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井防砂后堵塞降产是制约油井开发的难题,分析认为,油井降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机垢和微粒运移双重堵塞,同时有机垢堵塞和微粒运移堵塞的相互加剧。针对以上难题,开展了解堵及固砂稳砂研究,筛选出了针对性较强的解堵固砂剂。室内实验表明,解堵剂具有较好的解堵和固砂能力。现场应用后,解堵固砂效果明显,增液显著。  相似文献   

2.
黄腾 《当代化工》2015,(4):775-776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因钻井、完井、修井、生产等原因造成近井地带油层堵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强负压复合解堵技术可以有效解除油层堵塞污染问题,恢复油层渗流能力,提高油井单井产量。介绍了强负压复合解堵技术工艺原理、管柱结构及其在曙光油田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生产与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机物或无机物堵塞引发的成油渗透率下降的现象,令油井生产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油井复合解堵技术则是油气层污染有效解决的措施,油井堵塞的原因较多,不同类型解堵技术也在随之发展,主要以大庆油田超声波解堵技术为例,针对如何在油田当中有效应用复合解堵技术开展相关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储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害,低产低效油井日渐增多,欠注井也逐渐增加,堵塞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为有效实施解堵,就堵塞机理、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诊断,并探讨了几种新型解堵工艺。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过程的进行,钻井、固井、射孔、修井等各种措施都有可能对油层造成伤害,导致油层堵塞。因此,有关油气层保护的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围绕如何解堵成为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总结了瓦窑堡油田油井解堵技术机理及应用现状,并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过程的进行,钻井、固井、射孔、修井等各种措施都有可能对油层造成伤害,导致油层堵塞。因此,有关油气层保护的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围绕如何解堵成为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总结了瓦窑堡油田油井解堵技术机理及应用现状,并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锦州采油厂油井堵塞类型和堵塞原因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原有的解堵技术和配方已无法解决现今的油井堵塞问题。为解决锦州采油厂新、老井油层堵塞问题,决定对原有解堵技术进行了改进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对药剂配方进行了确定与性能评价。使改进后解堵技术为采油厂解决油井堵塞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锦州油田多数区块已进入高轮次采油阶段,油层堵塞已成为影响油井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油层堵塞原因,针对不同的堵塞采用相应有效的解堵方法,对以机械杂质、无机盐垢堵塞为主的井采用水力冲击压裂——化学复合解堵、压力脉冲解堵;对于以胶质、沥青质、乳状液堵塞为主的井,采用复合固体酸解堵;对于新井、侧钻井等以泥浆污染为主,采用酸化解堵技术。介绍了各技术的原理、主要技术参数、技术创新点、应用情况及取得的解堵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油井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井口溢流、井筒堵塞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为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大量实践表明,注灰塞封堵工艺能够有效解决井口溢流问题,而井筒堵塞则可采用相应的解堵工艺进行解决。基于此点,本文就注灰塞封堵工艺及油井常用的解堵工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地层流体从地层流入井筒,由于温压系统及流体性质的改变等一系列因素,不可避免地形成各种有机、无机堵塞物,粘附在炮眼及筛管上堵塞流体通道,严重影响着油井的生产能力。面对渤海SZ36-1油田特殊的海上生产流程,传统的井筒循环冲洗、酸化等解堵措施均存在种种弊端,实施后效果不够理想。针对此种现象专门研发的油井复合增产措施技术系列,即使用物理、化学的结合方式在现场进行了成功的应用,取得了预期目的。经过实验室研究及在海上平台现场的大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解堵增油效果,且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各种不足,达到了很好的解堵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地层能量不断下降,主力油层水淹严重,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压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剩余油分布零散,油井原油采收率无法提高,为此对低压高含水油井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室内用岩芯进行实验研究,2010年开发了适合文中-文东油田的低压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并进行了先导试验。2011年通过对该技术配方和施工工艺不断完善,现场实施了9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7t/d,年累增油1528.9t。该增产技术的实施,不仅降低了油井无效产液量,而且减缓了油层压力递减速度,提高单井产油量,还促进油田综合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Schlumberger公司Eclipse 100模拟器对Toma South油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对油藏的产油量、含水、地层压力进行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了现状开采、提液、补孔、钻加密井四种方案与累积采油量的关系,得出油田需要钻加密井的结论。然后充分论证加密井数、井型、井距与累积采油量的关系,确定最佳的开发调整方案,达到改善水驱油效果,延缓油田递减速度。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各层系合采油井层间相互干扰矛盾,使各油藏间的采油潜能得到最大发挥,研制了桥式采油装置,以两层分采主体技术,现场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根据不同的油藏条件研制了桥式采油系列装置,在使用液压封隔器可实现油井三层以上分采。2015年在辽河油田公司曙光油田首次成功开展3口井现场试验,效果显著,为曙光油田蒸汽吞吐开发区块,油井多层分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石涛  孙敏  马佼佼  刘平平 《辽宁化工》2012,41(9):942-944
靖安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针对其油藏产油量递减速度快,含水率急剧上升,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选取“2+3”提高采收率技术对注水井进行调剖,使其对应油井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并指出该油田应用“2+3”采油技术的有利条件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石西油田石西2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油藏开发效果较差,采出程度低,剩余储量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发油藏,了解剩余油分布情况,开展了石西2井区的油藏精细描述研究。整个研究过程是在开发协同工作环境下完成的,应用地震资料,结合钻测井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之后,通过软件直接调用地震解释结果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实现了对油气储集层的多学科一体化研究。该成果为开发方案的部署和调整、油藏数值模拟以及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轮西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储层特点、渗流模式与常规油藏不同,用常规注水方式来稳定地层压力和水驱油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难以奏效。为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轮西油藏缝洞单元内的油水关系及油井含水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单井注水替油工艺,给出了优选注水替油井、确定最佳注水时机及注水量的决策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为高效开发轮西油藏提供一种新方法。该工艺在LX10-H1井的实践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该工艺前相比较,油井关井时间由150天左右有效缩短至50~60天,而日产油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多样油品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逸 《当代化工》2014,(1):107-110
辽河油田是渤海湾油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结构复杂,断层异常发育,为典型的断块油田。同时具有多套油气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对辽河油田油品多样性进行了论述,对油藏埋深、地层水、运移距离以及盖层条件对油藏原油性质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造成辽河油区油品多样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复杂断块油田开发后期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可通过二次开发研究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本文以港西一区二四断块二次开发为例介绍二次开发在复杂断块后期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运用新的"三重"技术思路,进行重构地下认识体系研究,通过部署新井和老井综合利用相结合重建井网结构来改善注采对应关系;结合地面系统的简化优化研究,重组地面工艺流程,整体编制二次开发方案。一区二四断块二次开发方案经过现场集中实施后,开发指标大幅度提升,增油效果显著。该区二次开发的成功实施,为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田同类型油藏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老油田开发后期挖潜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朝阳沟油田朝661-80区块油藏为低渗透油藏,目前整装待加密区块已经很少,因此断层边部将是油田加密挖潜的对象。其中利用直井加密开发断层附近油藏的弊端日益凸显,大斜度井开发可行性研究的论证认为,该区块油藏部署大斜度井开发的优势明显。在断层走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断层附近不同布井方案,并对开发方案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断层边部部署加密井较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且适当的部署大斜度井提高单井产量的效果更佳,此种布井方式对该区块提高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提高增采幅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鲁克沁油田属于超深稠油油藏,原油粘度大、密度大,稠油在井筒中流动困难,需进行井筒降粘才能实现油田开发。鲁克沁油田共有油井126口,95%以上的油井采用掺稀油降粘工艺开采。由于稀油含蜡量较高,管壁容易结蜡,必须定期进行热洗清蜡才能维持管线的正常运行。本文综合考虑掺稀量、管线长度、原油粘度、管线两端的高程差等因素的影响后,利用掺稀泵压和掺稀管线打回流后的井口回压,来计算地面掺稀管线的管壁结蜡厚度,并以此指导掺稀管线的日常热洗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