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14年滆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等参数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趋势,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了滆湖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滆湖水体总氮变化范围为1.71~2.09mg/L、氨氮为0.704~1.150mg/L、总磷为0.078~0.158mg/L、高锰酸盐指数为5.4~6.7mg/L、叶绿素a为0.008~0.074mg/L;滆湖水体富营养状况1—3月份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5—11月份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全年平均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诊断南四湖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分别于2006、2007、2010和2011年4次对南四湖水质与底质进行布点监测.根据4次监测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和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南四湖表层底泥进行了有机质及氮磷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与上覆湖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表层底泥有机质、总氮(TN)和总磷(TP)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这与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其中TP分布均一化明显;南四湖上覆湖水氮磷浓度与其对应表层底泥氮磷含量没有明显关联性,说明南四湖水体污染仍以外源污染为主;2011年监测的入湖河口表层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低于湖区平均值,说明南四湖湖区表层底泥对有机质、TN和TP的富集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弥补传统水质监测的不足, 加强赤潮的风险管控, 基于Landsat 8 OLI 遥感影像和实地监测数据, 分析了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对叶绿素a 浓度变化的响应关系, 统计各种水体指数(FAI、VB-FAH、NDCI等)与叶绿素a 实测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对最佳的相关性指数FAI 进行改进; 再分别基于相关系数较高的水体指数(改进的FAI、 FAI、VB-FAH)建立叶绿素a 浓度反演模型, 并评价反演精度。结果表明: 改进的FAI 模型和叶绿素a 浓度的相关性最高, 相关系数R 达到0. 74; 构建的一阶线性反演模型的精度最高(R2为0. 79, RMSE 为1. 66, MAPE 为26%)。利用改进FAI 建立的一阶线性反演模型对整个研究区域的叶绿素a 浓度进行反演, 结果表明: 叶绿素a 浓度与到岸距离呈负相关关系, 河流入海口叶绿素a 浓度较高, 南流江入海口的叶绿素a 浓度值相较于其他入海口更高, 河流流域水质整体较差。改进的FAI 建立的一阶线性反演模型计算简单、精度较高, 可以快速有效地反演北部湾近岸海域的叶绿素a 浓度。  相似文献   

4.
沙湖水体富营养化限制性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确定沙湖水体富营养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沙湖2002—2004年水质监测资料,运用回归统计方法,选择氮、磷等8项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总磷、透明度与藻类叶绿素a呈显著线性关系,其中总磷和水温是沙湖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对富营养化成因进行分析表明,外源污染和内源释放是造成沙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且黄河水补给和地表径流是主要的外污染源.提出了沙湖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为沙湖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浪淀水库2004~2013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水库水体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和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并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对造成大浪淀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和防治大浪淀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湖富营养化是环境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同时关系到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课题组研发出一种景观式新型微纳米增氧生物浮岛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开封市包公湖以测试其治理效果。经过为期31 d的测试,富营养化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指标均有较大改善,底泥厚度逐渐减小。溶解氧、透明度的指标增长率分别为150%、192%,底泥厚度、生物量、总氮、总磷、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的指标削减率分别为42. 9%、98. 2%、90. 2%、95. 1%、95. 7%、70. 9%。由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计算分析结果可知,水体经过处理后由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变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河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际监测了再生水处理单元中营养物质及藻生物量的沿程变化,探讨了其相关性,并以满足景观水体水质要求的再生水进行了静态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氮、磷在水华形成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水制取过程中,絮凝-沉淀对进水中的无机氮磷、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中对进水中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72.29%和77.68%,出水中二者均值分别为4.44×10~3 cells/mL和5.97μg/L;沿程的藻密度和叶绿素a与NH_4~+-N、PO_4~(3-)-P和TP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模拟试验证明,在炎热的夏季,再生水静置4d时,藻华爆发,优势藻主要为小球藻,藻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可达8.08×10~5 cells/mL和81.73μg/L,为原水的27.76倍和5.10倍,因此,为有效降低景观水体藻类暴发增长的风险,景观回用的再生水静止停留时间不宜超过3d.所得结论对城镇污水厂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水质目标控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蓝藻在不同水环境条件(光照、氧气、湖泊水、超纯水)中进行降解实验,研究了降解液中 pH、 DO、叶绿素 a、氮、磷含量变化,并进行了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蓝藻在光照有氧 A 组实 验条件下降解,水体叶绿素 a 含量在实验第 16 d 达到最大值 1 020.3 µg/L,而水体总溶解态磷(TDP)和水体 总溶解态氮(TDN)在实验第 30 d 分别达到最大值 2.79 mg/L 和 14.78 mg/L;密封黑暗的 C 组实验条件下降解, 水体叶绿素 a 含量在实验第 7 d 降至 127.9 µg/L,降解率达 76.96 %;降解液中 TDP 在实验第 20 d 达到最大值 3.56 mg/L;TDN 在实验 13 d 达到最大值 21.25 mg/L。各实验组测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降解液中 TDP、PO4 3--P、TDN 及 NH4 + -N 含量与 pH 呈显著相关性(p  相似文献   

9.
选择成都市犀池、府南河及龙泉水库三类典型地表水体的六个采样点,调查了各水体微表层、次表层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分布,分析了微表层水体对污染物的富集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典型水体微表层对总氮、总磷、COD及叶绿素均具有富集作用,平均富集系数分另,l为1.69、1.21、1.24及1.11;其中,微表层对总氮的富集作用最明显,而对叶绿素的富集差异较大,府南河微表层富集作用较犀池与龙泉湖水库强。此研究结果为地表水营养状态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大柳塔神东煤矿区微生物复垦基地6a生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物光谱仪分别测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接种对照(CK)两个水平下沙棘叶片光谱反射率,同步监测相应叶绿素含量.筛选出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好的光谱提取变量和常用植被指数作为因变量,利用BP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ELM)的建模方法反演叶绿素含量,并...  相似文献   

11.
于2009—2012年,对丹东重点地区(矿区、工业区、农业种植区等)土壤化学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铅、砷、锌、汞超标,其中:砷有13个点位超标,超标率6.2%;铅有11个点位超标,超标率5.2%;锌、汞都有3个点位超标,超标率均为1.4%。苯并[a]芘有21个点位超标,超标率10.0%。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厂矿三废排放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并且矿区铅、锌、砷污染可能持续并有加重趋势,农产品种植基地土壤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其他地区土壤污染水平维持现状或略有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氮肥、磷肥及生物菌肥不同配比施肥对红松嫁接樟子松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6 a红松嫁接樟子松为试验材料,通过氮肥、磷肥和生物菌肥配施,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组(CK),探索施肥对红松嫁接樟子松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氮肥、磷肥和生物菌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P<0.05);处理9(施肥处理尿素300克/株、过磷酸钙200克/株、生物菌肥150克/株)的树高增长最多,较CK高出47.90%(P<0.01);叶绿素总含量高出CK 94.37%;淀粉含量为CK的29.03倍(P<0.01);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增加1 113.83%(P<0.01);丙二醛含量最低(P<0.05);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较CK高出110.86%(P<0.05),具有更好的抗逆性。【结论】处理9的树高增长量最多,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最高,16 a樟子松最佳施肥配比为每株300 g尿素∶200 g过磷酸钙∶150 g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经过生态浮床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深度处理后,进入景观水体还是会出现藻类滋生的富营养化现象。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为20~30 m~3/(m~2·d)的生态浮床对COD_(Cr)的去除效果明显,但是,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作用有限;水力负荷为0.2~0.4 m~3/(m~2·d)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OD_(Cr)、氨氮和总磷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缓慢流动的景观水体(流速低于1.5 m/min),即使总氮浓度低于1 mg/L、总磷浓度低于0.025 mg/L,也会出现藻类滋生叶绿素a浓度升高的现象;藻类的生长可显著降低水中氮、磷的浓度,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50%和60%~65%,配合物理或生物除藻的方法,可以高效地降低水体中氮和磷的浓度,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河湖水系的改造日益加剧,破坏了原有的河湖水生态平衡。针对由此引起的洪涝与水环境问题,以"百湖之城"武汉市为例,以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下垫面的变化特征;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的1∶50 000地形图进行了水系提取,借鉴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水系斑块水平层面上,选取了能表征水系数量特征、形态结构和复杂度的水系格局指标,分析了武汉市2000—2010年的水系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673.39 km~2;前5 a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后5 a城市化进程十分显著。②河湖水系的数量逐年减少,形态结构趋于规则、简单化;复杂度中的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持续增加,10 a间总升幅为14.38%;连接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与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关。③各水利片区之间,汉口东西湖的发展速度最快;同时,汉口东西湖水利片区的河湖水系受到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3个片区的,即河湖水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与城市的发展程度呈正比。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调整武汉市河湖水系的格局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实现河流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松花湖水质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枯水期对松花湖水体进行了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理化因子测定;分析松花湖水质现状.结果表明:松花湖水体已处于中营养阶段,由于环境温度和水体温度比较低还未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高锰酸盐、氯化铝、氯化钠及酸溶氯化亚铜制取复合除藻剂,研究了其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影响,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拍摄图片观察其对藻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除藻剂除藻效果显著,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9.81%和97.87%;能有效控制富营养盐,总氮和总磷最低残余量为1.010 mg/L和0.021 mg/L;光学显微摄影图片表明,细胞壁没有破裂,内部细胞质聚集,细胞出现收缩、干瘪情况;藻体细胞黏结吸附在一起,下沉到底部形成密实的沉淀层.该复合除藻剂具有良好的增效杀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淡水水体中水华的暴发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营养盐对形成水华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水华暴发期营养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程度,以三峡水库的支流澎溪河原生藻类群落为实验对象,利用自主设计的原位装置开展原位受控实验。在装置内进行了磷、高氮和低氮3种实验,装置内的其他生境条件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研究发现:在磷实验和低氮实验过程中,叶绿素呈下降趋势,而在高氮实验中叶绿素呈上升趋势。为明确不同实验条件下叶绿素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通过化学计量学、相关性分析及非线性拟合等方法,对形成不同叶绿素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华暴发期澎溪河藻类生长的最适N:P为32.52,且澎溪河藻类生长的最适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为0.12、2.44 mg/L;营养盐和水温是原位条件下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营养盐浓度过高(总氮浓度高于2.44 mg/L)、营养盐浓度过低(低于化学计量学上藻类所需要最低营养盐浓度)、水温过低(低于20℃)均会抑制藻类的生长,且与营养盐浓度过高相比,水温过低/营养盐浓度过低对藻类生长抑制作用较强;水华的暴发需要同时满足营养盐条件(营养盐浓度需大于藻类在化学计量学上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和温度条件(水温高于20℃)。  相似文献   

18.
为利用遥感技术高效检测红透山铜矿区污染土壤中铜含量,以长白落叶松为中介,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程度铜污染土壤中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反射光谱和所含色素的变化,以确定最佳光谱检测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铜含量下光谱差异最明显的红外反射坪波段区间是800~1 200 nm;长白落叶松针叶中各种色素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秋季9月底的长白落叶松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的相关性最高,该时段的光谱对主要色素含量的响应最敏感、效果最稳定;光谱检测最佳时段为秋季9月底,其次为春季5月初。  相似文献   

19.
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嘉陵江水质情况和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变化,选择嘉陵江重庆段作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7月及12月采样分析了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总氮、总磷、叶绿素a、COD及透明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嘉陵江水体重庆段丰水期氮磷平均值比为18.5:1,均超过10:1,说明该水域中磷是藻类增长的限制性因子.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47.9~57.6,平均值为53.4,绝大多数采样点都处于轻度富营养级别.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积水沉陷区水深反演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内陆水监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有效地捕捉这些水体光谱信息的必要手段.在遥感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对内陆积水沉陷区的水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叶绿素a及总悬浮物浓度随着水体深度变化的特征,分析不同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以及悬浮物粒径对水体光谱特性的影响特点;同时还对底质对水深信息遥感提取的影响特点进行分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