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线电通信技术》2020,(2):179-179
物联网(IoT)实现了由不同类型硬件、软件和通信技术管理的物理与虚拟设备的互联。全世界依托物联网的大规模部署,正在兑现着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健康等许多应用与计划。根据Gartner公司近期研究,将有500亿个设备在2020年前部署。物联网将会使城市和日常应用更加智慧。但是,物联网技术也暴露出了许多风险和隐私问题。由于物联网硬件的局限性,在物联网环境中实现和部署鲁棒、高效的安全与隐私方案仍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一次性密码(OTP)是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环境中一种有前景的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2.
曹侃 《移动信息》2023,45(6):186-189
随着物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安全问题也越发凸显。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多起物联网安全事件,如摄像头被攻破造成DDoS攻击、水表数据传输未加密被篡改等,对其安全体系的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物联网业务包含云、管、端、边、用等多个层面,文中试图从安全防护体系和安全技术研究两方面入手,研究了物联网的安全风险点和应对措施,并将其应用到了实际业务中。  相似文献   

3.
吉姆平托   《变频器世界》2012,(11):31-31
正有人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500亿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中。我们曾经讨论过物联网这一广泛的概念,这次我们将特别关注自动化领域中的物联网。物联网即将改造接下来的十年。每一个事物都可以彼此联系起来。有人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500亿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中。我们曾经讨论过物联网这一广泛的概念,这次我们将特别关注自动化领域中的物联网。当自动化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变成互联网设备可以远程操作时,运营成本将会显著降低,这就是自动化领域中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融合了信息传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是现代互联网的一种全新的变体形式.随着人们对物联网认识的不断加深,相关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也使得物联网迅速成为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具有同等地位的信息网络集群.虽然目前物联网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随着社会层次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于物联网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会极大程度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本文就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以及其研究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关于物联网安全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未来物联网的安全性加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刁兴玲 《通信世界》2016,(33):24-25
众所周知,全球物联网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81亿,收入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而Gartner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268亿,收入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GSMA则认为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300亿,其中基于蜂窝技术的连接数将达到10亿~20亿.虽然各方预测数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近300亿,成为收入规模超过万亿美元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也在20世纪末步入到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呈现出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面对人口的集聚、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剧、家庭的小型化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等现象,老年人的方便出行与安全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改善,与老年人相关的设施设备的发展与完善迫在眉睫.智能家居是在物联网的影响之下的物联网化的体现,它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产业迅速崛起.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关爱老人和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相互结合在了一起,通过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方便和智能应用给我们的老人,使得老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被看作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已经被我国"十二五"规划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从政府到产业,各方面都在大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蓬勃发展。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安全可控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物联网发展究竟会带来哪些安全问题,物联网安全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面临怎样的难题,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武传坤研究员,他于2009年开始关注物联网的发展,也从那时开始转向了物联网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军 《电子世界》2012,(6):12-13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后信息产业界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但传统的物联网中没有很好的将安全机制进行阐述和定义,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现有的物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将保护层的概念引入到传统意义的物联网架构中,并对保护层的工作原理和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安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华  陈昌祥 《通信技术》2012,45(7):100-102
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概括了物联网安全的新挑战和物联网安全大众化、轻量级、非对称、复杂性等主要特点,然后分别从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析了物联网的安全威胁,最后提出了物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物联网安全需要对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有效的安全保障,以应对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并且还要能够对各个层次的安全防护手段进行统一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是一种能将物体连接至互联网使其更加智能的技术.但是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数据难以处理,网络架构的可扩展性差,以及用户的安全隐私容易泄露等问题都限制了物联网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分析雾计算所具有的优势提出基于雾计算的物联网架构.基于该架构,同时考虑到用户的安全隐私问题,又提出分层的网络架构.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物联网(IoT)安全需求,并梳理了5G网络的安全能力。认为5G网络能够满足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需求。5G网络自身安全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满足物联网应用对网络安全性的需求。5G网络可以通过安全组网、能力开放的方式,利用自身安全能力、切片特有的安全能力以及运营商网络中部署的其他安全能力,向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安全服务,以赋能物联网安全。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继计算机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为了使校园更加安全、便捷、舒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管理中,以实现智慧校园。本文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物联网的系统架构,阐述了智慧校园与物联网的关系及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具体应用,最后对物联网及智慧校园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继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物联网涉及到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因此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物联网的网络构架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物联网的数据特点和安全威胁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层安全体系结构,从而实现物联网在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各环节的数据安全性保护。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隐私问题是制约物联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物联网的安全现状,并对一些典型安全威胁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以得到物联网具体的安全问题,最后,针对相应的安全问题,提出安全对策,为物联网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隐私问题是制约物联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物联网的安全现状,并对一些典型安全威胁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以得到物联网具体的安全问题,最后,针对相应的安全问题,提出安全对策,为物联网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被公认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新浪潮.高效、不间断、优质的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播出的总方针.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初步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对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14,(29):18-18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连接"成为了一个热词:爱立信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会出现500亿次连接,华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1000亿次连接。无论是500亿次还是1000亿次都说明了一个现象: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物联网安全需求,对物联网安全防护体系架构进行研究,提出"4+1"物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并详述各层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给出物联网安全生态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作为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据GSMA预测,到2020年全球互联设备将会达到270亿部,其中100亿为移动连接设备.物联网设备和应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物联网产品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中安全通信协议的安全性能低下问题普遍存在,同时在采用非形式化方法对物联网安全通信协议进行分析时也十分容易出错,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物联网网络的安全,也带来了恶劣的后果。为很好地解决这两个安全问题,并使物联网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物联网安全通信协议被提出,并在物联网中建立了协议主体模型和攻击者模型,此外,分析物联网的协议模型也采用了通信顺序进程CSP的形式化方法。文章就将介绍物联网中安全通信协议的形式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