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联产能源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1世纪,我国的能源领域面临能源供应、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五大问题。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是综合解决这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多联产系统: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领域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倪维斗  郑洪弿  李政  江宁 《动力工程》2003,23(2):2245-2251
在21世纪,我国的能源领域面临能源供应、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五大问题。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是综合解决这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勇  倪维斗  李政 《动力工程》2006,26(3):432-436
建立并完善了煤基合成气液体燃料/电力多联产仿真和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出系统在不同压力下蒸汽发生潜力和相应的蒸汽循环发电能力.研究了水煤气变换反应器对系统能源转换效率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其结果对于未来多联产系统设计优化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图3表3参14  相似文献   

4.
多联产能源系统与二氧化碳减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维斗  张斌  李政 《中国能源》2005,27(4):17-20,42
本文提出了中国C O减排切实可行的切入点—燃煤发电行业。燃煤发电行业减排2CO的实施和我国煤炭现代化利用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能2源系统正是一个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的战略路线。对多联产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多种配置的系统方案3E特性(Energy,Economics,Environment)的详细研究表明,多联产系统具有易于经济高效回收和减排CO的特点,可根据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幅度的2CO减排需求提供不同配置的系统方案,并可逐步过渡到近零排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实施2多联产能源战略分阶段减排CO的技术工艺、系统方案和研发的初步设想。2  相似文献   

5.
IGCC多联产总能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能源与环境领域渗透交叉层面、化学Yong梯级利用结合的角度综述IGCC多联产总能系统的研究动态;阐述了多联产系统概念与过程机理。分析了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人均用能将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人均用能还处于相对低的水平,约1000kg/人年,比起美国的人均用能11000kg/人年,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5000~6000kg/人年,尚有很大差距.当然,我国由于人均资源贫乏,国土环境容量有限,决不可能去追求高能耗,而是应该有我国特殊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尽量节俭.但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企盼,人均用能肯定要不断增加.按不同机构所作的预测,在2030-2050期间,我国人均用能将为2500~3000kg/人年,总用能量将达到45亿吨标准煤,是目前的三倍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能源方面有许多战略研究,但比较可操作的是加速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与核电。在电力负荷高峰时,可用于发电;在电力负荷低谷时,可制取替代燃料与氢。该方案可解决我国电力和液体燃料需求这两个关键能源问题,并同时减少常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保证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外能源》2013,(11):75-75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以煤、渣油或石油焦为原料,将其气化后生产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气,合成气极易脱除二氧化硫等。干净合成气可作为原料进行热、电、气、化联产,即在发电的同时,联产包括液体燃料在内的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城市煤气以及工艺过程热。合成气经过进一步的转化反应和气体分离,可得到氢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分离出来,进行综合利用和埋存。多联产系统的实质是多种产品生产过程的优化耦合。优化耦合之后的产品生产流程可以简化,从而减少基本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各个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层次分析法在多联产系统综合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波  李政  倪维斗 《动力工程》2006,26(4):580-586
按照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多联产系统的优化设计,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联产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对多种甲醇.电多联产系统方案进行了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的计算、分析和评价,进一步证明了多联产方案比单产方案在节能、经济、环境保护方面有较大优势,并指出:在年产甲醇20万t,发电容量300MW的规模下,富CO气体一次通过并联多联产系统(E1)和富CO气体一次通过串联多联产系统(F1)综合效益较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为系统进一步优化指明了方向。图1表8参10  相似文献   

10.
邓剑 《上海节能》2006,(6):46-48
煤气化多联产技术是一项高效清洁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新兴技术,是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以及由于能源使用带来污染严重两大问题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该技术涉及煤碳、化工、热能等多学科,是一个由大多数应用成熟的技术单元耦合组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不远的将来有必要要承担一定量的CO2减排义务,因此能源发展策略必须尽快考虑分阶段减排CO2的问题。多联产能源系统是一个能源、资源、环境/生态一体化的能源系统,各个发展阶段中的系统方案涵盖了CO2减排的诸多方面。本文将多联产能源系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探索了我国切实可行和可持续发展的CO2减排战略路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能源需求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指出了:荣炭是中国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所依赖的主要能源。根据对中国能源一次消费的预测,提出了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建立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介绍了煤炭现代化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IDDD+N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王振铭 《节能》2005,(5):4-9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热电联产已具有相当规模。为适应电力工业的发展,热电联产应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节约能源的优势。文中提出增强经济效益措施和向科技、管理、环保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我国能源的状况决定必须大抓节能。  相似文献   

14.
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前言能源的价格、电网的稳定性、能量的品质、空气的品质以及全球气候的改变,是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将变得更加尖锐。在传统的利用燃料产生电力的过程中,将近三分之二的输入能量没有有效利用就被释放到环境中,能量损失十分严重。利用总能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能源系统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分布式能源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与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供电的传统电力系统相比,克服了传统系统的一些弱点,成为其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新世纪电力工业和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03年8月接连发生的美加大停电和英国伦敦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今后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管什么行业概不例外,不适应市场经济就得被淘汰,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事业经费逐年减少,市场经济对农村能源建设的冲击,单纯靠行政命令推动,靠少量财政补贴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那么我们作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该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呢?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们参考。1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转变工作方法现在搞市场经济,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何况沼气、太阳能等农村能源还不为人们怎么熟悉…  相似文献   

17.
18.
二甲醚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联产系统是未来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二甲醚性能优秀,应用广泛。本文提出了以煤气化为核心一步法制取二甲醚的多联产系统流程,利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其热效率,比较了联产和分产的能耗,显示出多联产系统的节能优势。分析了水煤气变换和脱碳单元对多联产系统效率的影响,在复杂流程的基础上构建简单流程进行对比,其节约煤耗更加可观,体现了多联产系统整体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灵梅  李政  倪维斗 《动力工程》2006,26(2):278-282,288
为了扩展能值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根据能值分析的基本思想,并以能量守恒和能值守恒为依据,提出了能反映多联产系统特点的能值评价指标,该能值评价指标将多联产系统的成本结构、排放影响和节约的资源置于同样重要位置考虑.以煤基燃料-电力多联产系统(甲醇-电力,氢-电力)为案例进行了能值分析.结果表明:该能值评价指标能全面度量多联产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多联产系统的连接模式、技术配置等因素均影响着多联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合适的燃料-电力比例的多联产系统的可持续性与单产系统相比有明显改善.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冷热电系统是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的主要趋势。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的工作原理及优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以广西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燃机选型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