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力旋流除砂装置工艺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油井采出液携砂对集输系统造成的危害问题,本设计对今后的采出液除砂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油田污水除砂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污水含砂量上升,现有污水除砂技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污水含砂问题对注水系统流程、设备带来不良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旋流原理研制了除砂装置,经一年来现场试验表明,运行平稳可靠,排污量小,除砂达85%,压降0.04MPa,见到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稠油携砂给地面生产设施及外输管道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而稠油的高黏特性造成油砂分离困难。优化旋流器结构,探索旋流器高效除砂的进料条件范围对实现高黏稠油旋流除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稠油黏度、含水率和旋流器几何结构下的除砂率和压降。结果表明:油水混合液黏度对砂粒分离效率影响显著,远大于旋流器结构对除砂效果的影响;旋流器结构参数中的入口直径、溢流口直径、锥段长度对旋流场和除砂率影响最显著;控制分流比可减少油相从底流口流出,减少资源浪费,但在高黏低含水率条件下调控分流比才具有效果和意义。该研究结果可为稠油旋流除砂器结构优化和旋流除砂工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重力式气固分离设备仍广泛应用于我国油气田中,这种设备主要是依靠气体和固体的密度差而分离的,由于这类分离的驱动力小,效果差,使设备庞大而笨重,最近,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除砂器,在室内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状重介绍这种除砂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室内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海上稠油开采生产中,通过控制地层的出砂或有限地排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产油潜能,但是,需要将砂携带到地面进行处理.因此,含砂原油除砂和含油砂除油净化是稠油生产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某海上稠油油田的原油除砂和含油砂净化的相关试验,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和含砂浓度等因素对含砂稠油除砂的影响,以及温度、流量、压力和含油率等因素对油砂除油和净化效果的影响.介绍了目前海上油田正常生产的砂处理流程,对其他油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锦州油田化学防砂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介了锦州油田投入开发15年来不同时期主要用于热采稠油井的化学防砂技术原理和使用效果:以长效黏土稳定剂为主的稀油油藏固砂剂FSH-901(1992~1995,施工136井次,有效率78.7%);无机钙/有机硅高温固砂剂BG-1(1992~1995,79井次,79.7%);Ca(OH)2/CaCO3/机硅单体高温“三氧”固砂剂(1996~1997,98井次,82.7%);高温泡沫树脂固防砂剂(1997,4井次,50.0%):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1997-2005,99井次,94.9%);氟硼酸综合防砂剂(1998-2002,130井次,81.5%);有机硅固砂剂YL971(1998~2002,89井次,85.4%);高强度有机硅固砂剂LH-1(2005,11井次,100.0%)。报道了防砂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出砂套变井逐年增多;多层舍采长井段井化学防砂难度大;出砂粒径逐年变细,表明油层骨架受到破坏。提出了化学防砂技术发展方向:研发常温固化的耐高温固砂剂;完善分层防砂工艺。参2。 相似文献
12.
13.
14.
渤海稠油油田水平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渤海油田的大部分油藏为稠油油藏,地层胶结疏松,如何提高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是稠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而水平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从水平分支井的工程设计、钻井完井的难点分析、井眼轨迹控制工艺技术以及钻井液体系、性能、现场维护等方面介绍了渤海稠油油田水平分支井的钻井完井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水平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渤海稠油油田的开发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并将在几个油田的开发和调整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稠油有限排砂采油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避免防砂与排砂采油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二者的有利因素,在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稠油有限排砂采油”开采方式。有限防砂是伴随有取排砂采油概念而生的一个新概念,是指防止大于或者等于一定粒径的油层砂随原油运移,而允许较小粒径的油层砂随原油运移的防砂技术。用经济评价手段来确定在整个油田开发期内应该采取何种非热力开采方式,结果会有3种可能性:(1)排砂采油在整个油田开发期内是最适合的方式;(2)防砂采油在整个油田开发期内最适合的方式;(3)有限排砂采油,即在整个油田开发期内先排砂采油,后有限防砂采油才是最适合的方式。文中推荐一种简单的确定防砂采油接替排砂采油最佳时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WE-B型液压万能试验机压杆稳定实验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WE -B型液压万能试验机压杆稳定实验装置的设计 ,并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 ,证实了该实验装置的可行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19.
在前言中讨论了驱油用磺酸盐的最佳结构和国内研发的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结构、原料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地质结构和物性复杂的胜利油田,研发了具有不同用途的3种多组分磺酸盐.一为稠油乳化降黏剂S-5,系单环芳烃(烷基苯)磺酸盐和多环芳烃(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对稠油的乳化能力强,耐温耐钙镁离子,注入200℃的0.5%S-5水溶液使蒸汽驱后岩心采收率提高9%和10%,使岩心采收率比蒸汽驱提高19%左右.S-5已在胜利油田几个稠油区块伴随蒸汽注入或作为注蒸汽前置液使用51井次,使注蒸汽压力降低,产油量上升.二为高温泡沫驱油剂FS-411,系C20~C30混合高碳烷基磺酸盐,小试和中试产品在250℃填砂管中的阻力因子为市售发泡剂的2倍左右,在现河C20区块4口多轮次蒸汽吞吐井同时注入蒸汽、氮气和FS-411,使注蒸汽压力上升,该轮次生产周期延长,产油量增加,含水降低.三为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SL-7,以馏分油和烷基苯为原料,90℃下SL-7溶液和SL-7/HPAM溶液与胜利多种原油的界面张力均达到10-3 mN/m超低,二元复合驱的岩心采收率比聚合物驱高4.1%,将用于胜二区沙二某单元的二元复合驱.图1表11参1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