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引气作用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引气作用可以改善混凝土抗冻性 ,但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 ,很多人还不了解如何运用和实施引气作用 ,文章对引气作用相关问题的介绍可能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4.
间接计算法测定新拌混凝土含气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间接计算法测定新拌混凝土吉气量的原理和过程。据此可求得含气量。间接计算法与直接测量法相比,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可以用于粗集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古气量的测定。几个实例的计算与分析表明:含气量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6.
7.
引气真空混凝土的孔结构和抗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吸水动力学法,压汞法测量了四种类型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真空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引气真空混凝土)的孔结构,用显微镜测量了这些混凝土的气泡间隔系数,还用快冻法测量了混凝土的抗冻性,测量了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真空处理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的孔结构明显改善,总孔体积减少,毛细径变细,在混凝土表层形成一个致密的保护层;能降低混凝土的饱和吸水率,提高了混 相似文献
8.
9.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普通强制搅拌、振动搅拌以及掺入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匀质性、含气量以及硬化混凝土抗压强度、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气剂的掺入以及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振动搅拌和普通强制搅拌混凝土的匀质性变化不大,但混凝土含气量随之增加,抗压强度随之降低,并且与普通强制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混凝土的含气量更大,抗压强度更高;振动搅拌和掺入引气剂都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孔隙率,但振动搅拌主要增多的是100 nm以下的小孔,不仅提高了引气效果,而且也因为使孔隙细化,改善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当需要的混凝土含气量(体积分数)为3%时,采用振动搅拌即可获得所需的引气效果,而当需要的含气量更大时,建议采用振动搅拌同时掺入引气剂. 相似文献
10.
剖开加气混凝土制品从切面上看,加气混凝土制品是由许许多多个大小不等的气孔和气孔壁组成的结合体。这些气孔及气孔壁的组成成分、性能决定了加气混凝土制品物理性能。按照直径的大小,加气混凝土的气孔可分为五类:①宏观孔②微观孔(包括毛细孔)③凝胶孔④晶间孔⑤超微孔。一般来讲,制 相似文献
11.
12.
蒸养制度对干硬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为控制指标,研究了蒸养参数对干硬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干硬性混凝土而言,蒸养制度比较合理的两种:①静养时间3h、升温速率15℃/h、恒温温度60℃和恒温时间8h;②静养时间4h、升温速率15℃/h、恒温温度80℃和恒温时间6h。 相似文献
13.
14.
固化土孔隙液Ca(OH)2饱和度对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物理力学性质相同的土样掺加等量水泥制备的固化土强度通常有很大差别。通过选取几组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典型土样,掺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Ca(OH)2制备成固化土,测定了固化土孔隙液离子浓度和固化土强度。研究表明:由于土样对Ca(OH)2的消耗,可能导致固化土孔隙液中Ca(OH)2不饱和,进而影响了水化硅酸钙的生成量;不同土样对Ca(OH)2消耗量不同,导致在掺加同量水泥时水化物的生成量不同,因此固化土强度不同。土样各种化学性质的影响因素对固化土强度的影响可归结为对孔隙液Ca(OH)2饱和度的影响。对于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土样,在满足孔隙液Ca(OH)2饱和的条件下,掺入同量水泥的固化土强度相同。 相似文献
15.
16.
自密实混凝土粗骨料的要求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形和级配是衡量粗骨料性能的主要指标。通过人工筛选粗骨料,以粗骨料形状指数和颗粒级配为变量,保证配合比中其他条件相同,配制自密实混凝土,测定坍落度、扩展度、T50时间和V型漏斗流出时间以及7 d强度和28 d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不会随着形状指数的增长而规律性增长;相对来说形状指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要大于对强度的影响,颗粒级配对强度的影响要大于对工作性能的影响;形状指数和颗粒级配对7 d抗压强度的影响要略大于对28 d强度的影响。基于该试验条件及配合比,当形状指数为0.348,颗粒级配中大石子所占比例为50%时,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最佳。 相似文献
17.
18.
19.
高强混凝土脆性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脆性影响强度尺寸效应,因此,脆性与强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然而,脆性对不同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不相同。通过对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探讨脆性影响抗压强度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脆性不一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却可能由于其实际改变了混凝土所处的约束条件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