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某低温储罐项目采用高承台桩,为提高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对上部2m范围内填土层采用山皮土换填,并进行4000kN·m夯击能强夯.试验桩桩身布置钢筋应力计结合水平承载力静载试验,采用m法对桩基进行水平承载力分析,得出试验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471kN,计算得出m值并绘制关系曲线;钢筋应力计测试曲线显示,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最大弯矩截面逐渐下移,且桩身最大弯矩截面位于地面以下3~4m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下8.3m范围内桩身发生变形,下部桩体未发生变形.  相似文献   

2.
徐煜航 《中州煤炭》2020,(1):103-108
桩锚土钉联合支护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以郑州某基坑桩锚土钉联合支护工程为实例,分别建立单独土钉支护、单独桩锚支护、桩锚土钉联合支护模型,采用有限元(Midas GTS NX)软件对3种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单独土钉支护的基坑土体最大水平位移量、坑底最大隆起量以及土钉最大轴力较桩锚土钉联合支护均偏小,因此单独土钉支护的设计思路偏不安全;单独桩锚支护的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量、桩身最大弯矩以及锚杆最大轴力较桩锚土钉联合支护均偏大,因此单独桩锚支护的设计存在局限性;桩锚土钉联合支护桩身水平位移随桩长变化规律及桩身弯矩变化规律较单独桩锚支护有所不同,依据2种支护方式间的协同作用,因此桩锚土钉联合支护的设计思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武汉地区的深基坑支护采用排桩支护较多,其结构设计初期采用极限土压力平衡法,为解决变形预测问题,后来才采用弹性抗力法-杆件有限元法。本文通过三项深基坑工程的实测数据的反分析,对杆件有限元法及相应参数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的深基坑支护采用排桩支护较多 ,其结构设计初期采用极限土压力平衡法 ,为解决变形预测问题 ,后来才采用弹性抗力法———杆件有限元法。本文通过三项深基坑工程的实测数据的反分析 ,对杆件有限元法及相应参数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夯实水泥土桩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桩身埋设特制应力传感器的夯实水泥土桩单桩载荷试验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夯实水泥土桩桩身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夯实水泥土桩在荷载作用下轴力、侧摩阻力沿深度的分布特征。并运用荷载传递法结合Geddes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区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分析及实测数据研究,认为在软土地区采用桩加土层锚杆的支护形式是安全可行的,锚杆抗拔力可以得到保证;另外,支护结构的计算变形曲线和实际相符,但考虑到土的蠕变性,侧向位移计算值和实测值有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边坡坡面多排斜向连接微型桩框架组合结构的抗滑效果和微型桩受力破坏规律,进行了相似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排斜向连接的微型桩框架梁结构可有效提高边坡的承载力,减小桩间距也能提高边坡的承载力;从坡顶到坡脚的各排微型桩破坏形式不同,抗滑段弯曲破坏依次减弱;各桩沿桩身的弯矩都呈S形分布,上半部分为正弯矩,下半部分为负弯矩,正负弯矩分界点位于滑面上方一定位置处,弯矩极大值点在滑面下方2~3倍桩径处;靠近坡顶和坡脚的微型桩所受土抗力相对较大,工程设计时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微型桩的抗弯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笑娟 《煤炭工程》2013,(2):112-114
 通过对仅受水平荷载和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的支盘桩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了竖向荷载对支盘桩水平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荷载的存在能减小支盘桩的水平位移,减小桩侧土中的压力,降低桩身的弯矩。说明竖向荷载能提高支盘桩的水平承载力,延缓桩周土体的屈服,推迟桩身裂纹的出现,对支盘桩的承载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圆形是一种常见的深基坑截面形式,工程中常采用排桩与冠梁、环梁组合而成的排桩框架式组合结构对其进行支护,然而该组合结构在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中尚无较为精确的方法。设计时一般采用平面方法对其支护效果进行分析,但该方法弱化了支护结构的空间拱效应,将导致计算结果偏于保守。为此,根据排桩之间的传力特性分别采用梁单元和板单元模拟支护桩,建立了对应的三维分析模拟,并将三维分析结果与平面计算结果对比。通过分析,发现:排桩框架平面单元计算的桩身位移、弯矩、剪力>梁单元模拟支护桩>板单元模拟支护桩的计算结果,而梁单元模拟支护桩中的内支撑环梁压应力>平面单元计算>板单元模拟支护桩的计算结果。结合镇江市某深基坑工程的分析结果,建议对采用平面计算方法的圆形深基坑中桩身水平位移、剪力和弯矩进行折减,对应的折减系数为0.45~0.85;对环梁所受的压应力进行适当的增加,对应的增加系数为1.1~1.2。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具体工程对砂性土中桩的垂直和水平承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桩长为47m,地基土层主要为砂土。垂直承载试验结果表明,Q-s曲线可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整体破坏3个阶段,单桩极限承载力为4200k N,砂土层对桩身轴力的影响大,上部粉质粘土对轴力的影响较小。水平荷载-位移曲线近似呈双曲线型,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为11.2。  相似文献   

11.
熊玉铭  何永曦  潘浩 《中州煤炭》2021,(5):57-62,67
对于超长桩顶部受力承载水平临近极限情况时,会出现桩端位置附近的摩阻力陡增的现象,且不同桩体周围的土体强度和桩—土接触面特性差异,产生该效果的力度也不尽相同。以超长摩擦型单桩承载性能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复杂介质环境下超长摩擦型单桩的桩—土受力模型,并将广义弹性原理和优化反分析理论进行结合,以此来计算复杂介质中的超长桩摩擦型单桩的承载机能和测试静载试验的沉降曲线。通过测试得到的桩周和端土力学数据,结合有限单元法对超长桩桩端和桩侧阻力的Mindin解进行修正计算,以此提高抗滑桩的桩端和侧阻力相互作用的计算精度。算例结果表明,考虑桩体附加侧摩阻力修正后的计算结果和测试值吻合程度很高,说明该方法对提高超长桩的桩端和侧阻力相互作用的计算精度、对指导工程施工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试桩资料的分析,指出了桩周不同位置的土体表现出不同的工作性状,单单依据桩的类型以粘性土的液性指数和砂性土的孔隙比等物理指标来确定桩侧土的极限阻力与实测结果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建立桩侧阻力取值的合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由最初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抗拔(浮)桩发展到预应力抗拔(浮)桩的历程;总结了对于抗拔桩性能研究的3种方法:现场试验、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法。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成本,方便施工,环保高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抗拔(浮)桩,即部分粘接预应力抗拔(浮)桩,这将是预应力抗拔(浮)桩一个有意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3个场地试桩资料反演分析,取得不同土体管桩参数选取原则与方法初步成果:砂性土侧阻力、端阻力可据实测标贯击数加5击后的密实度按桩基规范选取,且具有桩端进入持力层越深端阻力越大的特点,甚至可将砾砂的端阻力提高到卵石挡选取;上更新统粘性土侧阻力、端阻力亦可据实测液性指数提高一挡或半挡按桩基规范选取;全新统粘性土、上更新统粉土侧阻力可据实测液化指数或密实度直接按桩基规范选取。  相似文献   

15.
把群桩等代为一个大单桩,将群桩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简化为侧表面上的面荷载和分布在底面的面荷载。基于Mindlin应力解,通过积分求得该等代大单桩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对桩周土体中任一点的附加应力,根据分层总和法可得到群桩自身沉降以及周围土体任一点的竖向沉降。为验证本文方法,对上海2个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很好地计算群桩自身沉降以及桩周土体沉降。  相似文献   

16.
大直径深层钻孔灌注桩拔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郑州南站连接线明挖隧道(拔桩区间)拟拔桩基直径大、桩长的特点,对桩体受力特征和拔桩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拔桩过程中桩周土破坏模式和桩体自身的抗拉强度分析计算,选取有效的减阻方法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良好效果。最后总结出大直径深层钻孔灌注桩拔除工程中桩身局部扩大、桩侧摩阻力过大和断桩等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深长摩擦桩的桩侧摩阻力引起桩底土层的沉降不容忽视 ,通过对Mindlin公式进行积分 ,提出了一种荷载传递法的修正方法。同时对灌注桩桩底沉渣对桩端荷载传递函数的影响进行了考虑。对难以进行现场试验的深长桩提出了利用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确定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对各参数的试验方法及取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工程实例进行比较 ,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单桩与群桩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承台与桩群的存在使得桩的极限承载力得到增强,群桩极限承载力大于各单桩极限承载力之和,同时群桩桩身各区段侧摩阻力的发挥也与单桩有较大的差别,在桩身上部,单桩最大侧摩阻力发挥时的桩顶位移小于群桩,在桩身下部则相反;单桩与群桩桩顶位移与端阻关系曲线类型相似,但单桩桩顶位移与端阻关系曲线位于群桩之下;桩间土反力在沉降较小时呈马鞍形分布,随着外荷载的增大,承台中部及边缘的地基土反力增加较桩侧附近快.群桩发生破坏之后,承台下地基土反力急剧增加,远大于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钻孔灌注桩试桩报告中的静载荷试验原始数据和地层资料,结合规范,利用反分析的方法确定各地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和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可将试桩成果推广应用到场地附近任意桩长和桩径的桩型设计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场地中沉入预制桩的可能性,进行了预制桩沉桩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地沉入预制桩是可能的;经低应变检测,试验桩全为完整桩;位于沉管碎石桩中心或桩间土部位的试验桩,其桩身垂直度偏差满足规范要求,但位于碎石和土交界部位的试验桩,桩身垂直度偏差超出规范要求。设计时应避开碎石和土交界部位布桩。试验结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