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乳液的形成和微乳剂的制备原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春江 《浙江化工》2003,34(1):15-15,11
简要介绍一种新的微乳液形成机制及负表面张力理论。并阐述了微乳剂制备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导法和脉冲梯度场自旋回波技术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辛烷 /1-丁醇 /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的相态和结构。当辛烷的含量为 10 % (重量百分数 )时 ,该体系具有最大的单相微乳液相。两种研究方法均一致表明 :随水含量的增加 ,该单相区的相态是从油包水型微乳液经双连续微乳液变化到水包油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区 ,由于水在油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导致水的自扩散系数远远大于通常情况下水的自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微乳液形成及稳定机理以及影响微乳液形成及稳定的因素和表征手段;介绍了农药微乳剂的配方组成及质量指标,列举了国内研究者目前在农药微乳剂形成及稳定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了当前农药微乳剂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农药微乳剂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浓溶液体系,在采油过程以其超低的界面张力、高的增溶能力及热力学稳定性等优点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微乳液的形成方式、微观结构、相行为特点和微乳液在三次采油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二讲 微乳液和增溶作用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以柴油/水、汽油/水、煤油/水为实验体系,制备了乳状液和微乳液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乳状液的粘度是分散相体积分数和粒径的函数并获得了相应的关联式;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乳状液的粒径而不是粘度;在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和分散相体积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微乳液的形成只与它本身的组成有关而与制备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微乳液体系和微乳液凝胶中的酶催化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缔合胶体中表面活性剂、有机相、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含不量、缓冲溶液pH值对微乳液中酶催化活性均有影响。油包水微乳液中的酶催化反应可用来模拟细胞微环境。中相微乳液中的酶催化反应既可提高酶转化率又对产物的分离提供方便,而明胶包埋的微乳液凝胶中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则在产物的分离和酶的重复利用方面有其优点,可用于制备有机合成及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相似文献   

8.
乳状液和微乳液体系的形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谦 《湖南化工》1999,29(2):14-16
以柴油/水、汽油/水、煤油/水为实验体系,制备了乳状液和微乳液产以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乳状的粘度是分散相体积分数和料径的函数并获得了相应的关联式;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乳状液的粒径而不是粘度;在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和分散相体积之间着比例关系;微乳液的形成只与它本身的组成有关而一制备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有机硅微乳液的结构与形成原理,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卫英  李晓 《宁波化工》1997,(3):10-15,10
本文综述了微乳液的性质、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正相、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概况2。  相似文献   

11.
微乳液的增溶、相态及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考察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OP-4+OP-7)/ 苯甲醇/D2EHPA/煤油/盐酸中的混合表面活性剂OP-4[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和OP-7[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配比、盐酸浓度、温度和NaCl对盐酸增溶量的影响以及D2EHPA[二(2-乙基己基)磷酸]和盐酸浓度对体系相态的影响,制备了适合作为液膜分离介质的微乳液体系,同时提出了新的膜萃取过程: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并用于稀土钕的萃取.结果表明,微乳液中盐酸的增溶量随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以及盐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D2EHPA的加入有利于WinsorⅡ体系的形成;盐酸浓度小于6 mol•dm-3时也可形成WinsorⅡ体系,而盐酸浓度为7 mol•dm-3和8 mol•dm-3时则分别形成WinsorⅢ体系或WinsorⅠ体系;将W/O非离子型微乳液通过中空纤维膜从浓度为300 mg•dm-3的料液中萃取钕时,采用3个中空纤维膜器串连一次萃取即可使萃取率达95.3%,内相富集倍数18.1.该新膜萃取体系同时具有液膜与固膜萃取的优点,不需进行反萃操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由OS(油酸钠),正十二烷,水和醇四组分构成的微乳液体系。从该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出发,得到一系列na/na和n0/na数据,两者关联作图得到直线。从该直线斜率K和截距I,计算出各种醇从油相到微乳液液滴界面的标准自由能 另外,从 随温度的变化,可得到该过程的 和  相似文献   

13.
微乳液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荣 《江苏化工》1989,(4):14-17
O/W,W/O 或油、水双连续结构微乳液,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很大的增溶量,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在工业生产中,微乳液可作为润滑剂、清洗剂、反应介质、萃取介质及化妆品溶液。在三次采油中,微乳液驱油最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胶束和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C_(12)H_(25)SO_3Na)和多种烷基羧酸盐(CnH_(2n+1)COONa)的复配,研究了复配对胶束与微乳液形成和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对揭示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对探索复配的基本规律都有实际意义;同时,对三次采油、日用化工等许多应用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微乳液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微乳液在化学反应,化妆品,农药,药品工业,切削油,纺织工业,从化学污染的土壤中提取污染物和开发皮革化学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与稳定理论(第二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微乳液的微观结构1.W/O型结构根据微乳液的假相模型(1),W/O型微乳液由油连续相、水核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界面膜三相构成。W/O型微乳液微观结构示意图(2),见图1a。半径为Rw的水核内仅含水及少量溶于水的醇(助表  相似文献   

17.
18.
有机硅微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涌深  赵宁 《天津化工》2003,17(2):40-52
本文综述了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对有机微乳液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化妆品中的微乳液胶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良  步平 《黑龙江日化》1994,(1):41-44,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