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文龙 《治淮》2002,(12):14-15
一、基本情况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中现有行蓄洪区28处,总面积3924平方公里,耕地360.9万亩,人口163万人,其中淮河干流22处,支流6处。在历年的淮河防汛中这些行蓄洪区对拦蓄洪水、加大行洪流量、减轻洪水压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分析:在1954年洪水中,淮河中游4处蓄洪区拦洪73.5亿立方米,行洪区的行洪流量约占淮河总泄量的20%~40%;1982年,南润段、邱家湖、董峰湖、荆山湖的行洪流量占淮河总量的30%~72%。  相似文献   

2.
《治淮》1987,(6)
霍邱县姜家湖乡位于淮河南岸,辖6个村,1.9万亩耕地,农业人口1.67万。其地势低洼,三面临淮,是淮河中游的低标准行洪区之一。1950年以来,行洪14次,内涝溃害年年有,多年平均成灾面积占总耕地的76%左右,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3.
1行洪区基本情况鲍集圩行洪区位于淮河干流苏皖边界盱眙县境内西南部,北临洪泽湖,西、南、东三面被淮河包围,四面环水,高程18.0m以下面积153.4km2,安全建设范围为194.16km2。鲍集圩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地面高程18.0m,最低11.5m。盱眙县境内淮河北堤,西起下草湾石坝,东至淮河镇黄岗之间,全长37.8km,防洪标准接近20年一遇。鲍集圩涉及盱眙县鲍集、铁佛、兴隆、淮河和明祖陵等五个乡镇,30个圩区,总人口6.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2万人,耕地1.03万hm2,人均耕地0.158hm2,以农业经济为主。2002年圩内工农业总产值10998.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001.4万…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童元、黄郢、建湾三个行洪区位于淮河干流上游,是淮河洪水下泄的咽喉要道,解放前这个地方比较繁荣,区内的三河尖一度成为豫皖水陆联运口岸和商品集散地。但由于历史的变迁,滩地被围垦,缩小了行洪断面,逼高了洪水位,使这块本来洪水灾害并不严重的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灾害,人民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日趋贫困。三河尖乡也因水位不断抬高,几面环水,贸易往来受到限制而逐步衰落。我们曾走访一位60多岁的孙大爷家,10口之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21日,淮河干流洛河洼、石姚段行洪堤退建与加固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我省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补充工程建设的大幕。洛河洼、石姚段两行洪区自建成以来,已分别行洪8次和9次,有效地减轻了淮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两行洪区原设计防洪标准低。现有行洪堤堤身单薄,且超高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密集地区治理大江大河,行、蓄洪问题往往是难点所在。人越多,行洪、蓄洪越频繁,治理难度就越大。治淮面临的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下400多公里河段西侧,密布着30处行、蓄洪区,涉及190多万人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370多万亩耕地,有的每隔两、三年进洪一次,有的五、六年至多十年进洪一次。频繁的行、蓄洪,实现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京沪铁路、两淮煤矿、电厂及沿淮重  相似文献   

7.
凤台县东风湖为淮河中游的行洪区,总面积为43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居住湖里人口2.3万人。建国以来行洪七次。1982年行洪后,进行了庄台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就地沿堤筑庄台、搬到确保堤内筑庄台、围保庄圩和搬到河对岸山坡上建新村等四种型式。在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纪冰 《治淮》2010,(10):24-25
<正>淮河安徽段位于淮河中游,干流河长431公里,其间有4个蓄洪区、16个行洪区。我省淮河流域涉及10个市50多个县、区,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耕地282万公顷,人口3980万人。其面积、耕地和人口分别占全省48%、67%和59%。我省淮河流域是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相似文献   

9.
沿淮行蓄洪区自五十年代起陆续开辟以来,经多年运用证明,其行洪蓄洪效果显著,为保护淮北大堤和淮南、蚌埠圈堤的安全,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是淮河流域重要的防洪工程措施之一。目前,沿淮共有蓄洪区4个,蓄洪量65.1亿立米;行洪区21个,行洪流量2000~4000秒立米。行蓄洪区共有耕地286万亩,人口149.1万。五十、六十年代,行蓄洪区内地多人少,粮食产量较高,群众生活胜于岗地。七十年代行蓄洪次数较少,当时群众虽不富裕,但矛盾并不突出。八十年代淮河进入丰水期,尤其是1982年以后,行洪频繁,加上行蓄洪区历年人口骤增,群众生活贫困,不得温饱,矛盾越来  相似文献   

10.
张永玉  潘光杰 《治淮》1999,(10):37-38
淮阴,地处淮河下游,其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直接承接淮河中上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经淮河入江水道、淮沭河、苏北灌溉总渠等主要行洪河道分泄入江入海,境内的洪泽湖大堤是保障淮河下游23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的生命线,防洪保安及水利建设任务历来十分艰巨。 淮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洪涝旱等自然灾害不屈抗争的历史。五十年代初期,淮阴人民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声中,掀起了以治淮为重点的第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相似文献   

11.
刘松 《治淮》2001,(3):6-8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远景按洪泽湖300年一遇洪水设计,行洪7000m~3/s;近期工程100年一遇设计,行洪2270m~3/s,挖泓筑堤,结合渠北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2.
唐明  唐曙暇 《治淮》2007,(3):15-17
一、荆山湖行蓄洪区的基本情况 荆山湖行洪区位于淮河干流淮南田家庵以下约17km处,行洪区退洪闸距安徽省蚌埠市以上约20km。行洪区面积72.1km^2,耕地8.6万亩,区内现居住人口1.12万人。  相似文献   

13.
《治淮》2020,(9)
行洪区行洪口门宽度不同,分泄流量不同,对行洪区的行洪效果产生影响也不同。本文主要利用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涡河口段实体模型,通过对董峰湖和寿西湖行洪区口门宽度变化进行研究,分析行洪区口门宽度变化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松 《治淮》2001,(3):6-8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远景按洪泽湖300年一遇洪水设计,行洪7000m3/s;近期工程100年一遇设计,行洪2270m3/s,挖泓筑堤,结合渠北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5.
在水电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关怀和支持下,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自1986年起在颍上县淮于南润段行洪区实行漫堤行洪农作物保险试点。目前,试点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南润段行洪区位于南照集与润河集之间的淮河北岸,行洪堤长16.8公里,行洪区内有包产耕地1.6万多亩。过去,每当汛期淮河出现  相似文献   

16.
陈长柏  刘玲  齐克  何夕龙 《治淮》2011,(4):15-16
一、概况 淮河流域蓄滞洪区涉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J4个市37个县(市、区),包括淮河干流的4处蓄洪区和17处行洪区,以及淮北支流和沂沭泗水系的滞洪区7处,总面积5438.2km2,耕地463.58万亩,2004年区内人口258.79万人,蓄滞洪总库容180.18亿m2。  相似文献   

17.
正一、工程概况史灌河为淮河南岸最大的支流,流经安徽省金寨县、叶集试验区、霍邱县及河南省固始等县镇,在三河尖汇入淮河。流域面积6895km2,两岸保护区内有人口58.55万,耕地53.75万亩。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堤防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建设标准低,现状保护区的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河道存在诸多阻水建筑物,两岸大部分堤防堤身矮小,堤身质量差,由于非法采砂、翻采铁砂,造成河床地形紊  相似文献   

18.
一、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现状淮河干流现有行蓄洪区21处,分布在淮河中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江苏两省,总面积3148.62km2,蓄滞洪容积126.80亿m3,耕地265.5万亩,区内人口134.19万.淮河行蓄洪区既是分泄、蓄滞设计标准内洪水的场所,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历次大洪水中为保障沿淮工矿企业、城市和重要堤防安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虽然在保证防洪保护区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启用标准低、进洪频繁、区内群众生产生活不安定、防洪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等.  相似文献   

19.
在淮河的上游与中游的交汇处,有一个举世闻名的王家坝。因为它是淮河干流第一个蓄洪区进洪闸所在地,王家坝闸门的启闭,关系上下游,豫、皖两省间的利害关系以及蒙洼蓄洪区内12.6万人民和18万亩耕地的安危。因此,一到汛期,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沿淮的每一个群众,都关注着这个闸的开启或关闭。王家坝闸的举足轻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洪汝河在这里汇入淮河。 洪汝河为西北至东南走向,流经河南、安徽两省13个县(市),流域面积12380平方公里,流域内有耕地1100万亩,人口610万。上中游分为两支:北支  相似文献   

20.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的东北部,主要有泗运河、沂河及沭河三大水系,其干流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流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有耕地5650万亩,人口4500万。 沂、沭、泗诸水原属淮河水系。泗河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沂水和沭水入泗、入淮。黄河夺泗夺淮后,河床淤高,沂、沭、泗水入黄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