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农地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流转形式多样但以转包、出租为主,流转市场不成熟,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 规模经营的条件。全省农地流转工作在制度、市场、管理方面遇到阻碍。农地具有农业生产使用和农户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户不愿轻 易流转土地;农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和所有集体的多样化,影响土地进一步确权,难以形成市场机制;农地流转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 足,流转价格难以评估计量,缺乏市场化交易平台;政策法规不健全,具体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细则;农村基层组织宣传、服务、管理不到 位。提出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真正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市场供给与需求、交易规则、交易价格、市场载体及市场机制各方面发展、培育农地流转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地 流转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农地流转前、中、后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农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农地流转行为日渐增多。通过对乌鲁木齐县村民农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该县仍处于初始阶段、摸索阶段,还存在诸多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根据该县农地流转的诸多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该县农地流转的对策,以期促进农地流转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3.
规范和引导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前提是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和所流转土地权利的属性,但我国立法及相关理论研 究对此都缺乏明确的解释。以区分两种涵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起点,从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关系、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 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三个方面,分析了狭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用益物权性质,指出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承包本集 体土地的权利,具有不同于一般用益物权的特殊性质,是接近自物权的他物权,是法律保护农民土地产权的重点。土地流转中除了 土地互换外,转移的并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是土地使用权,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是双方主体在效用最大化目标下的自主土地交易行为,卖方的交易条件是取得能够体现土地要素利润的地租,买 方的交易条件是在支付地租后能够得到体现平均利润的投资利润,双方价格均衡即流转的构成条件。它要求买方的生产力水平保证 其能够获得一个既能包含土地要素投资利润,同时又满足农业投资利润的超额利润。在供求关系及经济发展作用下,地租有逐步上 涨的趋势。现实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背离价格均衡问题,政府部门越俎代庖,农民土地“被流转”;流转管理不到位,违规开发矛盾突 出;中介服务缺位,流转市场有待完善。通过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监管,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集体经营、农民专业 合作及土地股份制等无地租流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超前的政策引导、促进、规范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六县23 个村276 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针对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进行入户调查,对辽宁省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农地规 模经营经济效益、不同农地经营规模的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农户农地规模经营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辽宁省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不高,农户分散经营仍是农地的主要经营方式;随着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农地经营收入增 加,存在规模效益;农地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提高最为明显;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意 愿较高,但土地转出意愿相对较低,“无地可转”是目前阻碍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外推力,对农村城镇化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农地家庭承包制由于以行政手段供地和缺乏农地流转机制,使得农民与农地关系凝固化,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应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排放力度,割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联系。并通过农地市场流转,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得到放弃农地权利的报偿或对农地投入的补偿,使其愿意放弃农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农业由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过渡的必要途径。 当前农地流转规模还不大,成果还不稳定;流转形式不丰富,流转制度不规范;流转市场不完善,中介服务职能不健全;新型经营主 体表现出功利性,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地流转必须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 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完善农地流转方式,规范农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中介服务机构职能, 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进行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所明确的重要战略,关系着区域协调发展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的支持。本文理清了产业转移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指出土地顺利流转是产业转移有序推进的前提条件。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路径方向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
孙春燕  贡娟华 《网友世界》2014,(13):113-113
丹阳市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试点实践起始于2007年6月,其具体做法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纽带,建立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以及村(组)集体将未发包到户的机动地和公用设施面积"打包"后,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入股的土地集中起来,以租赁的形式将土地推向市场,由龙头企业或外来资本统一经营、管理,提高土地价值,支付农民和集体的所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流转过程存在双方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立合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是解决当前农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农地流转信息推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将RSS信息技术应用到农地流转信息推送领域,并探讨在RSS信息推送模型中引入地名匹配步骤,进一步提高农地流转信息推送的查全率、查准率和综合分类率。  相似文献   

11.
集体土地流转涉及的利益主体为农户、地方政府及企业。从各主体的利益行为动机出发,建立并分析农户与地方政府、企业 与农户之间的动态博弈。结果表明:集体土地流转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并不规范,地方政府具有主动权,处于优势地位,往往借公共利 益的目的征用农户土地,给予农户较低的补偿费;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参与集体土地的流转,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在于以牺牲农户的 切身利益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农户在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博弈中总是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其在博弈中做出的决策对 于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微小。为推进集体土地持续有序流转,需规范相关参与主体的行为,降低其投机热情;完善集体土地流转市 场建设,保障交易公平与效率;完善农户利益表达机制,维护农户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2.
《软件》2019,(3):167-170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任务交汇期,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云南省彝良县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务农人口越多、文化程度越低、距县城交通距离越远等的农户越不愿意流转农村宅基地;影响因素依次为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距县城的交通距离、外出务工人口、宅基地的面积、家庭年农业收入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本文就存在现象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3.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三农”政策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文章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要求出发,研究农村土地的多样化经营模式;在把握农村土地多样化经营的相关政策、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农村土地的种植现状及农户需求和城镇居民对种植体验、乡村休闲、亲子教育和绿色食品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土地的体验式租赁经营方式;系统构建了土地体验式租赁的运行模式,并以APP为载体,实现了土地租赁信息的交互服务平台;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可以达到土地的多样化经营,实现土地租赁、农户和城镇居民租赁需求及信息交流、体验农事等服务活动,构建了城镇居民、农户和第三方交流合作的关系网,实现农村土地体验式租赁的经营模式,达成城乡经济互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微 《计算机科学》2014,(2):138-140
促进家庭农场更好更快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经营者 整体素质不高、政府服务和引导不完善、土地流转不规范不通畅,以及资金短缺融资难度较大、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应加大对 农场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出台扶持政策,强化配套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引 导职能;加大政府政策性补贴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规范民间融资,疏通家庭农场融资渠道保障其金融需求;建立健全农 地流转长效机制,提高补偿标准,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促进农地流转,保障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中农地发展权即是 问题之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的明确关乎农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存在的农地发展权归属 不清、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不当及土地征收征用缺乏考量农地发展权保障功能等缺陷。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创设,应明确农地发展权 归属,严格宅基地的使用,强化农地发展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阜新市290 个农户土地投入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类型及土地规模两个角度对农户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和回归分析,采用Tobit模型对不同农户土地投入资金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 模型对农户技术投入进行影响因素分 析。研究表明,纯农户与兼业农户、小规模农户与大规模农户的土地投入资金显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农户技术投入受到农户特 征及技术效果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中明确规定,只有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才有法律赋予的土地承包权利。农民“农转非”后.已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产权经济学原理,提出产权一资本循环与增值均衡机制,认为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产权一资本循环与增值均衡的过程.家庭承包经营30年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牛的深刻变革,即源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赋予了农民完整的农村土地资本经营权,从制度上保证了产权一资本循环与增值均衡机制的实现.通过对人民公社与家庭承包在不同土地产权状态下经济增长的实证比较,进一步验证产权一资本循环与增值均衡机制.依据上述均衡机制要求,分析当前家庭承包经营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提出完善农民土地资本权制度的走向:确认农民集体土地属于集体内部农民共有,保证农民土地资本收益内部化和按照资本替代要求确定建设征地补偿.  相似文献   

19.
因征占引发的农地冲突日趋多发,已成为当前农村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本研究在对学者观点进行回顾和评述的基础 上,从冲突功能的角度对农地冲突的本质进行全新诠释,研究认为,农地冲突实质上是农民实现经济利益诉求的一种手段;对现 有农地权利的经济利益而非农地权利调整的诉求,才是当前农地冲突产生及农民不断进行抗争行为的根本动因。因此提出解决 当前农地冲突应立足于乡村治理关系的改善和基层政府治理成本的降低上,而现有基于土地产权制度的调整和改革的解决思路 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是土地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农村的发展,需要完成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并进行相关检查和后续入库发证工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整理入库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农户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给农村土地的流转带来问题。笔者以实践工作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地籍数据库管理现状,从准备工作、数据收集整理及数据库建设等多方面,探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整理入库方法,总结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构建成果。通过数据库系统集中管理集体土地确权数据,提高地籍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