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为以通用性标准提取三维模型的几何信息.以STEPAP203数据模型为输入信息,研究三维模型几何信息的提取方法.方法 在ST—Developer10的环境下,以VC++6.0为开发工具,使用ROSE库函数,将EXPRESS语言描述的AP203文件信息转换为STEP设计对象和C++类,按AP203数据模型的几何信息属性的层次结构,逐次提取几何信息.结果 使用ROSEC++类库提取AP203文件头段信息.设计了数据段信息提取的流程。分为信息转换、几何信息提取和三维实体显示三部分,实现三维几何信息的提取,并显示出提取结果.结论 以AP203文件的几何模型信息为源信息,进行几何信息的提取,其提取结果也是基于STEP标准的,通用性好,可在不同的CAX系统之间传递与共享,可作为CAPP系统设计的直接输入信息,对实现CAD/CAPP集成提供了技术支持,是实现STEP—NC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D GIS支持下的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质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是“数字城市”工程的重要内容.3D GIS将在未来的城市数字化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介绍了3D GIS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详细讨论了基于3D GIS构建的城市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功能,在分析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TIN和TEN的混合数据结构来构建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建模系统.另外,针对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特点,探讨了城市三维地质海量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信息的Web发布等重要问题,力求为系统的最终实现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维编织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工作中,需要特别设计有和户界面,对三维编织机用户界面系统设计的要求,存在的技术难点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最后实现了对某大型三维编织机用户界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可控翼伞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虚拟现实、三维场景显示等技术完成了对可控翼伞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设计和实现,为提高训练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提供了前期技术预研.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识别地下隐蔽性建筑物的内部基本信息并实现三维图像可视化,将多元高斯声束叠加模型与相控阵超声原理结合对隐蔽性工程进行识别,为无损识别提供一种新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别对地下结构的板和外墙进行识别,绘制出识别值与设计值的数据对比直方图,并结合误差分布走向图对比分析,确保该方法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清晰描...  相似文献   

6.
针对FLAC3D面向复杂的地质模型建模存在的技术困难和不足,提出CATIA-FLAC3D耦合建模新方法.先利用CATIA强大的三维地质体建模功能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再利用其有限元模块对地质体进行网格划分;基于对两类软件中单元、节点数据关系的差异分析,应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CATIA-FLAC3D接口程序,实现了将CATIA环境下建模生成的单元、节点信息导入FLAC3D.以某已建成偏压隧道工程为例,验证了CATIA-FLAC3D耦合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FLAC3D构建三维复杂工程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地质雷达(GPR)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并且目前地质雷达勘探产生的地质解释图多被处理为二维图片.以湖南某工程坝址处5个剖面的地质雷达二维地质解释图为基础资料,使用Visual Basic语言以及三维建模软件CATIA的逆向工程模块,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实现了地质模型的数字钻孔与切片.首先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提取CAD地质解释图中的有用信息,然后将信息输入CATIA,使用CATIA中Part Design、GSD、DSE、QSR等工作台,建立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最后在GSD工作台中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数字钻孔与切片.数字切片与原地质解释图的对比显示,基于CATIA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CATIA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三维可视化以及全过程的协同设计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是煤矿采区首选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为“绿色开采”中的“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要求提供更多、更细的工程地质、灾害地质信息,这促使三维地震应由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由浅部向深部、由单波向多波发展;资料处理和解释由叠后偏移向叠前偏移及全三维可视化、网络计算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车站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地铁车站三维辅助建设与管理系统,以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为支撑,构建地铁车站(包括土建、装修、设备和管网等)三维全信息模型,通过数据层、逻辑层和业务应用层3层逻辑结构实现信息管理,以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交互操作,在明确系统基础功能、应用功能和拓展功能的基础上提炼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形成由逻辑结构、网络结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构成的整体框架,为地铁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三维全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0.
GIS可视化技术在MIS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IS可视化技术的特点,以利用MapX实现锅炉信息可视化查询与统计功能为例,介绍了GIS可视化技术在MIS交互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将GIS可视化技术运用于MIS将促进MIS交互方式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了误差多项式的概念,用误差多项式的系数表示原模型与降阶模型之间任意时刻的差异,使原模型与降阶模型两者的Markov参数和H参数部分一致,使得误差多项式的某些系数为零,从而得到降阶模型。本方法简单、灵活、易行,物理概念明确、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s)模型,提出一种模型融合的图像分类方法,将原图像经过图像增强和数据标准化后获得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将原始数据取反后作为映射数据,分别使用原始数据和映射数据训练CNNs模型,通过融合训练后的两组CNNs模型获得改进的CNNs模型。通过假设、验证、理论推导步骤证明了该方法在简单模型上的有效性,进而推广到更复杂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CNNs模型与原始CNNs模型分类精度对比,在CIFAR-10和CIFAR-100数据集上分别提升了1%和3%,有效提升了模型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3.
灰色加权模型在深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基坑的变形及其预测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论文对加权灰色模型应用于该领域作了探讨。在进行加权模型理论计算的基础上,以深基坑实际变形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原始模型结果作为比较基础,对加权模型进行了变形预测计算。对比结果表明,时距权重模型的原点误差相对于原始模型大为减少,模型的预测精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权模型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基坑变形的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优化酒店支付模型和提升客户体验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酒店支付模型的优化方法.首先根据酒店支付的实际流程建立基于Petri网的原流程模型,并分析原流程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环节; 然后在保证酒店支付行为可行的情景下,通过增加相应的结构变迁对原流程模型进行优化; 最后利用PIPE软件对优化模型进行模拟运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合理、可靠,可为酒店支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股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经典马尔可夫方法进行预测需要掌握大量数据和原始的灰色GM(1,1)的指数形特征的问题,采用带波动的多项式代替灰色GM(1,1)模型中的指数形曲线,改进了现有的灰色GM(1,1)马尔呵夫模型.利用改进后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对股票价格、上证综合指数进行预测,并与经典的灰色GM(1,1)模型和原始的马尔可夫链模型和灰色GM(1,1)马尔可夫链模型3种方法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得到的股票价格与上证指数的预测值精度优于其他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GM(1,1)模型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量预测的精度,预防较大沉降或其他危险出现,提出了改进GM(1,1)模型预测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原始序列个数建立起来的预测值并确定最佳原始序列个数后,对GM (1,1)模型进行优化,并对构造背景值进行优化.通过缓冲算子对原始序列进行优化,之后再构造背景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背景值对模型的预测影响较小,缓冲算子在原始序列变化较大、变化不平顺时优化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自主研发的YQH-100型三级轴流式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基于Mixture模型的两相流理论,改变叶片倾斜角,在含气率(GVF)分别为0、10%、30%、50%和70%情况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分析方法对油气混输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叶轮内部气相及压力分布情况,并对其外特性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纯水工况下,叶片倾斜对扬程的影响较大,原模型M4的扬程较最差方案M1(叶片倾斜-10°)高8m;方案M3(叶片倾斜-4°)的扬程较原模型低1.4m,效率较原模型高0.14个百分点;在小流量工况下,原模型的效率较高;在不同含气率工况下,方案M3(叶片倾斜-4°)的增压比原模型低14kPa,效率较原模型高0.22个百分点;叶片适当倾斜一定的角度,可有效减小气团在叶片工作面轮毂侧的聚集面积,使混输泵内部气液两相均匀混合,提高混输泵效率;轴流式油气混输泵的最佳叶片倾斜角范围为-4°~0°。本研究可为油气混输泵的设计及水力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GM(1,1)模型的特点,通过在数据序列前面加一个非负数,提出了加数GM(1,1)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原始模型中不能利用第一点数据的缺陷,提高了原始数据的利用率。同时,结合电力负荷呈日周期性变化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关联度的组合灰色预测模型用于电力系统负荷预处理。实例表明,加数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原始模型的预测精度,组合灰色模型比单一的灰色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是研究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方法,正确处理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以及由模型反应正确推导原型反应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以4层框架结构为例,探讨了原型与人工质量模型和欠质量人工质量模型的相似关系,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原型与模型的地震反应,由模型地震反应反推原型地震反应,将原型地震反应的计算值和反推值从基本自振周期,加速度,速度,位移,基底剪力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在弹性阶段内动力相似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原始的BSCB模型修复图像时,其扩散过程会造成图像的等照度线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叉,使得修复后的图像视觉效果不太理想。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原始的PM各向异性扩散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米字型各向异性扩散模型,然后将其应用到BSCB模型的扩散过程中,提出了改进的BSCB图像修复模型。最后,利用文中提出的修复模型和其他的改进的BSCB模型对破损古唐卡图像进行修复。结果表明,和原始的BSCB模型以及其他改进的BSCB模型相比较,提出的模型在没有增加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情况下,在视觉效果上和均方误差(MeanSquareError,MSE)的评价指标上表现都很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