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宽V带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V带当量摩擦因数的计算对于整个宽V带无级变速器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现有的V带传动中当量摩擦因数计算公式的不足,根据平带传动的欧拉公式并结合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V带传动的实际情况,考虑了周向摩擦力和径向摩擦力,提出了摩擦力方向角,推导出了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V带传动的当量摩擦因数的计算公式,并就摩擦力方向角的3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宽V带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V带当量摩擦系数的计算对于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轴向力确定的重要性,根据平带传动的欧拉公式并结合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V带传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摩擦力方向角,推导出了V带传动的当量摩擦系数,无级变速器在传动过程中V带紧边和松边所受拉力的变化将导致摩擦力方向角的出现,当量摩擦系数是摩擦力方向角的函数,V带从绕进带轮到绕出带轮的过程中,当量摩擦系数逐渐增大,并将包角区域分为动弧区和静弧区,分别推导了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主动轮和从动轮轴向压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径向V带无级变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万珍  葛宰林  崔永 《机械传动》2005,29(5):82-84,81
开发的新型V带无级变速器具有调速范围大、调速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将常规V带无级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新型V带无级变速器传动原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针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效率低、传递功率受到一定限制的主要缺陷,提出一种非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并结合功率分流来实现无级变速,借助AMESim高级建模仿真环境对非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建模和仿真,验证其实现无级变速的可行性,并完成了实物模型的试验,为研制和开发这类新型的无级变速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钢带滑片式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诚 《机械设计》1991,8(5):20-22
本文阐述一种新型钢带滑片式无级变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导出了所能传递功率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其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计算,画出了具有不同钢带许用应力和不同带轮工作直径的功率速度曲线,并与V带传动进行了比较,从而证明钢带无级变速器具有工作能力大,尺寸紧凑的重要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行星齿轮功率分流式无级变速器,它取消了原有的带传动装置,通过功率分流并调节发电机输入功率来实现无级变速.完成了总体方案、传动方案、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控系统的设计,并通过试验模型验证了实现无级变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宽V带无级变速传动机的基本原理,其关键构件无级变速传动胶带的有关技术要求及机构的设计要点,并介绍宽带无级变速器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功率分流式行星锥无级变速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成 《机械传动》2002,26(2):61-64
功率分流式行星锥无级变速器是以行星锥无级变速器作为封闭机构、以2KH[A]齿轮差速器作为原始机构的组合式无级变速机构,分析了其组成原理,推导了传动比计算公式。分析了无封闭功率流传动的条件,有封闭功率流的情况下指出如何控制流动方向对传动有利,分析了原始机构(齿轮差速机构)两中心轮的齿数比对封闭功率流的影响,分析了封闭机构(行星锥无级变速器)在满足接触强度的条件下不发生打滑的最大传动能力,并给出了可作设计依据的输入功率与机构尺寸关系的公式。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型面接触式摩擦传动结构的无级变速器——离散式变径带轮无级变速器。分析了离散式变径带轮传动结构的尺寸参数与传动比的关系,推导出离散式变径带轮传动临界摩擦力的计算公式,验证了离散式变径带轮理论上具有大转矩传动能力。另外,进行了基于ADAMS的转速波动性分析,并搭建离散式变径带轮无级变速器实验装置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其转速波动满足大部分设备的传动要求。新型离散式变径带轮无级变速器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V型橡胶带传动进行了深入的力学分析和几何公式推导,在单轮模型和加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轮加压模型,给出了速比、曲轴转速和负载转矩之间的关系。利用所建立的模型,结合胶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绘制出了空载下和额定负载下的胶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调速曲面,进一步研究了空载下和额定负载下的胶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1.
无级变速传动是汽车的一种理想传动方式。本文阐述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内外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并设计了电液控制系统。针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电液控制技术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速比和夹紧力的控制、CVT和发动机的综合控制以及CVT的传动效率等,指出电液控制技术是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推型金属带为基体的无级变速箱(CVT)的动力传递效率低于有级变速箱,大家已往认识到采用CVT改进发动机/负荷匹配新取得的燃料经济性的好处有被取消的趋势.本组三篇论文详细阐述了发生在作为第一级用来取得效率改进的带传动中损耗机理的研究.已经进行试验研究了涉及推型金属V-带CVT空载和低载的转矩损失.本第一篇论文述及发生在金属带CVT由于带推块和带间相对运动造成主要转矩损失的新分析方法.本研究考虑到其他研究中的新发现并改进了金属V-带的设计.本文中采用几种不同的试验方法提供的实验数据推荐了转矩损失的数字模型.本组第二篇论文阐述了由于带轮变形的许多附加转矩损失机理.在第三篇论文中阐述了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带滑动损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推型金属带为基体的无级变速箱(CVT)的动力传递效率低于有级变速箱,大家已往认识到采用CVT改进发动机/负荷匹配新取得的燃料经济性的好处有被取消的趋势.本组三篇论文详细阐述了发生在作为第一级用来取得效率改进的带传动中损耗机理的研究.已经进行试验研究了涉及推型金属V-带CVT空载和低载的转矩损失.本第一篇论文述及发生在金属带CVT由于带推块和带间相对运动造成主要转矩损失的新分析方法.本研究考虑到其他研究中的新发现并改进了金属V-带的设计.本文中采用几种不同的试验方法提供的实验数据推荐了转矩损失的数字模型.本组第二篇论文阐述了由于带轮变形的许多附加转矩损失机理.在第三篇论文中阐述了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带滑动损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A simple analytical formula is derived for the axial forces of a V-belt CVT drive. For the driver pulley axial force, belt tension is assumed to be constant by self-locking. For the driven pulley axial force, the whole arc of contact between the belt and the pulley is divided into two regions; (1) inactive and (2) active area. The sliding angle ø for the belt friction is approximated as ø=0 in the active area.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new formula are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e exact solution. The new formula is suggested for the V-belt CVT design due to its simplicity and sufficient accuracy.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钢带的轴向跑偏的分析,阐述了产生钢带中心线轴向跑偏的机理,介绍了消除传动钢带轴向跑偏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采用曲母线带轮或改变无跑偏时的速比等控制方法的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电液控制技术来消除传动钢带的轴向跑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钢带的轴向跑偏的分析,阐述了产生钢带中心线轴向跑偏的机理。介绍了消除传动钢带轴向跑偏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采用曲母线带轮或改变无跑偏时的速比等控制方法的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电液控制方法,为消除传动钢带的轴向跑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任大鹏  秦伟 《机械传动》2005,29(2):21-24
介绍了摩托车上常用的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对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离心滚珠、主动轮、从动轮进行了力学分析,给出了主、从动轮轴向移动量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摩托车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18.
无级变速传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无级变速器实时控制的角度出发,把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分为带轮夹肾力与传动比两个单目标控制系统,并建立了夹紧力控制与传动比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进一步研究无级变速传动的动态特性和发动机与汽车行驶阻力匹配规律所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能够连续改变传动比,进而改善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指标的无级变速器成为汽车变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简单说明采用无级变速器的原因之后,对当前汽车无级变速器的主要形式———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当前基于无级变速器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的主要控制方法做了简单分析,分别阐述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控制理论在基于无级变速器的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