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控制变量法与正交试验法,对海上风机钢桩桩塞器橡胶密封圈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材料硬度、接触面摩擦因数、压缩率和接触面椭圆度,以及截面几何参数对桩塞器橡胶密封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塞器橡胶密封圈的材料硬度与压缩率增大均会使其密封性能提升,但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接触面摩擦因数增大对其密封性能无明显影响;截面几何参数对其工作性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截面宽度、接触面椭圆度、截面长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控制变量法与正交试验法,对海上风机钢桩桩塞器橡胶密封圈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材料硬度、接触面摩擦因数、压缩率和接触面椭圆度对桩塞器橡胶密封圈性能的影响,以及截面几何参数对桩塞器橡胶密封圈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桩塞器橡胶密封圈的材料硬度与压缩率增大均会使其密封性能提升,但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接触面摩擦因数增大对其密封性能无明显影响;截面几何参数对其工作性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截面宽度、接触面椭圆度、截面长度。  相似文献   

3.
新型耐热材料—聚硼硅氧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硼二苯基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是新型耐热材料。具有许多独特性能。其最高连续使用温度可达450℃,而且在非氧化性气氛中经热处理可以转化为碳化硅,应用很广。本文对聚硼二苯基硅氧烷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聚四氟乙烯/聚苯酯(PTFE/POB)共混材料,主要研究了POB含量对PTFE/POB复合材料压缩回复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压缩回复性能在POB质量分数为20%时达到最优;与纯PTFE相比,PTFE/POB共混材料的压缩率降低了58.93%,回复率提高了24.72%;加入POB后,PTFE/POB共混材料摩擦系数随POB含量的增加有所上升,但磨痕宽度、磨损体积和磨损率随POB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减小;当POB质量分数为20%时,与纯PTFE相比,共混材料的磨痕宽度、磨损体积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78.1%,98.8%和98.6%。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含有硅氧烷、氟元素、低极性大体积官能团和其他可聚合单体的苯并环丁烯类树脂,并介绍其树脂的介电性、热稳定性和耐水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聚氨酯/硅氧烷改性纳米无机复合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硅氧烷溶胶-凝胶法、硅氧烷原位插层无机复合法以及硅烷衍生多面体笼型硅氧烷(POSS)法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其应用,展望了有机硅改性新型聚氨酯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环氧树脂/倍半硅氧烷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烷氧基硅烷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甲基倍半硅氧烷(MSSQ)单体和乙基倍半硅氧烷(ESSQ)单体,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证实了倍半硅氧烷(SSQ)的立体结构。采用共混法制备了环氧树脂(EP)/SSQ和EP/纳米SiO2共混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纯EP及EP/纳米SiO2共混材料,EP/SSQ共混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变形温度、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苯并噁嗪树脂存在脆性大、成膜性低、开环温度过高以及与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差等缺点,可用硅氧烷对其进行改性.概括了硅氧烷改性苯并噁嗪的方法及硅氧烷的引入对苯并噁嗪性能的影响;综述了硅氧烷改性苯并噁嗪的研究进展(作为紫外光固化、热致性形状记忆及人体运动检测材料),并展望了未来硅氧烷改性苯并噁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镀银镍粉填充型导电硅橡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试验研究镀银镍粉填充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的物理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镀银镍粉用量的增大,MVQ硫化胶的硬度和压缩永久变形增大,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减小,体积电阻率呈减小趋势;镀银镍粉用量为450份时,MVQ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和导电性能均较优,体积电阻率随热空气老化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随压缩率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压缩率以10%~30%为宜。  相似文献   

10.
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改性环氧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其超  余欢  陈浩 《热固性树脂》2009,24(6):5-7,11
以八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为原料通过溴代,格氏试剂与丙酮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八多羟基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并对产物进行了FTIR表征。采用该产物改性环氧树脂,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其固化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成具有活性官能团的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的方法可行。在环氧树脂中加入八多羟基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对其固化物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其质量分数为5.13%时,Tg可达183.2℃。  相似文献   

11.
康永 《上海塑料》2011,(4):12-15
笼型倍半硅氧烷是一类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其分子的无机硅氧骨架核心为材料提供良好的耐热性,外围有机基团可增强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相容性,以它为前驱体可以得到硅氧骨架为核心的分子级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笼型倍半硅氧烷通过共价键或共混接入聚合物中会限制分子链的运动,使高分子链的柔性降低,导致了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笼型倍半硅氧烷最显著的特性是提高聚合物的热性能及阻燃性。  相似文献   

12.
由陶氏化学公司和康宁公司对半持有股份的道康宁公司最近收购了全球领先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与应用方案供应商——Multibase公司。在2002年中国国际橡塑展上,道康宁公司全面展示了其硅氧烷树脂添加剂系列产品,其中包括用于塑料部件表面性能和提高树脂流动性能的MB系列硅氧烷母料和用于固体阻燃剂中且能显著改善材料加工性能和产品综合性能的硅粉改性树脂。道康宁公司称,这两类产品在降低加工成本及改善产品性能方面独具优势。Multi-base公司也展示了硬度范围达SHORE D55包括阻燃级的  相似文献   

13.
硅氧烷在个人护理用品领域中由于其多功能性成为化妆品的多用途原料。硅氧烷在乳液和膏霜中可作为皮肤保护剂,为皮肤提供保湿和防止皮肤老化。防晒产品在日常皮肤护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防止皮肤过早老化。在最新的防晒应用中,硅氧烷优异的防晒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对硅氧烷对头发的保护以及护发性能优势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紫外光湿气双固化硅胶材料性能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了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型、聚氨酯硅氧烷型和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型等紫外光湿气双固化树脂的制备方法、结构组成及性能。指出了目前紫外光湿气双固化树脂材料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紫外光湿气双固化树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笼型倍半硅氧烷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近十年的研究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种材料的单体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为材料的设计和剪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综述了笼型倍半硅氧烷单体的性质、结构与合成方法,对其应用作了浅述,同时对笼型倍半硅氧烷将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聚酰亚胺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极佳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电气、航天航空以及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聚硅氧烷兼有有机聚合物和无机材料的特性,如良好的光学性能和耐热性,耐臭氧及耐紫外老化性等。聚酰亚胺硅氧烷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综述了聚酰亚胺硅氧烷的研究进展,对其光敏性,粘接性,耐热性,透气性及热膨胀性等不同性能体系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沙慧  曹有名  李文康 《橡胶工业》2018,65(11):1248-1252
本文以硅氧烷、氢氧化钾、无水氯化铈为原料,制备了一种与硅橡胶结构相似的含铈硅氧烷(PSC)。研究PSC用量、硅氧烷种类以及不同耐热添加剂对硅橡胶耐高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PSC结构进行表征,力学测试、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研究其加入硅橡胶前后的性能。结果表明:在250℃×24h和300℃×8h热老化条件下,随PSC用量增加,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硬度基本保持不变,PSC加入量为5%时,材料具有最佳的力学强度。PSC在硅橡胶中分散均匀,其加入起后始分解温度提高了250℃。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几种制备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PI)材料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引入氟原子降低极化率、引入硅氧烷增大自由体积、引入孔洞降低密度以及多种方法相结合共同降低介电常数等,指出了低介电常数PI制备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硅氧烷结构单元的制取工艺,概述了国外对化妆品用硅氧烷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成果--用硅氧烷结构单元制取化妆品用硅氧烷化合物的三类化学反应及反应产物的主要性能,较详细地介绍了硅氧烷化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国外有专家认为,今后化妆品的大多数创新将源自新的多功能硅氧烷化合物,硅氧烷化合物可望为化妆品工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述了硅氧烷结构单元的制取工艺.概述了国外对化妆品用硅氧烷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成果——用硅氧烷结构单元制取化妆品用硅氧烷化合物的三类化学反应及反应产物的主要性能,较详细地介绍了硅氧烷化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国外有专家认为,今后化妆品的大多数创新将源自新的多功能硅氧烷化合物,硅氧烷化合物可望为化妆品工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