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煤浆添加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作为水煤浆添加剂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合成方法,针对兖州矿务局兴隆庄2#精煤和统煤,考察了三种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表面活性剂,结果发现这三种表面活性剂都有利于提高水煤浆的浓度,改善其流动性,并且复合表面活性剂要优于单种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
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各核体数对水泥浆的分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是目前水泥混凝土中最主要的高效减水剂。通过对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不同聚合度的核体的分离研究表明,其分散性能与核体聚合度大小有关,不同种类水泥对其适应性不同。结果表明聚合度7~9者较为适用,水泥中C3A含量较低时分散性能发挥较好。  相似文献   

3.
水溶性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的合成及其减水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丙酮、甲醛和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溶性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SAF)。并对合成条件及原料配比对其减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采用先丙酮后甲醛的加料方式,n(甲醛):n(丙酮):n(亚硫酸氢钠)=2:1:0.55;缩合初期反应温度为60~70℃,后期反应温度为85~100℃,反应体系的pH为10。  相似文献   

4.
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型水泥分散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酮、甲醛、亚硫酸钠为原料,合成了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型水泥分散剂,考察了亚硫酸钠用量、醛酮比等因素对水泥浆分散性能的影响,表明当w(亚硫酸钠):w(甲醛):w(丙酮)为0.16:0.53:0.20时,产物对水泥浆的分散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水煤浆添加剂NSF制浆试验及其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具有不同缩合度值的水煤浆添加剂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SF)与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制浆效果以及NSF效能提高.实验中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合成出具有不同缩合度的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SF),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将合成出的NSF分别与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混合进行制浆试验,并通过添加木质素磺酸钠来考察NSF效能的提高.结果表明:制浆时,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对应的NSF具有不同的最佳缩合度值,添加木质素磺酸钠可有效地提高添加剂NSF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种芳香性β-二酮氧钒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3C NMR、51VNMR及EP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芳香性β-二酮氧钒配合物中一个VO2 均与两个β-二酮配体和一分子水结合.  相似文献   

7.
β-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β-苯甲酰基丙烯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消除反应合成了β-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研究表明,在硫酸存在下通过抽真空消除可以有效地将酯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转化为目标产物;酯化反应的较佳条件:n(β-苯甲酰基丙烯酸)∶n(乙醇)∶n(硫酸)=1∶14∶0.28,回流反应时间3 h;消除反应较佳条件:反应压力2.66 kPa,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40℃。按β-苯甲酰基丙烯酸计,β-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收率为81.7%,质量分数为97.0%。  相似文献   

8.
2-羟基-1-萘甲醛的微波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波技术,采用2-萘酚与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冰乙酸作溶剂,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合成2-羟基-1-萘甲醛,并考察了微波作用的时间、微波辐射功率、反应试剂的组成与用量等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实验证明:2-萘酚与六次甲基四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1.3、微波功率130W(20%)、微波辐射时间13min的条件下反应,2-羟基-1-萘甲醛的产率可达到91%。较之几种传统合成方法(产率40%~85%,反应时间3h以上)产率有所提高,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9.
4-吡啶甲醛合成的新工艺,是以4-吡啶甲醇为原料,选用二氧化锰为氧化剂,三氯甲烷作溶剂,直接反应生成4-吡啶甲醛。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比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同时研究了不同的氧化剂、氧化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生成物中4-吡啶甲醛的含量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测定4-吡啶甲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4-吡啶甲醛合成的新工艺,是以4-吡啶甲醇为原料,选用二氧化锰为氧化剂,三氯甲烷作溶剂,直接反应生成4-吡啶甲醛。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比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同时研究了不同的氧化剂、氧化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生成物中4-吡啶甲醛的含量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测定4-吡啶甲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在pH=7.00的缓冲溶液中中性红(NR)-铜(Ⅱ)配合物与β-环糊精(β-CD)的结合作用。NR形成金属配合物NR-Cu(Ⅱ)后,结合β-CD的数目大大增加,体现了金属配合物与β-CD作用的特殊性。NR-Cu(Ⅱ)金属配合物与β-CD作用迅速,作用体系稳定,并建立了以NR-Cu(Ⅱ)配合物测定β-CD的分光光度法。NR-Cu(Ⅱ)-β-CD包合缔合物的结合比为nNR∶nCu(Ⅱ)∶nβ-CD=1∶2∶3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74×104L·mol-1·cm-1,NR-β-CD配合物与β-CD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1.97×10119。β-CD的浓度在0~199.5mg·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R=0.9956),桑德尔灵敏度为0.066μg·cm-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3%~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1.40%~2.26%。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β-胡萝卜素在弱碱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制备β-阿朴-δ'-胡萝卞醛。探讨了反应机理,提出了用苯作中间体的猝灭剂,保护醛基不被进一步氧化.研究了影响胡萝卜醛产率的因素,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产率甲文献报导的10%提高到41.5%。用 IR,MS 鉴定了产物的结构,讨论了质谱中碎片离子的断裂机理,自动氧化实验表明:胡萝卜醛中双键比醛基更容易氧化。  相似文献   

13.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甲醛和异戊烯普林斯(Prins)缩合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间歇反应器内保持2.0MPa的压力,在反应温度60~100℃的条件下,甲醛和异戊烯发生Prins缩合反应生成4,4,5-三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根据合理假设提出动力学模型,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反应级数及各项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均增加;计算得出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1.74、85.04kJ/mol。正、逆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6.866×103、3.75×1010,从而得到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氯乙烯和金属镁为原料,反应制得格氏试剂乙烯基氯化镁;再与β-紫罗兰酮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中间体乙烯基-β-紫罗兰醇。通过对反应条件和工艺的研究和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金属镁与β-紫罗兰酮的摩尔比为1.3∶1.0,滴加β-紫罗兰酮的温度为0~5℃,在反应温度20~25℃时继续反应3~4h,得到乙烯基-β-紫罗兰醇的收率为98.0%,气相色谱(GC)分析含量为92.5%。该工艺条件得到了实验室放大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由异丁醛缩合加氢合成了2,2,4-三甲基-1,3-戊二醇(TMPD),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缩合反应采用异丁醛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反应温度60℃,中间体三甲基羟戊醛(HPA)的收率为80%以上;加氢反应采用自制的Cu—ZnO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在150℃将HPA加氢生成TMPD,HPA转化率为98%,TMPD收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松香顺酐加成物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酯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松香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生成加成物,再用加成物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反应制备了酯化物,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对苯二酚为阻聚剂,2%氧化锌为催化剂,加成物与HEMA的摩尔比为1∶3,在反应温度为220℃下反应3 h,酯化率最高可达94.05%。利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1H NMR)表征了加成物、酯化物的分子结构,利用热重分析方法测定了加成物和酯化物的热分解性能,分析表明成功制得了松香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加成物及其酯化物,热重分析表明酯化物热稳定性较加成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根)),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得了二者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Co2+离子采用六配位模式,分别与2个配体分子中的4个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单核分子;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每个Cd2+离子采用七配位模式,分别与HL中的2个N原子,L中的2个N原子、2个O原子以及水中的O原子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18.
以丙酮、甲醛及亚硫酸钠为原料,采用磺化缩聚法,通过控制缩合时间和温度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的磺化丙酮-甲醛(SAF)水煤浆分散剂,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了它是一个含有磺酸基和羟基亲水基团的脂肪族柔性链高分子.同时研究了它们对彬长煤的吸附和水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并与萘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分子量适中(Mw=38 541)的SAF-2对水煤浆的分散降黏性最好,其分散性和稳定性均优于萘系分散剂;通过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得出SAF在彬长煤上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且SAF分子量越小,其吸附能力K越大,吸附量也越大;用Herschel-Bulkley模型对浆体流变曲线进行拟合,发现不同分子量的SAF水煤浆体都呈现"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为假塑性流体,且分子量适中的SAF-2流动指数最大,吸附量与水煤浆流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用乙酸酐和β-萘酚合成了乙酸β萘酯.最佳条件为:乙酸酐6 mL(0.06 mol),β-萘酚7.2 g(0.05 mol),氨基磺酸1.0 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产率达97.8%.反应时间短,催化剂可重复利用4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二甲亚砜、四氢呋喃或1,4-二氧杂环己烷溶剂中,当温度为12~30℃时,碘化三甲氧硫锤鎓(((CH3)3S^ OI^-)与氢化钠(NaH)作用1h生成甲基硫氧叶立德,再与3β-乙酰氧基雄甾-5,15-二烯-17-酮(Ⅱ)反应,产物经分离得到环丙化产物3β-乙酰氧基-15β,16β-亚甲基雄甾-5-烯-17-酮;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溶剂种类、加料方式对环丙化反应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12℃,n((CH3)3S^ OI^-):n(NaH)2:n(Ⅱ)=1.10:1.05:1.00,加料方式为叶立德溶液加入到甾体溶液中,溶剂为二甲亚砜和四氢呋喃(体积比为4:1)时,用重结晶法分离得产物,产率为80.5%.测试了产物的比位移值Rf、熔点、旋光度,并采用IR,MS和^1HNMR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