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深井高地压沿空巷道的围岩变形机理,并以潘三煤矿两条沿空巷道典型试验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深井沿空巷道需留设的合理煤柱宽度为7~8m,进而提出了深井沿空巷道顶板及两帮应遵循的支护原则。现场工程试验结果表明,顶板以锚索桁架支护为主、锚杆支护为辅,两帮使用加长高强锚杆可以较好的解决深部矿井沿空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深部煤层开采沿空掘巷支护技术方案,通过关键层理论对上覆岩层破断后形成的梁结构进行分析,运用薄板理论对关键层进行分析,根据极限平衡区宽度确定沿空掘巷的小煤柱留设宽度,最终利用高强预应力锚杆进行巷道支护。通过观测王楼煤矿七采区深部煤层沿空巷道的支护效果,发现巷道围岩稳定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3.
钱营孜煤矿W3214工作面运输平巷为沿W3212工作面采空区掘进的沿空巷道,为了控制沿空巷道围岩的剧烈变形,研究了围岩控制技术。根据沿空掘巷围岩控制原理,并针对W3214工作面运输平巷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高强度高预紧力锚网索支护技术方案。现场实践表明高强度高预紧力锚网索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沿空掘巷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保证巷道服务期间安全稳定,结合马道头煤矿8211工作面5211回风巷地质条件,分析了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沿空巷道顶板及煤柱控制方案。试验表明,采用"锚索-槽钢组合支护+帮部高强锚索支护"的联合支护技术后,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松散破碎顶板沿空巷道支护难题,以徐矿集团源兴煤矿21510工作面留小煤柱沿空掘巷为例,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确定了21510工作面沿空巷道小煤柱留设6 m的方案,进一步分析了沿空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周边的变形情况,提出了松散破碎顶板留小煤柱沿空掘巷针对性的控制原则,给出了以高强预应力螺纹钢锚杆为基础支护,高预应力锚索梁和桁架系统为强化支护的控制技术。现场测定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松散破碎顶板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的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郭庄煤矿2304综放面运输巷具体地质及生产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煤柱宽度下沿空掘巷围岩应力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构建综放沿空掘巷弧形三角块结构模型,揭示综放面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机理。根据现有巷道支护理论,提出树脂加长锚固高强锚杆支护系统并进行锚索补强的围岩控制技术。现场实践应用表明:支护方案对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深井沿空巷道小煤柱护巷机理及支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目前深井开采过程中采用沿空掘巷技术对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和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性,研究提出了深井小煤柱护巷机理以及沿空巷道的支护技术.为科学合理地确定煤柱尺寸,保证沿空巷道的稳定,研究了沿空巷道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小煤柱护巷机理以及高强锚杆支护.从理论上证明了采用小煤柱护巷及高强锚杆支护方式理论上能够有效地保证深井沿空巷道的稳定.通过现场实践,结果表明采用高预紧力、强力锚杆+强力锚索+强力钢带的联合支护方式,可显著提高沿空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深井沿空巷道围岩失稳机理与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关键影响因素,得出了深井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理论基础,对于巷道顶底板应采取有效地应力控制方法;对于巷道两帮必须采取有效地整体性维护。同时分析了深井沿空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及其覆岩大、小空间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出了深井沿空巷道围岩控制的对策及方法,对深部矿井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矿7121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进风巷埋深大、支护困难等问题,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掘巷后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特征,基于沿空掘巷大、小结构的稳定性原理,提出巷道围岩整体性控制措施及高强耦合体系的联合支护方式,并在7121工作面进风巷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掘进和回采阶段围岩变形量在可控范围,达到了围岩控制目的,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沿空巷道在不同时期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力学模型分析了沿空掘巷前后及回采期间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存在差异的原因。结合王楼煤矿深部巷道支护存在问题,以27304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研究背景,对该沿空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矿压观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保证了千米深井沿空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