂钌材料为阳极,以电解法制备高纯铁.考察了电解液初始pH、溶液初始Fe2+质量浓度、电解温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阴极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液初始pH为3~4、Fe2+质量浓度为90~100 g/L、电解液温度80℃左右、阴极电流密度15~15.5A/dm2条件下,电流效率较高,可以获得表面质量较好的高纯铁产品. 相似文献
13.
对在高能球磨中用Nb还原Nb2O5制备新型电解电容器阳极材料低价铌氧化物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工艺方案:A,高能球磨混料-酸洗除杂-真空焙烧;B,高能球磨混料-真空焙烧-酸洗除杂。采用ICP、SEM分析检测方法对产物的杂质含量、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按与钽电解电容器相似的工艺将低价铌氧化物粉末制成了阳极,并采用电解电容器阳极测试方法对其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方案制备的产物比B方案的杂质含量低、漏电流小、比容低、损耗小,B方案产物比容可达107 000μF.V.g-1,两种方案制备的产物均有明显片式化现象、粒度细,但球磨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均难以在后续的洗涤过程中彻底除去,导致阳极漏电流较大。 相似文献
14.
镁还原法制备新型电解电容器阳极材料低价铌氧化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镁还原Nb2O5制备低价铌氧化物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研磨混料-还原焙烧-酸洗除杂-干燥工艺制备了低价铌氧化物粉末,采用XRD、SEM测试方法对产物物相、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按钽电解电容器相似的工艺将低价铌氧化物粉末制成了阳极,采用电解电容器阳极测试方法对其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镁还原Nb2O5制备低价铌氧化物反应不易控制,产物物相复杂、粒度粗、粒形简单,以其为原料制做的阳极比容低、内阻高、漏电流大。 相似文献
15.
对铌还原Nb2O5制备低价铌氧化物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玛瑙研磨混料-还原焙烧-过筛工艺制备了低价铌氧化物粉末,用正交试验法及方差分析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用XRD、SEM测试方法对产物物相、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按与钽电解电容器相似的工艺将低价铌氧化物粉末制成了阳极,并采用电解电容器阳极测试方法对其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铌还原Nb2O5工艺制备的低价铌氧化物具有优良的电性能,比容达到69 500μF.V/g、损耗≤11.25%、漏电流(K值)≤1.8×10-4μA/(μF.V),其电性能指标优于FTa16—300电容器钽粉国家标准(GB/T 3136—1995)。 相似文献
16.
Ti-47.5Al-2.5V-1.0Cr钛合金具有高温延展性好、高温强度大的特点,有用于铸造涡轮、涡流器、叶片等高温部件的潜力。在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对合金或部件内部定量分析前,需预先将被分析钛合金样品和钛合金标准样品用相同的方法制备以去除表面氧化层、铸造反应层和污染物。鉴于该钛合金为室温脆性材料,不适于切削制备样品,宜采用磨抛方法制备样品,而磨抛制备样品时因发热粘滞会造成样品表面污染,影响LIBS分析钛合金中成分。实验用LIBS评价光谱磨样机磨制、金相磨样机磨制、手工磨制、手工抛光、辉光氩离子轰击等几种方法去除不同组织钛合金标样表面氧化层、污染物的效果。通过LIBS分析发现,样品制备过程中污染来源于制造砂纸的胶接剂,磨制线速度、磨料粒度、抛光方向影响制备效果,且样品的组织也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用碳化硅砂纸光谱磨样机高速磨制钛合金表面碳污染层深度大,达15μm,高于水冷金相磨样机中速磨制的碳污染层深度,说明温度高促进碳在钛合金中的扩散;中低速磨制时,使用的砂纸标号越高,含碳、钙的污染物在样品表面附着增加。中速磨制时,与α相亲和力强的钙、铝等元素在α组织的钛合金扩散深度较α+β、α_2+γ组织钛合金大,钙污染深度达10μm,而碳在不同组织的钛合金表面扩散没有明显差别。手工低速磨制时,在钛合金表面上的碳、钙污染层较浅,深度为1~3μm,与磨痕深度一致。双向或沿磨削纹理抛光效果优于垂直纹理抛光效果,残留污染物深度不超过1μm,与辉光氩离子轰击效果相近。实验研究解决了钛合金样品制备易受污染的问题,LIBS分析碳等元素的校准曲线得到改善,测量精度得到提高。对于Ti-47.5Al-2.5V-1.0Cr钛合金样品分析的结果同其他方法的对照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为提高不锈钢的机械性能,促进其作为结构材料使用,通过控制适当的合金元素配比和相应的加工工艺,实验室开发了一种低合金型的高强度不锈钢材料.介绍了不同工艺下其组织、硬度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能得到较好强塑性结合的热处理制度;利用金相显微镜、EBSD、TEM对其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强度提高的原因;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评价了其耐腐蚀性和焊接性.结果表明,在铁素体基体上引入适当的第二相,可以在保持良好塑性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焊接性. 相似文献
19.
以Y2O3为原料、YF3-LiF为熔盐,研究自耗阴极熔盐电解法制备Y-Ni合金,分析电解电压、电解电流对合金成分、电解温度、电解效率和金属收率的影响。在61.5%YF3-38.5%LiF(原子分数)的熔盐体系下,电解电压、电解电流对电解温度影响显著,电解温度过高,稀土金属在熔体中溶解加快,稀土金属氧化、二次反应加剧,合金中钇成分含量、电解效率以及钇金属收率随着电解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实验获得的最佳电解条件为:电解电压为7.2 V±0.2 V,电解电流为555 A±5 A,电解温度为1080℃±20℃。通过对Y-Ni合金的表征分析,制备的Y-Ni合金成分较为均匀,无明显偏析现象,合金中Y∶Ni=1∶1(质量比),主要由NiY相和Ni2Y相组成,其中YNi相占比为42.11%,YNi2相占比为57.8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