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用CPE和CPE/PVC为改性剂.用双辊熔融共混的方式对TPU的共混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TPU/CPE和TPU/CPE/PVC共混体系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TPU种类和CPE、CPE/PVC分别组成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能明显改善TPU的加工特性,并且基本保待了TPU优良的耐油性和耐寒性。 相似文献
2.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强度对CPE用量和氯含量的依赖关系,考察了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两相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当CPE氯含量为36%~42%,用量为7~15份时,CPE在PVC/CPE共混物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结构、共混物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Brabender流变仪研究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共混物的加工性优于纯PVC。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共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选择了氯化聚乙烯弹性和高氯化聚乙烯与聚乙烯共混,利用Brabender对共混物的相容性作了分析,对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的共混比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利用红外光谱对氯化聚乙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和高氯化了聚乙烯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4.
6.
7.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相法生产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化学原理和生产工艺。研究了氯化反应的温度、压力、通氯气速度、脱酸、中和、水洗、干燥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操作。介绍了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性能以及在塑料、橡胶两大领域里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研究了热塑性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对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增韧改性。通过测定复合材料的物理一力学性能,考察了 PF/CPE 共混体的组成对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图对共混体系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在 PF 树脂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粘合性。结果表明:在 PF/CPE 共混过程中有接枝共聚物产生。它在共混体中起着增混剂的作用,使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CPE)是一种新型合成材料,它既是一种优良的塑料改性剂,经硫化后,又可作为特种合成橡胶,用途十分广泛。目前广为使用的是含氯量30~45%的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它具有耐磨耗、耐热、耐化学药品性、自熄性等特点,并具有优良的低温性能,即使在—20~—30℃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氯化聚乙烯对聚丙烯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后,产品在低温下有较大冲击强度,耐热性、阻燃性及相互间粘接性也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PP/CPE共混合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动态粘弹仪等有关设备研究了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CPE对PP的冲击强度有显著提高,同时还改进了阻燃性,但体系的拉伸强度随CPE的加入而降低,表面硬度,维卡软化点和流动性也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氯化聚乙烯(CPE)与再生胶共混技术的关键在于共混物配方中硫化促进剂体系和增塑剂体系的调整。以CPE100份,鞋类再生胶200份(或300份)作硫黄,DBF(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变量试验,同时兼顾其它助剂配合,确定的共混胶料配方,辅之以一定的生产工艺条件,制成的CPE与再生胶共混物可用于夹布胶管,吸水胶管,特种V带压缩胶,胶鞋,胶板,车窗密封条等多种橡胶产品。 相似文献
15.
16.
张为民 《上海氯碱化工信息》2002,(1):12-15
本研究了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共混物及其增韧体系的耐热性,加工流性以及物理机械性能,最终确定了最佳的配方体系,使之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7.
TPU与CPE、HPVC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CPE和CPE/HPVC为改性剂,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对TPU的共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TPU/CPE和TPU/CPE/HPVC共混体系的力学、耐寒及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PE及CPE/HPVC的加入,虽使体系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但能明显改善TPU的加工性能,并且基本保持了TPU优异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固相氯化法制备的氯化聚乙烯(CPE)和PVC/CPE共混物的机械特性。氏考察了CPE氯含量、氯化条件如聚乙烯晶区与非晶区氯化程度比、氯化过程中热处理条件、氯化温度等对聚氯乙烯(PVC)增韧效果的影响。共混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表明,不仅氯含量、而且氯化聚乙烯的制备条件对PVG的增韧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分子量对性能影响不大。因相法CPE与悬浮法CPE对PVC的增韧效果相当,CPE用量为7—15phr时,增韧效果尤为突出。形态结构的表征结果说明共混物是微观上的相分离,具有优良增韧效果的体系为CPE是均匀连续同分布于PVC粒子表面。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