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魁  蔡伟 《四川兵工学报》2008,29(1):123-125
介绍了发射器整体结构特征和技战术指标.为了检验其作战效能,模拟了其外弹道特性,在催泪弹规定延期内,试验结果达到了预定的射高、射程.并建立了子母弹发射器作战效能指标库,对重要指标毁伤率进行了数学建模,对预定的目标发射子母催泪弹,得到了较好的圆盘毁伤概率,其结果与模型预测的概率相匹配,实现了预定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可实现预期内弹道的气动式水下发射器发射阀仿真设计方法,建立了发射阀仿真设计的三个基本模型:内弹道、发射阀开启面积变化规律计算和发射阀设计模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发射阀特形孔的实例仿真设计,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可用于新型气动式水下发射器发射阀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水下枪械内弹道分析及其理论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水下枪械发射技术的特点,阐明了水下枪械内弹道与常规枪械内弹道之差异,建立了水下内弹道模型,以“弹丸和管内水柱”为受力体建立了适合于水下枪械内弹道计算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还通过大量计算讨论了水下内弹道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的水雷内末弹道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锋  逢洪照 《鱼雷技术》2008,16(5):12-14
内末弹道是内弹道向中间弹道的过渡阶段,其运动参数关系到发射平台发射水雷的安全性。水雷经内弹道的高压气做功获得一定的出管速度后,在内末弹道阶段其仅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运动,且其运动状态受到潜艇鱼雷发射管的约束。通过对水雷在内末弹道的运动受力分析,利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内末弹道动力学模型,并在确定方程右端的广义力时加入了流体动力,给出了内末弹道参量与水雷出管速度的关系曲线图,仿真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水雷的出管速度可提高发射平台发射水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35mm手枪发射防暴弹系列 该弹配用于64式、77式手枪,以7.62mm空包弹发射。弹种有:爆炸型催泪弹、发烟型催泪弹、动能弹、染色弹和爆震弹。  相似文献   

6.
液压蓄能式鱼雷发射装置以其低发射噪声、无舱室增压等优点备受各国海军青睐。为研究该型鱼雷发射装置的内弹道特性,该文在其结构及发射原理基础上,通过合理简化及假设建立了该装置发射过程的内弹道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内弹道模型能基本反映该装置的内弹道特性,为装置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要使其内弹道性能满足要求,应结合该装置的具体战技指标来确定装置的结构参数及初始能量储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下枪械发射时内弹道的技术特点,以弹丸和弹丸前枪管内的水柱为受力体建立了水下内弹道的简化模型,导出了水下内弹道基本方程组。以某单基药为发射药对箭形弹进行的内弹道特征参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水下枪械的p—t曲线变化规律与大气中枪械相似,但压力上升的速度较快。p—t仿真曲线与实验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弹性发射水舱对鱼雷发射内弹道的影响,建立了等效弹性发射水舱数学模型,结合发射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计算了弹性水舱的等效刚度,对弹性发射水舱对发射过程中鱼雷内弹道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弹性水舱对发射过程产生的脉冲水压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发射水舱及发射管内海水压力;同时也降低了鱼雷的出管速度,影响鱼雷离艇安全及鱼雷初始弹道;所建立的弹性发射水舱模型可为该型鱼雷发射装置的新型发射水舱的设计论证及低噪声发射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燃气动力的水下变深度发射内弹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水下变深度发射导弹的内弹道问题,通过由多个燃气发生器组成的弹射动力系统,建立了水下发射的内弹道计算模型,介绍了可同时满足多种深度发射的内弹道仿真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20~60 m的深度范围发射,可以通过调节3个燃气发生器的点火时序,得到18.9 m/s±3.4 m/s的出筒速度调节范围。由多燃气发生器组成的弹射动力系统是解决变深度发射导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拉杆活塞式发射装置内弹道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进行小尺寸、长行程、低过载发射,设计了一种拉杆活塞式发射装置.根据经典内弹道理论,采用集总参数法对混合装药下舍高低压药室的发射过程建立了内弹道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该模型内弹道过程进行了求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拉杆活塞式发射具有较低的最大膛压和发射过载,但随着拉杆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对弹丸做功效率有所下降.拉杆活...  相似文献   

11.
某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内弹道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某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的研制需要,建立了多空气瓶动力源时序开阀供气的多级杆发射系统的内弹道仿真模型,设计了模型正确性验证试验方案,开展了该系统的内弹道仿真与试验研究.描述了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的设计原理,根据该发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借鉴经典枪炮零维内弹道模型,建立了该空气发射系统弹射过程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通用工...  相似文献   

12.
TATB表面包覆高能硝胺发射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高能硝胺发射药的燃烧性能,且不降低其总能量,将低能炸药TATB加入硝胺药中作为包覆剂对高能硝胺发射药进行包覆处理;通过爆热、密闭爆发器和12.7mm机枪内弹道试验,研究了包覆发射药的能量性能、静态燃烧性能和内弹道性能;结果表明:包覆样品CF-1能量与高能硝胺药相当,且表现出较强的燃烧渐增性,对比高能硝胺药,包覆样品CF-1弹丸初速提高了5%,且具有低温度系数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抛放弹机构弹射-回收过程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大平  廖振强  王涛  王晖 《兵工学报》2004,25(4):454-457
本文建立了采用气体驱动弹射-回收的抛放弹弹射机构的数值计算模型,用经典内弹道和气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火药弹燃烧、弹射活塞完全推离悬挂物(导弹或炸弹)并回缩到初始状态的整个过程.给出了对某型号挂弹钩的实例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最后简要讨论了不同参数对弹射效果的影响.本文所建立的计算模型为该种弹射装置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Al/KClO4点火器的输出性能是火工分离装置总体设计的关键参数。为了更准确地描述Al/KClO4点火器的输出性能,通过修正经典内弹道方程组假设,引入火药力修正系数,建立了改进Al/KClO4内弹道分析模型。编写Matlab数值求解算法,计算了密闭爆发器内Al/KClO4点火器压力峰值、压力上升时间和单位面积冲量等参数,结合实验分析了这些参数随药量和空腔容积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Al/KClO4点火器产生的压力峰值随药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空腔容积的增加而减小,在小容腔(<5 mL)范围内,空腔容积增加1倍,压力峰值下降约40%.  相似文献   

16.
在澄清若干概念基础上,给出了各速度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分析了以往内弹道学的不足,指出了内弹道学研究的努力方向。以往的火炮内弹道学,重点考虑的是初始诸元和装填参量基本确定条件下的内弹道学,是标准状态下的内弹道学。面对现代战争,内弹道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精确快速提供野战条件下的实时初速。实时初速的确定,前提条件是快速精确确定发射现场初始条件及装填诸元实时变化,进而对标准初谏讲行精确修正。快速确写野战条件下弹丸实时初速所涉及的全部工作,即实时内弹道研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金文奇  宁金贵  王剑  邓波 《兵工学报》2019,40(5):968-977
为提高烧蚀火炮内弹道仿真精度,在文献\[1\]火炮烧蚀内弹道理论基础上,保持火药几何燃烧定律、火药燃速定律和体现起始部膛线烧蚀的弹丸起动压力方程不变,通过对变炮膛截面积、变药室容积、弹后烧蚀容积增量等全膛烧蚀磨损特征的分析和计算,建立体现全膛烧蚀的弹丸运动方程和内弹道基本方程,从而建立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借鉴经典内弹道诸元解算方法,导出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解算方法。以某火炮试验数据为例进行仿真烧蚀磨损内弹道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初速仿真值与试验值误差为0.9%,能够满足火炮工程实践3%的仿真误差要求;仿真精度优于文献\[1\]的火炮烧蚀内弹道方法,证明了所建立的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和诸元解算方法是正确的,可用于烧蚀磨损火炮身管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8.
赫雷  黄磊  周克栋 《兵工学报》2005,26(3):312-315
针对金属风暴武器的特点,描述了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内弹道物理过程,以发射某枪弹为例,讨论了射击频率的变化对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射击频率越高,前发弹与次发弹之间的内弹道耦合现象越强烈,并会影响到弹丸出膛口参数和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19.
对某型单基发射药库存枪弹的理化性能和内弹道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弹道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库存枪弹内弹道性能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用此模型计算出各因素变化对枪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计算火炮内弹道两相流动力学各参量以及膛内弹丸的运动规律,提出一种内弹道两相流动力学与 火炮发射动力学耦合计算的仿真方法。对经典内弹道、不考虑后坐运动的内弹道两相流以及耦合计算得到的内弹道 参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耦合计算得到的膛压及初速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分析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和耦合算法得到 的弹丸运动规律,耦合算法能够得到反映膛内弹丸实际运动变化规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内弹道和发射动力学 准确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