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 0 2年中油股份公司主要勘探成果如下 :松辽盆地中浅层石油勘探成效显著 ,勘探前景良好 ;渤海湾盆地立足富油凹陷精细勘探 ,取得多项成果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并举 ,勘探成果不断扩大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再获新成果 ;准噶尔盆地积极探索 ,大胆甩开预探 ,石油勘探获多项突破 ;塔里木盆地气藏评价勘探、石油勘探获得成果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成果 ;应用新技术 ,中小盆地油气勘探成效显著。2 0 0 2年完成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4 2 760× 10 4 t ,为年度计划的 10 0 % ;完成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335 2 .36×10 8m3 ,为年度计划的 32 5 %…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分析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勘探程度与勘探潜力,引出开展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工程的意义,阐述了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工程的地质理论进展、关键工程技术和勘探方法,并以饶阳凹陷为例进行勘探实践论述,展望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资源丰度大于20×104 t/km2、石油资源量大于3×108 t的富油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主体,目前石油探明率已达50%以上,进入了高勘探程度阶段,油气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但其剩余油气资源依然丰富,待发现石油资源量约105×108 t,仍是寻找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富油凹陷的二次勘探为例,论述了洼槽聚油、隐蔽型潜山成藏与弱构造斜坡带油气运聚特征,阐述了全凹陷整体连片三维地震勘探、相控储集层精细预测、复杂储集层改造增产和快速高效钻井等勘探技术进展,进而提出了开展新一轮次的重新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的二次勘探工程,论证了二次勘探工程对于推动高勘探程度富油凹陷持续规模增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发现和产量增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多峰特征,通过分析盆地天然气资源禀赋、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的增长历史,并在考虑天然气储量、产量预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用多峰高斯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量、产量进行预测,开展天然气供应能力评价和潜力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年探明地质储量在未来20年内总体上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约为13×1012m3;天然气产量在未来20年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产量约为1 640×108m3。未来20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产量将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0%以上,随着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成功勘探与开发,鄂尔多斯盆地对我国油气资源的供应能力将逐步增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富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盆地是我国西北主要的侏罗系含煤盆地,近年来不仅在天然气勘探上迟迟未能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发现的天然气田数量及储量规模均远小于油田的数量及储量规模,明显有悖于“含煤盆地贫油富气”的地质规律。为此通过对吐哈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的解剖分析和探讨,认为煤系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天然气转化率较小且明显滞后于液态烃的生成,是造成吐哈盆地“油气共生、油多气少”的主要原因;煤系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油气藏后期的保存条件是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富集的关键因素;台北凹陷中部的胜北、丘东和小草湖等地区,煤系源岩发育、热演化程度较高、且后期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应是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吐哈油气》2008,13(1):35-35
近日,吐哈油田油田公司2008年首轮11口预探井位正式敲定。其中吐哈盆地确定正式井位4口、预备3口;三塘湖盆地正式井位3口、预备1口。首轮井位的敲定吹响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的新年号角。今年,油田公司油气勘探的重点在三塘湖盆地,主攻马朗凹陷东北鼻隆区,整体控制石炭系油藏规模,扩展勘探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扩大储量规模;甩开预探盆地外围凹陷,准备勘探后备领域。在吐哈盆地,精细勘探台北凹陷西缘侏罗系复合性油气藏,准备优质建产区块;扩展鲁克沁稠油,增加石油储量;加大天然气新领域勘探,优选钻探胜北12号、核桃沟1号和大步2号,实现天然气储量规模增长。  相似文献   

6.
油气勘探新领域综合研究在2005年取得了丰富成果。在冀东滩海南堡1~2号构造带、松辽深层天然气、鄂尔多斯中生界岩性油藏、塔中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等地区与领域的勘探获得四项重大突破;在鄂尔多斯西峰两侧及白豹地区、渤海湾盆地岐口凹陷的岩性地层油气藏、酒泉盆地青西凹陷深层及连片等勘探研究中获得重要发现;在营尔等凹陷的勘探研究中获得六项有价值的发现。总结新领域研究成果发现,富油凹陷、前陆冲断带、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和外围重点盆地是油气发现主要领域;重视基础和精细研究,强化主导技术是新领域不断发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是典型的油型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占比较小,气源岩主要为中—深湖相的Ⅱ2—Ⅱ1型干酪根,晚期构造活跃导致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差,油型湖盆大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研究一直是业界难题。基于渤海湾盆地勘探实践成果,结合国内外大型气田类比剖析,从成藏动力、构造和沉积3个方面开展大型天然气藏形成条件研究,提出渤海湾盆地常规大型天然气藏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一个核心要素和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核心要素即古近系区域超压泥岩"被子"强封盖,两个关键要素包括烃源岩晚期快速熟化高强度生气和大规模储集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渤海湾盆地大型天然气成藏与富集贫化模式,进一步划分为区域超压泥岩发育富集型、局部超压泥岩发育贫化型、富砂沉积洼陷贫化型和晚期断裂强发育贫化型4种常规大型天然气富集贫化模式,指出环渤中凹陷、辽中凹陷北部、板桥凹陷等地区具备大型天然气富集的有利条件、值得勘探探索,对渤海湾盆地大型天然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图8表2参52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历史悠久,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能源基地。为何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长久不衰,未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在哪里。为此,在对国内外超级油气盆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盆地地质结构、油气资源规模、类型、储量产量、和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对标分析,并指出了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完全符合超级油气盆地的各项条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富气盆地,勘探开发潜力巨大;②四川超级富气盆地其常规与非常规油气领域都是重要的勘探开发对象,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常非并举",油气储量、产量将不断攀升;③常规天然气领域仍然是围绕德阳—安岳裂陷向北进行风险勘探和评价勘探,层位上重点是震旦系和寒武系;页岩气应重点围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水相和深层叠合区域开展勘探开发;致密气则围绕川中—川西过渡带开展评价和建产;致密油(页岩油)应重点在川中北部的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开展目标优选和先导实验。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是我国近20年来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最快的盆地,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油气生产盆地和第一大天然气产区.长庆油田通过50多年的攻关研究,创新发展了"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油、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群、陆相致密砂岩气、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天然气"等5项...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都经历了早第三纪裂谷断陷阶段和晚第三纪裂后沉降阶段,但各盆地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成拉分型和伸展型两大类,其中伸展型又可分成断陷型和断坳叠加型两亚类。烃源岩主要有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相泥岩。储集层包括海相砂岩、生物礁和陆相砂岩。该区生储盖组合主要包括陆生海储型、陆生陆储型和海生海储型。二级构造带包括隆(凸)起带披覆构造、凹陷陡坡断裂构造带、凹内断裂构造带、凹内底辟构造带、缓坡带以及隆起带生物礁等,各个盆地优势油气二级构造带各具特色。勘探领域包括已证实富生烃凹陷的精细勘探、新区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南海北部地区油气分布受富生烃凹(洼)陷控制,已证实的富烃凹陷仍有很大潜力,是近期勘探的重点;高温高压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深水区勘探是下一步储量增长的接替区。积极开辟和探索新区、新领域是中国南海地区勘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储层的高温高压、低孔低渗,低阻油层和非烃气的识别,以及特殊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资料的采集处理是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保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给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加强油气勘探,实现资源战略接替,增储上产,增强国内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已迫在眉睫.近年勘探实践和资源评价表明,我国沉积盆地发育,油气资源总量多,勘探潜力较大,但勘探难度加大.为此提出了“深化东部,加强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的勘探战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油气区的资源潜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东部油气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后,其生产潜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对东部油气区钻探程度、储量年增长曲线、储量发现率曲线和资源探明率4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了本区实际存在的勘探目标和资源潜力,初步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勘探分期标准.依据4项指标将本区勘探领域分为老区生产层系和新区与老区新层系两大类.研究结果表明,前一类处于勘探中期,储量可以持续稳定增长;后一类处于勘探早期,储量可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油气资源潜力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通过多种方法,对中国的油气资源潜力、中长期的石油需求和目前油气勘探阶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中国的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很低,石油勘探尚处在发现高峰期,天然气勘探处在发现早期;仅用某个时间段的单因素趋势诸如消费指数、GDP增长关联系数等进行油气的需求预测,将得出误差较大的预测结果。预计到2020年,国内可以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0×108~200×108t,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8×1012~10×1012m3;中国石油进口量占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会控制在40%以内。中国的石油可采资源量不小于260×108t。中国目前油气资源需求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一是资源潜力还很大,二是资源的发现速度仍然比较慢。加快油气的发现速度、降低能耗、调整能源结构是当务之急。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出台一系列激励油气发现和调整能源消费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石油公司则应继续加大新区油气勘探的投入,提高油气资源的探明速度和油气资源的转化程度,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减缓石油进口比例过高带来的压力,维护国家的石油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14.
国外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海洋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油气新发现中较大的发现主要位于海上,海洋石油储量和产量所占的份额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范围已从浅海、半深海延伸到深海。海上的油气勘探开发与陆上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地震技术方面,如海上现在已广泛使用三维地震技术、多维多分量等;井筒技术也比陆上发展要快些,主要使用长距离水平钻井及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等。这些对于我国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由于海洋石油勘探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业务,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必须以大型圈闭为评价目标,立足于寻找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0,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1,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已超过150年,油气勘探进展大致划分为油气苗找油气、圈闭找油气、油气系统理论找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藏勘探4个阶段。非常规油气勘探是对常规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经典油气地质理论认为不可能形成油气藏的禁区发现了大量连续分布的非常规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虽然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才能获得有效产能,但具有广泛连续的分布特征且资源潜力巨大,与常规油气藏的最大差异在于其运聚成藏不受浮力主导和圈闭控制。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在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包括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藏的差异性表征困难、无统一分类方案、分布边界不清、无量化判别标准、关联性不明、尚未建立起联合成因模式等。全油气系统概念的提出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新的理论指导,其研究内容涉及油气成藏全要素、形成演化全过程、资源分布全系列、预测评价全方位。基于全油气系统的学术思想,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课题的资助下,以油气门限控藏研究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中国6个代表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12 237口探井中80 762个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的钻探结果,并与北美地区已发现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进行对比,结合全球1 186个盆地已探明的52 926个油气藏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在全油气系统定量评价研究中取得了4方面成果:1发现全油气系统内普遍存在3类10种油气门限,揭示其成因机制和控油气特征,提出了研究方法和判别标准;2建立了油气运聚门限联合控油气资源形成分布模式,提出了有效资源量预测评价新方法;3建立了动力场控油气藏分布模式,提出了有利成藏领域和成藏区带预测评价新技术;4建立了分布门限组合控藏模式,研发了有利成藏区带和钻探目标优选新技术。全油气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成因分类、剩余资源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展示了未来全油气系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是继1993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之后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完成的又一次较为系统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在继承以往盆地模拟法研究的基础上,评价结果更突出了类比法、各种统计法、综合法(区带评价法)在较成熟勘探区油气资源量预测中的重要作用,使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应用与评价参数的选取更趋于完善。本次评价重点预测了渤海、南黄海、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等盆地的可探明油气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并对资源分布,包括地质层位、深度、地理环境(水深及岛屿部分)、油气性质等做出了尝试性预测。通过资源量不同概率分布值表述了上述盆地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并讨论了不确定性存在的可能原因。评价结果表明,渤海、珠江口、北部湾盆地的富油凹陷及其相邻凸起仍然是未来石油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地区;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及其相邻地区)是未来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的现实地区;珠江口盆地白云主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近海前第三系盆地是未来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接替区。  相似文献   

19.
从典型实例感悟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面对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实施资源战略,油气勘探获得了一批重大突破与发现,呈现油气并举、新老区比翼齐飞、储量单体规模大等特点,迎来了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期,连续6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7×108t,连续6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4 000×108m3,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成果最丰、探明储量最多、储量高峰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之一。通过典型勘探实例总结分析,提出了5点感悟和体会:油气藏在勘探家的脑子里是找油的哲学基础;大油气区理论是推动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解放思想、重新认识是成熟探区勘探突破发现的必由之路;勇于探索是实现新区勘探突破的关键;攻克瓶颈技术是实现战略突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哥伦比亚油气地质与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哥伦比亚油气资源丰富,为南美第4大油气生产国,是南美地区值得重点关注的国家之一。该文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哥伦比亚的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哥伦比亚具有构造复杂多变、盆地类型多、沉积地层发育齐全、烃源岩优越、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和圈闭类型丰富的特点,其油气分布集中,重油、常规油平面上分异明显,油气成藏受烃源岩、运移通道和储盖组合的控制;东部构造区、前陆盆地、第三系、构造圈闭、常规油气为未来勘探重点。研究结果能为哥伦比亚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