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武山 《人民长江》2006,37(11):1-2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国内最大的大坝加高续建工程,初期工程已经在大部分下游混凝土面设置有键槽,但有部分下游坝面未设置键槽,贴坡混凝土浇筑前需在这些结合面切割出键槽.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采用"静态爆破与墙锯联合切割技术"进行键槽切割,该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工效,且不损伤老坝体混凝土,在本工程中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对类似工程有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志康  郑光俊  王莉 《人民长江》2009,40(23):93-95
新老混凝土结合是大坝加高工程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丹江口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其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措施的设计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尚无混凝土高坝加高的成熟经验和工程实例,参考国际上大坝加高和加固经验,结合丹江口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老混凝土结合的结构措施和施工措施。为分析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应力状态和结合措施的效果,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对键槽方案、结合面锚筋布置方案和混凝土材料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主要是在老坝体的基础上进行二期加宽、加高.因此,如何确保新老混凝土结合成整体使之联合受力是本工程施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该工程的修护、加高等特点,研究了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理工艺、锚杆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工艺,混凝土温控措施等,总结出混凝土大坝大规模修护、加高的施工经验,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人工键槽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简要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大坝加高中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新增人工键槽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了现有施工方法及存在问题,研究并提出了新的锯割静裂法施工法。最后,给出了新方法的工程实际应用情况及成效。  相似文献   

5.
清凉山重力坝是我国第二宗砌石坝加高的工程,为确保新老坝体结合紧密、加快工程进度和节约工程投资,设计了新型键槽结构,并对施工工艺、施工材料进行优化.施工期资料分析表明,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新旧大坝结合良好,大坝工作性态良好。  相似文献   

6.
结合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2坝段施工过程,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间设置键槽及锚筋的工程措施对新老混凝土结合状态的影响。研究认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能有效传力,设置键槽后新老坝体的变形协调性更好,设置锚筋能进一步加强新老坝体的联系。在年气温水温变化影响下,新老混凝土间的联系越强,对上游坝踵越不利。  相似文献   

7.
为了证论加高后坝体的联合剖面的变形及稳定是否满足要求,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5.7的接触分析模块,重点分析了新老混凝土界面不同联结情况下的大坝应力、变形和稳定性状。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加高后的整体变形、坝趾坝踵和接触缝键槽处的应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大坝加高是在原有大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培厚和加高施工。在大坝加高施工过程中,除受底部混凝土或基岩约束外,还受下游坝面或老坝顶老混凝土的约束。由于新老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差较大,对新老混凝土结合要求高,新浇混凝土防裂要求严,因此,大坝加高都会面临大坝新老混凝土施工这样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清凉山水库扩建工程是我国首次采用后帮整体式键槽结合最新专利技术的大坝加高工程,为有效检验技术创新成果,在大坝加高新老结合面采用差动电阻式测缝计进行施工期和蓄水期监测。实测资料表明,新老坝整体结合良好,为砌石重力坝加高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国内最大的大坝加高续建工程,初期工程建成运行至今已有30多年,表层混凝土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理时必须将老混凝土碳化层全部进行凿除.通过对老混凝土碳化层深度进行检查和处理研究,确定了碳化层凿除深度,保证了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质量,减少了混凝土的凿除工程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在本工程中得到了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干砌石护坡对于土坝迎水面的保护有重要作用,是土坝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干砌石护坡不仅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而且要求外观完美,表面平整。文中结合和顺县恋思水库土坝工程干砌石施工实际,分析干砌石护坡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高坝坝基挤压蚀变破碎带处理措施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卫亚  孟国涛  江涛  杨清 《水利学报》2007,38(3):312-318
挤压蚀变破碎带是水电站坝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基于重力坝坝体与坝基岩体联合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某水电站挤压蚀变破碎带G23对坝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在对多种加固处理措施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方案,说明了处理方案对拉应力的控制效果。进而,就建议方案所对应的数值模型,对G23带进行了浮值分析,用强度储备系数法计算了受G23带影响的坝基安全稳定性,检验了加固措施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建议采取的坝体上游不贴角措施、G23带倾斜开挖置换5m、下游坝趾填角3~5m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由于G23带不均匀沉降引起坝趾区的拉应力,使拉应力范围大大缩小的同时使得拉应力值降低至处理前的1/3以下。强度储备系数法得出正常荷载组合下各坝段安全储备系数均不低于2.5,重力坝的安全稳定性有充足的裕度。建议处理方案同时满足拉应力控制及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面板堆石坝施工过程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坝面作业的面板堆石坝施工仿真系统。根据坝面大小及施工方式分别建立流水作业与顺序作业的施工仿真模型,研究不同作业方式中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理论建立了面板堆石坝施工仿真系统。采用该系统对某面板堆石坝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验证,对工程工期进行分析计算,证明该系统可对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丁泽霖  薛江寒  王婧 《水利学报》2023,54(7):857-868
为探究复杂地基对胶凝砂砾石坝(CSG坝)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对均质地基、断裂双斜滑动面地基和完全发育双斜滑动面地基上的CSG坝开展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分析试验中坝体、坝基的变形特征,以及模型的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探究了影响坝体安全稳定的控制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均质地基模型、断裂双斜滑动面地基模型和完全发育双斜滑动面地基模型的超载安全系数Kp分别为6.8、6.4和6.0。(2)模型的破坏模式与地基整体性有很大的关系,其由坝体沿坝基面产生的贯通裂缝破坏,逐渐发展为跟随地基中的滑移通道滑动,形成坝踵下降、坝趾抬升的滑动翻转破坏。(3)复杂地基中结构面的抗滑稳定性决定着CSG坝的稳定性;CSG坝在受到双斜滑动面地基影响后,各模型的破坏超载安全系数随着地基的发育逐步降低,严重影响着工程安全性,在坝址选取时应尽量避免可能形成潜在滑动面的危险断层。试验成果可对CSG坝后续发展、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五马水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在坝基开挖后,发现坝基面有倾向下游的软弱夹层存在,若不采取处理措施,水库蓄水后有泥化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五马水库大坝深层抗滑稳定进行分析。文中通过对计算大坝深层抗滑稳定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大坝加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导流底孔工程,针对封堵期结构的受力特征,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导流底孔坝段结构和坝上游面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导流底孔进水口段和坝内孔身段的分缝布置于坝面上游时,坝上游面将出现较大范围的横河向拉应力,当考虑大坝两侧分缝内填充材料作用或将导流底孔进水口段与坝内孔身段的分缝位置下移至与大坝上游面平齐时,能够有效地减小坝上游面拉应力的数值与范围,降低坝上游面混凝土受拉开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新老坝面结合问题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目前国内尚无混凝土坝加高的成熟经验和工程实例。新老结合面由于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年际变化影响、运行期水力劈裂等多因素作用产生开裂,为大坝安全运行带来风险。通过有限元直接反力法计算内力.按重力坝规范方法计算分析1#坝段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完好、结合面开裂及结合面开裂进水3种情况下的安全度,并给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冲沙泄洪闸坝段左导墙在复杂地基开挖面上的抗滑稳定及静动应力分布规律,本文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冲沙泄洪闸左导墙坝段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左导墙坝段建基面处扬压力水头呈现上下游坝段高,中间坝段低的分布特征;各典型纵横断面以及导墙坝段整体在顺河向和横河向上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符合规范要求,不存在滑移问题;左导墙坝段建基面沿坝轴向最大拉应力超出其轴心抗拉强度,竖向最大拉应力区宽度以及最大剪应力等均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但是计算结果反映出,导墙在坝左0+099.00与建基面的结合部位为应力薄弱面,出现了混凝土拉裂破坏的情况,对工程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建议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柏叶口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坝施工中在垫层料的上游混凝土挤压墙施工技术得到了应用,和传统工艺中的垫层料回填、削坡、斜坡碾压、坡面砂浆碾压等工序相比,简化了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具有保证垫层料的压实质量和提高坡面防护能力以及施工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天花板水电站工程泄洪建筑物采用坝身布置表孔和泄洪中孔,流速高、含沙量较大的水流从坝体通过,对泄流面的混凝土提出了抗冲耐磨等要求.在总结抗冲耐磨混凝土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HF抗冲耐磨混凝土,并根据工程的混凝土原材料特性情况开展了抗冲耐磨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F抗冲耐磨混凝土方案合理、经济,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