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江堰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四川水利》2005,26(1):44-46
都江堰饱含的水文化内涵,已树立起了八个方面的形象。都江堰水文化具有“以人为本”、“天人舍一”、“开拓进取”的特征,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都江堰水文化研究对于建设爱国主义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地位,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反映了我国传统水利科技、传统文化思想的先进性、可持续性与可继承性。都江堰灌区在两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和积淀了丰富的水管理制度与经验,是今天都江堰水利文化建设亟待挖掘和研究的内容。建设都江堰水利文化,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措施,而且是完善灌区水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时期,人们治水、用水的思路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文化。在云贵高原东侧梯级斜坡地带中部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有一典型的屯堡村落——鲍屯,并在明代建筑了一水利工程,暂称屯田水利(有专家称小都江堰)。通过对水文化与屯田水利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水和谐发展”的新型水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数字都江堰”一期工程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就“数字都江堰”二期工程的建设原则、重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节水型灌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礼会的发展,灌区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灌区经济礼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正在全面打造“数字都江堰”。随着灌区推行合同制供水,定额配水,计量用水,以计量设施为主的供用水计量测报系统首先在灌区开始了全面建设,它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下面就都江堰人民渠一处供用水计量测报系统建设的情况,来探索灌区农业用水计量测报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核心地带,灌区扩(改)建和节水改造在四川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灌面的扩大,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但受岷江上游水资源的影响,灌区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在灌区大力开展节水改造、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同时,通过“引大济岷”工程,调大渡河的水来解决岷江水量的总体缺乏是十分必要的,对都江堰灌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全川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平勇 《中国水利》2004,(18):59-61
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水利工程本身,而是其传承千年的科学治水思想和水文化.因此,对都江堰的保护并不是要把工程固化下来,而是要保护其巨大的文化价值.目前都江堰还存在着水资源不足、工程老化及管理不完善三大问题,修建紫坪铺和杨柳湖工程可更加有效地促进整个工程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保护和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和青城山联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遗产”)的工作开展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人们为灿烂的中华文明、为都江堰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感到自豪与高兴。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由此而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进行着思考,许多问题需要重新研究、明确、注意协调和妥善处理,方能在今后对都江堰继续进行科学的管理与使之持续地发展。 一、对都江堰的定位 都江堰具有2256年的悠久历史。都江堰市旁岷江河床中的都江堰渠首工程,积淀着历代“治水兴蜀”的文化;两岸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建设规格,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强化系统治理思路、充分发挥生态水系综合功能、有效保护和传承水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路径。针对开封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人水和谐共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改善、水文化传承与创新、水生态文明系统管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开封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有力践行,也是实现开封市“以水润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先生在著名的《文化苦旅》一书中说:“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他曾将都江堤与长城做比较:“我认为,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边远的时间。长城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站送溜溜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灌溉了中华民族.”著名诗人赵朴初亦挥毫作诗曰:“是宜与长城,并阳秦皇代。长城久先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这…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工程很好地实现了人水共生、天人合一,是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的光辉典范。惠施千古的都江堰,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和促进成都平原社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都江堰修建至今2 200多年,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其因势利导、合理规划,注重管理、形成制度,取水适度、持续发展,人水共生、天人合一等特点,对当代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今后,建议加强对都江堰的保护,在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保证其利水功能不受弱化或破坏,同时需要防止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过度修缮和改造。  相似文献   

12.
都江堰平实而高超的布局,李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急流缓受,不与水敌”的治水理念,无不闪烁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饱蕴着独特的东方文化神韵。毫无疑问,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最环保水利工程的典范,李冰是世界最具智慧的治水大师。  相似文献   

13.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时悠久,效益巨大,被誉为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侧重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视角下对都江堰工程及其价值进行阐释,在科技价值方面,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规划选址、工程布局、测量技术、水工结构及管理科技方面均体现出了时代的领先性;在文化价值方面,都江堰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水利衍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四川省的文学、宗教、建筑、民俗等诸多方面;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江堰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提出了都江堰灌溉工程体系遗产保护策略,在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指导下,为都江堰灌区注入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公元前256年—公元1994年)。李鹏 总理为此题词:“千秋伟业,泽惠天府”。4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在都江堰 市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一清早,十万群众扶老携幼,倾城而出,来到渠首鱼嘴,争 看清明放水节的壮观景象。 清明放水节,源于古代蜀人对岷江水神的传统祭祀活动,也是对岁修后都江堰放 水的庆祝活动。一年一度,世代相传,极富古朴的民族风格和东方文明浓郁的神秘色 彩,是都江堰著名的民间节日。 今年的庆典活动还举行了都江堰实灌一千万亩纪念碑揭碑仪式;举办了国际学 术研讨会以及“《都江堰志》首发式”等活动。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应邀出席了庆典活 动。  相似文献   

15.
分析都江堰工程的水力学原理、规划管理理念和人文思想,认为都江堰工程自动分水排沙、泄洪引水的水力学原理和反映在规划管理上的科学哲理,以及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思想,能给人们以水利工程建设以至人类发展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治水历史,历代治水用水管水的实践留下了优秀的物质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探讨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优秀水利工程对中国水文化的贡献,挖掘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方面价值,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危机等问题寻找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新时期生态水利建设要以先进的水文化为引导,借鉴都江堰保护与发展中蕴含的工程伦理和先进文化,建设人水和谐社会,建设现代生态水利。  相似文献   

17.
韩华 《成都水利》2005,(6):16-19
流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江堰灌区试行流域管理是实现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彭述明 《中国水利》2004,(18):15-18
都江堰在226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孕育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快速发展,都江堰已经成为当代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近10年的发展中,都江堰又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化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对水危机的挑战,都江堰水利人将传承"人水和谐""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弘扬李冰治水精神,在技术、制度、主体三个层面上推进水利现代化,为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何谓水文化     
近年“文化热”兴起,什么“茶文化”、“酒文化”,比比皆是,“水文化”一词也不绝于耳。但是,何谓水文化,究竟它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特点,好象还有议论一番的必要。 一、水文化 “水文化”既然用了“文化”的词根,它的定义就应该由“文化”的定义派生而来。各国学者对文化所下的定义甚多,A·L·Kroeber等在1952年就曾收集了164种。如果归纳一下,大的方面至少有下面6种说法: 实践和信仰的累积; 铸就社会成员人格的信仰模式; 思想和实践的系统; 产生思想和行为的无意识结构; 在社会交往中起作用的共同框架;  相似文献   

20.
卷首     
基础 《中国水利》2006,(5):I0003-I0003
2006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关于这个主题,会使我们浮想联翩。水似乎与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化的源泉。华夏文明发源于长江与黄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河流对于人类文明的萌芽和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曾与自然界抗争,与洪水搏斗、引水灌溉,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中国,大禹治水的传说,都江堰2600年的辉煌,都在诉说着水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和源远流长的传承。水对文化的影响往往体现在水自身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