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论述了磁脉冲压缩(Magnetic Puls Compress,简称MPC)的原理;介绍了磁开关铁心的工作状态、技术特点以及特殊的工艺技术.针对如何让铁心能够在2kHz高重复频率以及传输400ns窄脉冲下可靠工作,在磁开关铁心的材质选取上,给出了多种高频软磁材料的性能对比,并介绍了相关的工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储能电池由数量庞大的低压电池单元构成,由于单元特性差异会导致单元的荷电状态存在差异,使得部分单元在充电过程中出现过充现象.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导抗网络的带有均压功能的充电器,提出了单电压环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恒流恒压两阶段充电;分析了均压器实现电池均压的原理,给出了均压器的等效电路;分析了单元间电压差异大小对均压器起始工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种高功率重复频率脉冲驱动源的Trigatron开关典型工作条件(输出电流20kA,脉宽25ns,100万次脉冲,累积传输电荷500C),研制了一种长寿命Trigatron开关,触发电极采用一种四周具有一定数量缺口的圆盘式结构。在峰值电流23 kA,单次电荷传输量0.1C条件下,对开关进行了500 C电荷传输实验。实验后开关触发特性没有劣化,表明开关在典型工作条件下,可以传输大于500C的电荷量。  相似文献   

4.
陈静瑾 《电源技术》2004,28(7):433-434
在研究了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酸(VRLA)蓄电池分段恒流充电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规分段恒流充电法与快速分段恒流充电法的比较可见:由于后者提高了充电电流,从而使充电时间缩短到小于150 min,同时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大于250次,但也造成了电池正极板腐蚀的提早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充电方法———高效分段恒流充电法。该方法仍采用三段恒流充电,不同于快速分段恒流充电法的是:该充电法每6次充电中5次充入电量为105%、一次充入电量为115%。该方法通过对电池充入电量的控制,防止了过充,缩短了充电时间,使电池充满,同时又使电池的温度降低,平均充电电压降低,正极板的腐蚀减小了40%,循环寿命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5.
一种用于触发开关测试的重复频率脉冲电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是一系列高科技研究与前沿研究的基础。开关是重复频率脉冲功率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其工作性能决定着整个系统的重复频率输出特性。为此,研究了一种用于触发开关测试的重复频率脉冲电源。该脉冲电源包括主回路、触发回路和控制电路3个部分。在主回路和触发回路中均采用LC串联谐振的方式,用可控硅控制一个大容量电容器,通过电感给一个小容量脉冲电容器充电。主回路的小容量电容器提供通过触发开关主电极的大电流。触发回路的小容量电容器由IGBT控制向脉冲变压器放电,为触发开关提供重复频率的高压触发脉冲。控制电路协调主回路和触发回路各元件的动作时序。在触发开关的实际测试中,该电源的重复频率为1 kHz,输出电流峰值为750 A。  相似文献   

6.
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过程中,恒流模式需要快速、稳定地切换到恒压模式以保障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安全,这往往需要原、副边之间的通信及原边复杂控制方法的介入。文中提出了一种免去原、副边之间的通信,且不需要原边提供控制手段,仅在副边自动切换谐振补偿网络即可完成恒流充电模式向恒压充电模式的快速切换的方法,同时提出了副边谐振补偿网络参数的设计方法,保证了切换过程中电池充电电压的稳定性。以LCC-LCC向LCC-S谐振补偿网络切换为例,对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实验表明,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随着电池等效负载的改变而保持恒定,且切换过程平滑稳定,结果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时分隔离技术能有效实现对并联蓄电池组的电气隔离,同时可将组合开关电源对并联蓄电池组充电模式改变为脉冲充电。构建了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模型,并对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两种充电方式进行技术分析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脉冲充电较恒流充电能够有效提高充电效率并优化充电性能,为时分隔离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串联谐振的典型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宇 《电气应用》2005,24(10):89-91
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串联谐振的应用情况,在无线电接收机中用于频率的选择、对电源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完成对故障信号的检测、在电路间进行能量的传递转移,可以实现对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并且还可以以此技术实现电动机的软起动而且减小起动电流。通过对典型应用的分析,为电子电路的设计、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建军  邹积岩  黄双喜 《高压电器》2007,43(2):151-152,154
为了实现在1s内对50kV,32μF高压脉冲电容器组进行快速充电,充电系统采用了三相L-C谐振恒流充电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高电压、大容量电容器组的快速充电。同时,给出了设计及调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脉冲功率技术在生物医疗、食品加工、电磁成形、等离子体研究等领域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脉冲发生器的研制面临高压高频化、全固态化等新要求。为了满足这种新要求,设计了一种固态开关串联的高压重频脉冲电源。脉冲电源主要由高频触发电路、主电路以及LCL谐振电路组成:主电路为8级Marx电路串联,MOSFETs作为充放电控制开关;触发电路输出触发信号驱动MOSFETs工作;LCL谐振电路可实现输出电流恒定。电源结构触发同步性好,充电速度快,结构紧凑。对电路的结构设计、电路原理、参数设置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利用Simplorer软件仿真验证高压重频脉冲电源电路的可行性。最后搭建了一台高压重频脉冲电源样机,实验样机参数为脉冲电压0~4 kV,重复频率0~8 kHz可调,脉冲宽度5~12μs可调。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宣威电厂实际 ,介绍智能化高频开关电源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带高压抑制的功率电子开关的研制过程.叙述了电源设计及研制过程中解决的技术难点及攻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强激光能源系统用气体开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强激光能源系统对开关元件的要求,在比较高库仑量大电流气体开关的3种主要类型:三电极场畸变开关、两电极同轴结构开关、旋弧开关后提出并研制了强激光能源系统开关定型上应优先考虑的两电极同轴结构开关。对开关电极材料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和实验上的探讨,为了减少电极的烧蚀,需选择比热、密度、相变潜热大、熔点高的电极材料。理论分析和15 kV、200 kA下的开关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石墨较为适合做大电流气体火花开关电极,电极材料的显微结构对开关电极的烧蚀和寿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一种高电磁兼容性高压开关电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制了电磁兼容测试仪的高压开关电源,为克服开关电源易产生较强电磁干扰的缺点,采用吸收变压器抑制高频逆变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仿真分析证明该措施确实使电磁辐射大为减少。同时采用改进的滤波器抑制共模、差模信号的传播干扰,设计新型的光藕隔离触发电路以提高电路的整体抗干扰能力,使电源的电磁兼容性整体上提高,经运行证明其性能良好,可使用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高频电力电子开关与电磁开关的互补使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混合型开关实现商品化要解决高可靠性、低成本及产品最适用原则3个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互补式开关新技术,它由两个新电路构成,即高频开关变换器与电磁开关触点状态无传感器实时采用电路。由于以高频处理方式来解决此类工频电工问题,较传统方法有更多优点,此具备了解决上述难题的条件。电路分析与实验验证了这种新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双电源转换控制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莹  常越 《低压电器》2006,(11):48-50
针对不间断供电的需求,介绍了一种以M68HC908SR1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的双电源转换控制器的研制方案。在用电设备中,基于采样、比较的工作原理,在单片机上运行软件,实现对两路电源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当常用电源发生过压、欠压和缺相等故障时,双电源转换控制器能自动地切换到备用的正常电源,从而实现两路电源之间可靠地切换,保证了连续供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频开关直流操作电源的特点,并对GZDZ1智能型高频开关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组成、特点及系统监控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开关稳压电源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建立了全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分析了电源性能指标和系统频域特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开关稳压电源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压电检测中传统开关设备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大功率选相开关.利用4组并联晶闸管组件和单片机相结合,通过控制晶闸管触发脉冲相位来控制合闸的投入角度,达到检测设备的测试要求.该设备集测量、通信和控制于一体,成本低,便于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0引言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以其效率高、有效防止过压、模块化积木式配置易于扩容、便于集中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和庆水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改造,阐述了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