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地震对陕西南部地区影响很大,部分中小学受灾严重.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不能仅限于满足建筑的安全性,而是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在设计中合理利用地方性建筑材料,从中吸取地方性建筑材料在经济、生态、节能等方面的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应用在灾后重建中,提高重建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校园食堂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环境性能驱动设计角度,结合地区气候条件对校园食堂建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在建筑设计阶段,从环境整合、空间组织、界面设计、模拟优化四个层面,构建校园食堂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案例归纳出郑州地区被动式节能设计原则和校园食堂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灾难斑块”型村落灾后重建的适宜规划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农村重建为背景,选择四川剑阁县下寺村为典型研究对象,针对其灾损格局呈现"斑块"状随机分布的复杂特征,通过对重建现实与困境的研究,分别对斑块重建、文化重建与再生、宅基地控制、重建方式及管理实施、乡村规划编制5个方面提出灾后重建基本对策,选择村民联动规划方式,强调"生命安全、环境生态、文化保育、民生和谐、发展持续"的总体目标,探索"灾难斑块"型村落灾后重建的适宜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南部攀枝花地区的马鞍桥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为例,对该地区灾后重建基本完成之后,新建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估,对比分析不同建造方式的热工效果,进而对灾后重建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角度,从传统徽州民居的生态观、设计观和技术观人手,通过分析其选址与规划中体现的自然生态观、设计与营建中水口和天井的自然生态作用、选材和细部构造设计及利用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所体现的传统生态节能思想,探讨其对现代居住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启迪与借鉴意义,并积极展望未来生态节能住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然生态资源评价导向下的规划—以校园规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为例,对规划用地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后得出规划用地的生态敏感性模型,同时结合校园规划的各项要求,提出用地的生态分区与开发强度控制模式,突出校园规划布局和建设的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理念,从而体现设计与自然结合,与环境协调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结合重建过程中的工作实践,首先介绍了都江堰灾后城镇永久性住房重建项目的规划控制与管理,重点对非政府投资类原地重建的规划控制与管理过程进行了解析;并从原地重建、社区建设、城市风貌保护与规划控制三个方面对灾后永久性住房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张丽 《商品与质量》2010,(16):134-136
随着社会的进步,节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生态节能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生态节能住宅的原理 生态节能住宅是以生态环保、节能减耗为宗旨,根据自然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以人为本,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对住宅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现代木结构具有低碳节能、施工快捷、抗震性能好的优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对现代木结构进行了推广应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分别在向峨小学、绵阳及青川地区进行了试点,应用的结构形式包含了轻型木结构及框架式重型木结构,这些建筑造价适中,修建快速,体现了较好的适用性;为了解决灾后重建中木结构建筑国产化率低的问题,对国产轻型木结构剪力墙替代产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ASTM E-564静力单调加载制度对国产胶合板、国产OSB板各3种板厚的剪力墙进行了试验,得出国产木剪力墙的延性系数在4.0~7.1之间,抗剪强度、极限承载力等指标与进口板材剪力墙相当.介绍了现代木结构的在灾后重建中的使用经验及国产木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对现代木结构在国内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秉持绿色建筑理念的小学校园设计能为学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文章以潍坊市高新区大观小学为例,在其区域及项目概况的基础上,遵循传承建筑地域性文化、尊重校园整体性规划、贯彻绿色建筑设计价值观等原则,形成了"两轴、三心、五区、一廊"的空间布局,以期为现代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