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助通风模拟装置,通过变频器调整风机转速、改变通风箱接口位置,实现横向通风与竖向通风的转换,在相同试验条件和粮堆不动的前提下,测定不同条件下4种粮堆的静压值,并计算出单位粮层阻力。研究表明:二次函数对单位粮层阻力的拟合度最优,幂函数次之;单位粮层阻力:压入式送风好于吸出式送风,横向通风好于竖向通风(大豆例外),竖向压入式通风好于横向吸出式通风,说明横向通风在单位粮层阻力方面并不比竖向通风更具优势。另外,还讨论了横向通风的适用范围,若应用条件不符则会影响到通风效果与通风效益,需考虑横向通风在粮库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破碎花岗岩巷道内的氡析出率易受气象条件和通风条件的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巷道中氡析出率的计算模型,分别对夏季自然通风、压入式通风和抽出式通风条件下的氡析出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氡析出率与自然通风量和环境温度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温度和通风量条件下,巷道在抽出式通风时的氡析出率高出压入式通风时的63%。建议在夏季进行巷道内作业时应避开高温时段,并应以压入式通风作为主要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CFD软件,对置换通风和混合通风在厨房通风的应用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分别从温度场、速度场、CO2浓度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置换通风以低速在底部形成空气湖,由室内热源形成的热羽作为动力向上运动,从人体头部到脚踝,风速差和温差都比混合通风相对较小,对人不会产生吹风感,且能够较好地排除CO2,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和人体热舒适性.因此在进行厨房通风设计时,选择合适通风方式,既能够节能,又能有效地排除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两种通风方式的工作原理,下送式置换通风方式是近年发展起来在理论上具有很好的空调效果的一种通风方式,研究了它的发展起源及影响因素,指出了置换通风方式在空调设计中应根据各国具体的建筑情况予以采纳应用,并且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置换通风与辐射冷顶板复合空调系统的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办公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置换通风、顶板辐射供冷及其复合系统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室内热环境,给出了不同负荷条件下,室内的垂直温度及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复合系统的舒适性最好,而且其冷板表面结露的危险也比顶板辐射供冷单独运行时小,可适用的冷负荷范围广.负荷较小时,复合系统的通风效率与置换通风单独运行时相当.随着室内冷负荷的增加,其通风效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室内空气品质与置换通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及提高室內空气品质的手段,比较了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的优缺点,指出置换通风是保证室內空气品质值得推荐的一种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利用建筑空间中量大面广的柱体,为建筑提供一种高效、舒适的通风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型柱面的新型贴附置换通风技术.采用实验验证后的RSM-IP模型,对不同送风温度和速度下房间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同时分析了方柱宽度、柱子跨度和排风口位置对该通风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方型柱面贴附通风模式兼具混合通风与置换通风的优点,通过送风速度和温度等参数的合理设置,该通风模式能够在现有建筑、特别是大空间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实地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置换通风房间内污染源的位置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采用K-ε紊流方程模型,以CO2为颗粒污染物的物理模型,对二维物理模型房间内气流的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选取了几种典型工况下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得出,置换通风下污染源在高度上的差别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要较置换通风下污染源相对于送风口的相对位置差别的影响要大.对置换通风空调房间设计时污染源位置的安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个采用置换式诱导器系统的典型办公室,建立了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以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为基础,采用κ-ε湍流模型结合壁面函数法对室内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并分析了不同的送风温度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得出了置换式诱导器系统可以在比传统置换通风系统节能基础上提供更良好的热舒适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风是调节高大平房仓粮堆温湿度的有效方式,对横向和竖向通风方式下粮堆内部热湿耦合传递规律进行分析,可为实际储粮仓的最佳通风条件设置提供重要依据。文章建立了高大平房仓的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了横、竖向通风下粮堆的温度和水分分布,分析了温度水分均匀性指数和通风能耗。结果表明:进风湿度会影响粮堆的水分分布,由于粮堆内部吸湿与解吸湿过程更快达到平衡,因此横向通风方式粮堆内部的保水性能更好;相较于竖向通风,横向通风系统具有通风路径长、温度和水分分布均匀性好等优势;横向通风单位阻力小,空气流动速度快,相同温湿度条件下其降温调湿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自然下部通风、自然层状通风、自然顶部通风3种自然通风方式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研究,以获取3种自然通风方式中室内热舒适性,寻求各自然通风方式适用范围.研究结果显示,3种自然通风方式中人体头部与脚踝之间垂直温差均小于5℃,满足人体热舒适对垂直温差的要求.自然下部通风、自然顶部通风在人体呼吸区高度上气流速度分布比较均匀,除进风口以及出风口附近区域其他区域气流速度均小于引起人体不舒适的最低气流速度0.25m/s,基本满足人体热舒适对吹风感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室内不同功能选择合理的自然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大空间建筑置换通风系统观众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大空间建筑置换通风系统的热舒适性问题,选取采用置换通风系统的高大空间建筑观众席典型区域,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推荐参数,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利用CFD商业软件对该区域进行数值模拟,详尽地分析该区域的流场、温度场、PMV场等的分布.该区域内后排观众席有温度过高的可能;而前排观众席则可能有吹风感;顶部灯光辐射对舒适性影响较大.模型内的平均风速为0.03 m/s,平均PMV值为0.73.结果表明,大空间建筑置换通风系统观众席的舒适性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建筑热工学层面以天井热压通风原理为影响因子,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测.由于传统评价标准所涵盖的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有限,测试结果与人体实际热舒适感存在偏差.选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07730为测试标准,首先结合徽州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平面组合形式及其基本构成,对天井的通风降温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运用INNOVA 1221仪器对当地典型的"一屋一井"式传统民居内不同位置房间的预计平均投票数值进行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室外环境条件下靠近天井侧房间的热舒适度显著高于远离天井侧的房间.天井对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调节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空间小、人员密集的小型隔音会议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通风槽式地板下送风系统. 采用CFD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该会议室的通风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比3种送回风结构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得出,当采用送回风口异侧模型时室内人员有更好的舒适性体验; 对于小型会议室,为了提升人体舒适感,更适宜采用非静压箱型地板送风方式. 在此送回风方式基础上,分析了小型会议室内人员数量和送风温度对室内热舒适度的影响,并以典型工况为例将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实测与模拟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模拟结果具有可信性,通风槽式地板下送风系统用于小空间可满足人员的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自然通风作用下计算机房夏季热环境能否满足学生舒适度的需要,通过对计算机房实地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以部分测量参数作为模型的边界条件,利用CFD软件对计算机房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计算机房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趋于一致.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找到计算机房通风不良的位置,并对该处的设计缺陷提出相应建议,对计算机房的热舒适性做出分析,且对机房空调设计给出具体建议.结果表明,自然通风作用下计算机房夏季热环境不能满足学生舒适度需要,且计算机房应当安装空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公路收费亭内污染严重、空气品质差的特点,研究提出了采用个性化送新风至人员呼吸区以有效改善亭内工作条件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本文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和Airpak计算软件对加有个性化送新风的收费亭室内环境进行了模拟,根据其温度场,平均空气龄场、热舒适度指标等的模拟结果,发现新风口位置以及风口形状对亭内气流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并找到了最佳的送风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内蒙古包头市住宅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和人体热适应状况,从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入手,采用客观热环境参数测试结合现场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到了361个有效样本,通过分析得出包头自然通风住宅夏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为23.8℃~26.9℃,居民夏季中性温度为24.9℃,期望温度为24.6℃.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分析了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夏季的热适应状况.本文研究成果为今后严寒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热环境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并为热适应实地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然通风热舒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自然通风的潜力,在分析国内外对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我国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性评价模型,模型综合了考虑人的主动适应性及风速对温度和湿度的补偿作用,并以成都某高校教学楼为例来说明该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今后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建筑的设计,运行管理及现有建筑的评价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建筑设计可增强室内自然通风,使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得到明显的改善。为了对比建筑设计对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的作用,结合重庆市的最佳户型评选活动的部分建筑户型,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建筑进行了建筑布局和建筑朝向的不同设计情况下室内速度场分布、温度场分布和室内PMV分布的分析。分析表明,通过改变建筑朝向和局部改变建筑布局设计,室内产生的最大气流可从0.24m/s增强到0.82m/s,显著改善了室内的自然通风效果;半小时后室内温度较原朝向降低0.9℃,室内的PMV值更接近舒适。由此可见,建筑布局和建筑朝向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建筑良好室内舒适环境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