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文化身份角度探讨莫瑞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认为小说中表现的美国黑人内部的分裂及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缺失或不完整,是居于强势地位的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的对立与冲突造成的。既接受黑人身份,也接受美国人身份,是美国黑人解决内部分裂及文化身份缺失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批评方法,解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特定的研究与解读小说文本的视角。以这一特定的视角分析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可以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美国黑人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社会生存状态和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3.
毕可拉自我迷失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蓝的眼睛>是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在这部小说中许多人物都在以不同方式探寻自我,小说的主人公佩科拉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种族主义影响了黑人的心理健康,这使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也带有白人文化的印记,佩科拉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就体现在她对蓝眼睛的渴望.本文从白人的眼神、黑人社区对她的孤立、家庭的漠视三个方面探讨毕可拉从自我否定、自我厌恶最终走向自我丧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为文本,分析小说主人公奶娃(Milkman)的家族姓氏戴德"的象征寓意及文化意义,通过研究戴德家族祖孙三代四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他们与黑人文化之间的联系,揭示该小说的回归黑人文化的主题。阐明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压迫下,黑人只有坚持、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战争、疾病,以及对妇女和儿童的性虐待,所有的一切给人类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难以抹去的创伤.以创伤理论结合文学叙事来看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它是一部悲剧色彩浓重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在美国“白人纯粹主义”社会中生存的黑人群体的困境和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土生子》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赖特在大萧条时期的扛鼎之作。以作家经历为切人点,探讨在《土生子》中体现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赖特在作品中成功地把客观细节描写和主观心理描写融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美国黑人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折射出人道精神的光芒。《土生子》反映了赖特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娴熟精湛的创作技巧,也从更大方面反映了大萧条对美国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柏油娃》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论文指出正是通过人物和环境的隐喻功能,小说编织起复杂而丰富的意义之网,为揭示黑人传统价值观与白人主流价值观、现代与传统、奴役与反抗等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深广的想象时空。  相似文献   

8.
种族、性别和白人主流文化的压迫让美国非裔黑人女性遭受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多重折磨,她们面临身份认知的困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通过对"他者"的借鉴与反思,分析了《他们仰望上苍》和《紫颜色》中女主人公主体意识建构的过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和对自由的追求,揭示出小说文本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内涵,以及作者对全体黑人女性获得发展的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9,(2):66-71
怀德曼的《躲藏之处》是一部以主人公持枪抢劫和逃离躲藏为主线追溯家族历史的小说。将小说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特殊政治背景进行解读会发现其关键的伦理选择充斥着丰富的政治内涵。主人公托米持枪抢劫的对象是以经济形式长期剥削黑人民众的白人商店主,这是黑人以主观暴力对抗白人客观暴力的体现,本质上是黑人民族"以暴制暴"的政治隐喻。托米的逃离躲藏暗含的是弱小民族对严重失公的专制法制的拒绝和抗议,揭示了黑人民众对公平正义法制伦理的期待。怀德曼以普通黑人的个人经历为视角反映了黑人民族从"以暴制暴"到建立法制伦理的民族出路探寻,认为公平正义的法制伦理才是美国黑人民族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0.
《南昌水专学报》2017,(5):74-79
《私刑者》是约翰·怀德曼的转型之作,被学界认为是使他跻身于一流小说家的标志。该小说讲述了四位黑人青年计划私刑处死一位白人警察的故事,其私刑计划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权力运动的缩影,计划中的精心设计突出地反映了黑人权力运动的性别政治。文章分析了作品中黑人性别政治的历史根源、文化土壤及内在根源,并剖析了其主张反伦理道德、反社会公义的本质及可能带来的悲剧后果。文章认为,小说中黑人私刑计划的破产反映了黑人权力运动性别政治的弊端和危害,怀德曼是借私刑计划的失败对运动中的性别政治主张进行反思、剖析和质疑。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党建和社区文化从哲学视角看,具有辩证矛盾性,呈现为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或差异表现为:社区党建和社区文化两者在内涵、目的、功能和地位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其统一表现在:社区党建和社区文化两者都以“三个代表”为指南,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人为本”为立足点,并在相互依存中为社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以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手法入手,从超自然因素、神话模式及拼版叙事三个方面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表现手法,并揭示小说现实意义:黑人只有坚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律疏议》中的"杀人移乡"条与"亲属为人杀私和"条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待复仇行为态度。"杀人移乡"条文的历史沿革展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法制力量的递进,而"亲属为人杀私和"条文代表的是"亲亲尊尊"的礼制原则,其在封建社会一如既往地被贯彻执行,体现了"礼"的基础地位。两个条文不同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礼"与"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大众、政府作为及民间传统的博弈过程。既有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客观上要求以文化植入作为重要实现手段;然而,基于文化机构建设、人口流动与现代传媒发生的文化植入,并未让乡村真正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民间依旧保留了自己传统的文化意识。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建构一种涵盖而又不拘泥于文化人类学意义的"文化生态"意识。搞清农村文化的当前生态格局,研究文化植入的限度并进而转向对文化发生的日常生活空间的关注,在尊重和理解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乡村生活与文化大众、政府作为的沟通机制可能是深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着手考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产品设计的本质是物的文化设计,产品应反映和彰显文化。产品文化特征的符号化是当今工业设计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文化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分析了现代产品设计中文化特征的符号表现方式,揭示了现代产品设计不应只满足于套用符号作为文化的装饰,而应该深入理解文化,既要"承其形",又要"传其神"的符号化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作为老子哲学的继承者,既然弘扬了老子的"道",那么必然也要谈"德"。在《庄子》里,庄子赋予了"德"新的含义,并描绘了他心中的"至德之人"和"至德之世"。  相似文献   

17.
方东美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富于艺术情怀的哲学家,宗白华则是最接近新儒家生命哲学的美学家,二人在"艺术意境"中得以相遇。作为长期共事并互相影响的现代中国两大"诗哲",方、宗在文化理念、哲学思想、艺术精神与人文主义路径等方面有诸多相契之处。方、宗生命本体论美学的问题与方法旨在彰显和复兴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顾智明教授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阐释,由于没掌握"事物本质是由实践定位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因而便导致了其对"一般人"、"具体人"界定不清,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的内涵(在人与物比较上,则"以人为本";在执政党或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比较上,则以人民为本),界定不明,因此,他没有回答出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的真谛。这种"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除作者或极少部分研究者明白外,很难变为群众或广大官兵认识和改造世界之武器的。  相似文献   

19.
方东美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富于艺术情怀的哲学家,宗白华则是最接近新儒家生命哲学的美学家,二人在"艺术意境"中得以相遇。作为长期共事并互相影响的现代中国两大"诗哲",方、宗在文化理念、哲学思想、艺术精神与人文主义路径等方面有诸多相契之处。方、宗生命本体论美学的问题与方法旨在彰显和复兴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