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柞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市现有柞蚕场面积170万亩,年放养春秋柞蚕1.7万把,产茧一万多吨,产值达亿元。我市柞蚕场面积在县区中居全国第二位。全市100%的镇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怍蚕.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柞蚕生产存在的问题1.基层蚕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以宽甸县为例,一个柞蚕生产大县学蚕学专业的技术干部县乡两级政府只有5名同志,其余的蚕业技术人员都是在实践生产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但人数也不多,可见技术力量相当薄弱,拥有几十万亩蚕场面积的蚕业大县只有区区几位技术人员,怎样去指导生产,没有科技支撑的产业会逐渐消亡的。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丹东市、县蚕业主管部门通过抓好柞园生态建设、柞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蚕场和蚕种执法检查工作,确保我市柞蚕生产获得丰收,实现蚕业增效、蚕民增产增收目标,为进一步稳定我市柞园资源,促进特色蚕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柞蚕是重要的绢丝昆虫。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柞蚕业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柞蚕的正式人工放养,以鲁中南山区为早,估计在明朝中叶以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19个省曾放养过柞蚕。80年代后,仍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山东、河南、贵州、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区放养柞蚕。不过,一些老蚕区如山东、河南、贵州,最近几十年,柞蚕业衰落到生产规模与产量仅为历史盛期的20%的水平。相反,吉林、黑龙江。内蒙等新蚕区却有极高的柞蚕业开发兴趣。辽宁是全国柞蚕生产大省,柞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5.
2013我市柞蚕茧产量调查工作在市统计局和市农业中心的领导下进行。市蚕业站8月30日将《关于开展今年秋蚕产量调查工作的通知》下发至各县(市)区蚕业管理总站。并于9月10日起组织市县蚕业科技干部深入到凤城、宽甸、东港、振安区重点养蚕乡镇、村组进行秋柞蚕产量调查。通过深入农村与蚕民和乡镇蚕业干部交流、通讯联系等方式,分析2013年我市秋柞蚕生产形势、蚕茧产量和存在问题,为准确预测秋蚕产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7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养蚕1.7万把,产茧一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凤城市柞蚕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凤城市100%的镇(乡、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很强的群众养蚕基础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柞园示范区建设是探索生态蚕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推动蚕业加快发展,提升水平,由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的有效抓手。如何解决科学利用柞园和建设柞园,成为柞蚕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柞园示范区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柞园自然资源,推广普及新的适合柞园资源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对提高蚕业生产的生态、经济效益,带动蚕民增收,促进柞蚕产业健康有序发  相似文献   

8.
辽宁柞蚕业的发展,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辽宁的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70 %以上,世界的60%以上."八五"期间,辽宁省蚕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85%,远远超过同期农业的其他行业.可是,最近四年,在辽宁省东部山区的一些柞蚕重点市、县,有人提出要大面积"退蚕还林、以栗代柞",据说出自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对此,一些文章已有讨论,笔者愿再行浅议.  相似文献   

9.
<正>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7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养蚕1.7万把,产茧一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凤城市柞蚕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凤城市100%的镇(乡、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很强的群众养蚕基础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内蒙有丰富的柞林资源,可开发利用于养蚕的柞林资源是全国实际利用柞蚕场面积的5倍,目前已用于养蚕的不足2%。因这些地区都是稳定的二化柞蚕区,年养两次柞蚕,霜冻危害甚重,养二化一放产量极低,平均产量不到二化秋蚕的50%。相反辽、鲁、豫等蚕区的蚕场资源过度开发,生存发展的空间已走到极限。基于这一现状,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从环境与化性、化性遗传、控制化性基因组成等基础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11.
病虫害是一切动植物生长的最大危害,柞蚕空胴病是柞蚕软化病的病症之一,俗称"稀屎腚"。它是我国目前蚕业生产中对蚕业生产危害较重的病毒之一。近几年在我乡的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一、病原本病的病原是柞蚕链球菌,属于乳酸细菌  相似文献   

12.
柞蚕绒茧蜂病是柞蚕常见寄生性病害之一,是由柞蚕绒茧蜂(Cotesia sp.)寄生引起的。在辽宁、吉林、河南等柞蚕主产省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春蚕和早秋蚕.特别是1、2龄柞蚕。此时蚕对药物的抵抗力最弱,用化学药物防治在保证药剂对柞蚕本身受绒茧蜂与蚕场内其他昆虫的物种安全和种群量的平衡的基础上追求防治效果,一直成为蚕业专家难以攻克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全市重点养蚕乡镇调查研究,重点阐述了我市柞蚕生产优势条件,分析了蚕场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今后蚕业生产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澄清人们"放养柞蚕必破坏生态"的错误思想,回答了只有科学养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集体林柞蚕场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蚕场生态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柞蚕生产,才能为找市特色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市100%的镇(区、乡)、93%的村(186/201个)及88%的居民组(1832/2082个)都放养柞蚕,有很强的群众养蚕基础和技术优势。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50万亩,年养蚕1.7万把左右,产茧10000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丹东市75%。  相似文献   

15.
文摘天地     
《丝绸》1996,(7)
文摘天地96367蚕丝胶蛋白的多肽组分以及分子量的研究/姜玉兰等/蚕业科学,1995,No.3,173~176以家蚕、野桑蚕、天蚕、柞蚕、樗蚕、蓖麻蚕为材料,用SDS-PAGE法对成熟幼虫丝腺分区进行丝胶蛋白多肽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6种蚕类丝胶蛋白...  相似文献   

16.
柞蚕放养是凤城市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市现有柞蚕场15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5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产茧1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丹东市70%,正常年景农民养蚕直接收入超亿元。凤城市柞蚕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经过八五的科技进步进程,我国的柞蚕丝绸业在相当一部分领域中,取得了重要的收获,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今后国内外丝绸市场的消费趋势看,仍有许多课题和技术难关尚待攻破,而这些课题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行业2000年规划提纲,提出我国柞蚕丝绸九五期间科技进步的重点领域,供参考。一、建立生态──经济共衡的蚕业经济模式柞蚕业是柞丝绸业的基础,又与林业息息相关,涉及生态平衡的重大问题。柞蚕业在由自然经济向社会化的产业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始终存在着林业经济…  相似文献   

18.
我镇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春秋柞蚕17000把,其中放养誊柞蚕2200把(15万亩)左右.放"二毛子"就是同一蚕场在一年内重复放养柞蚕,这一现象对柞树的生长发育有严重的影响,不仅破坏柞蚕场生态环境,而且制约了养蚕人的稳定收入.为此,辽宁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颁布了<辽宁省柞蚕场管理暂行办法>,市蚕业管理总站也做了大量宣传,其中规定:"同一蚕场每年只能放养一次柞蚕,不准重复放养;春蚕食叶量不准超过三分之二,秋蚕食叶量不准超过四分之三,不准过量放养;移蚕不准剪柞树主干枝".  相似文献   

19.
放养柞蚕的柞树及场地,大都靠天然林改造而成。其柞树分布不等,疏密程度不匀,加之人们长时期的养蚕活动和取枝条做能源,因而蚕场的缺墩少株现象较为普遍。市蚕业总站在全市蚕场资源普查中发现蚕场缺墩面积达26万亩之多,占全市柞蚕场总面积的12.2%,影响了柞蚕场资源的合理利用。近年来凤城市针对柞蚕场缺墩少株的现状,以优化生态为目标,大力发动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补植蚕场活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见表1)。  相似文献   

20.
大堡蒙古族乡位于凤城市的中东部,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全乡有柞林面积129318亩,其中柞蚕场面积68342亩;柞蚕场面积占全乡柞林面积的52.8%,全乡年放养柞蚕五百把左右;蚕业收入占农业总收的8%-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