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污泥堆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1 城市污泥的泥质评价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主要来自初沉池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污泥中有机物含量随季节变化,夏低冬高。初沉池污泥有机物浓度低于剩余污泥,二者的混合污泥有机物含量平均6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70%相比偏低。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污泥组分分析见表1。  污泥中有机含量及其组分均是影响污泥消化和污泥生物能产量的主要因素。污泥的农田利用之所以受到人们重视,主要原因是污泥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有机营养成分氮、磷、钾等元素。纪庄子污泥多年平均值与农家肥的比较见表2,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含量见表3。表1 纪庄…  相似文献   

2.
市污水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对城市污水污泥的堆肥处置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特别对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性试验设想,并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3.
造纸污泥堆肥对葡萄的肥效及其重金属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考察了造纸污泥堆肥及其复合肥对葡萄的肥效及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施加造纸污泥堆肥和复合肥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的生物量,改善葡萄果实品质,且果实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葡萄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也无明显影响,不存在明显的重金属风险.因此,土地施用污泥堆肥及复合肥是合理处置造纸污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层堆肥提高城市污泥堆肥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研究了改变强制通风静态垛堆体的上、下层物料配比对城市污泥堆肥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堆体下层的污泥比例并同时增加堆体上层的污泥比例,可明显改善堆肥的通风效果、促进堆体内部氧气的扩散、增加堆体的最低氧气浓度、加快堆体下层升温并带动堆体上层升温.当堆体上层的污泥和调理剂比例为1:0.5(体积比)、下层的为0.5:1(体积比)时,堆体的升温效果最为理想.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采用分层堆肥可明显提高堆肥的处理效果和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堆肥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厂污泥作有机肥料利用是污泥处置的好方法之一,一般认为直接施用生污泥不卫生,可能产生病源菌、寄生虫卵等生物方面污染,不建议采用,希望经过堆肥后施用。污泥堆肥的优点: 1.堆肥后污泥危害性很小,不产生恶臭,病源菌和寄生虫卵基本可被杀死,比较卫生。  相似文献   

6.
7.
8.
郑州市污泥堆肥处理工程处理规模为600 t/d,采用好氧堆肥工艺处置三个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介绍了工艺流程及发酵槽、混料仓、除臭系统等各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技术作为污泥土地利用的前提,以其简便,稳定,经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众多污泥处理与处置中发展较快,其工艺与技术也不断更新完善,本文是通过污泥好氧堆肥中试实验对工艺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稻草调理剂的掺量对污泥堆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污泥与稻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好氧堆肥,研究了其温度、含水率、有机质、pH、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发芽指数等指标参数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最佳堆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①由稻草含量与各营养指标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可知,总氮含量与稻草含量呈负相关,总氮的损失率比较高,应该采取保氮措施。在0.01水平下,碱解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与稻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0.05水平下,总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②随稻草含量、微生物活性的增加,非碱解氮转化成碱解氮的速率提高,同时堆体内有机质分解速率加快,总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加。③堆肥完成后,各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均大于80%,对植物生长的抑制较小,且稻草含量为9%时的发芽指数100%,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④经过36d的堆肥试验研究,测定并比较了各个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发现堆肥效果最好且满足堆肥各项标准的最佳配比方案是稻草含量为9%。  相似文献   

11.
电动力修复技术去除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重点考察了不同形态的Cd、Zn在电动力作用下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污泥经电动力作用5d后,对Cd、Zn的总去除率分别为64.50%、65.02%,其中对易被植物吸收的非稳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Zn的去除效果尤为明显,去除率分别高达68.60%、75.73%。可见,应用电动力修复技术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是可行的,修复后的污泥可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在模拟雨水、酸雨淋溶条件下重金属迁移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堆肥化处理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化处理使重金属的不稳定形态含量降低,原污泥在酸雨淋溶下重金属已经迁移到约16厘米深的土柱中,而经过处理后的污泥淋出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很低,仅有少量污泥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向土柱深层迁移。迁移量及深度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原污泥。实验及理论分析均证明了堆肥化处理可以降低污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使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使得污水污泥在农用过程中产生了副作用。对投加硫酸亚铁盐和硫作为培养基质、污泥的不同投配比、有无接种污泥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效果作了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条件下培养的微生物对重金属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台州路桥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产量为30m^3/d,含水率为80%。采用自主研发的半干化工艺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为50%~60%。再经过好氧堆肥处理可使污泥进一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并有利于进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污泥处置方法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是污泥处置及其资源化利用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从污泥的土地利用、焚烧及制作建材三方面,论述了污泥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了上述3种污泥处置方法的安全性,提出了污泥资源化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的外加碳源对污泥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葡萄糖、蔗糖、秸秆粉及其混合物作为外加碳源,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外加碳源对堆肥系统一次发酵周期内氨气挥发的影响。探讨了碳源的降解效率与堆肥系统氮素损失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试验氨气挥发总量相比(3.05g/kg·ds),单独添加葡萄糖(2.46g/kg·ds)与蔗糖(2.17g/kg·ds)均能控制氨气的挥发,但单独使用秸秆粉没有显著效果(3.1g/kg·ds)。蔗糖与秸秆粉混合添加对高温期氨气挥发的控制效果最好(1.92g/kg·ds),堆肥系统中总氮损失由对照试验53.1%减少至27.7%;堆肥过程中氨气挥发与碳源的降解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94,p0.005),秸秆粉与葡萄糖、蔗糖混合添加增强了微生物对有机碳的降解能力,促进无机氮的固定作用,减少了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性凝胶球包埋活性污泥,并将其用作毒性预警中的优化生物载体,结合水相指标和微生物活性指标,综合分析重金属对水质和凝胶球包埋活性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聚氧化丙烯三醇(PPT)改性的凝胶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孔径。当进水中存在Zn2+、Cd2+和Cr6+时,水相指标pH值、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均存在明显的变化;比耗氧速率(SOUR)、氨氧化速率(AUR)和污泥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等微生物活性指标也与重金属种类和浓度相关;微量重金属有助于提高微生物活性,但高浓度重金属则会抑制微生物活性。Zn2+、Cd2+和Cr6+对ETS活性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8. 71、44. 11和19. 94 mg/L。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城镇生活污泥中重金属含量,采用三槽型电解槽研究了反应时间和NaClO预处理对未脱水污泥中重金属Zn、Cu、Cr和Ni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未脱水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电渗析反应时间为14 h时,污泥中Zn、Cu、Cr和Ni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2. 08%、27. 24%、31. 66%和46. 42%。污泥中重金属的初始非稳定态比例越大,电渗析反应后的去除率越高。NaClO/HNO3组合预处理的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最高,对Zn、Cu、Cr和Ni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 32%、35. 39%、36. 80%和56. 78%。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自动测控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自动测控系统(CTB),并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与简单定时控制相比,CTB堆肥自动测控系统可缩短堆肥时间28%,使有机物降解更加充分,堆肥产品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的蓄热性能,设计了普通堆肥、大棚堆肥和太阳能堆肥装置,对比研究了城市污泥在3种不同装置中的高温好氧堆肥效果.结果表明,太阳能可为污泥好氧堆肥过程提供稳定的热源,确保堆肥在高效温度段运行,经过40 d的堆肥处理,太阳能堆肥装置可使污泥的含水率从59.59%降低到47.20%、TOC含量由92%降至65%、GI值达到108.3%,堆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