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研究湘安钨业有限责任公司湘安钨矿井下多层矿体之间的开采顺序,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岩石力学分析软件对矿山各矿体之间的开采顺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开采顺序为下往上开采,Ⅳ矿体采场长度为50~80 m、中段高度为40 m,采空区上盘围岩整体处于稳定区,整体稳定性良好,不会影响Ⅰ矿体和Ⅱ矿体开采,若采场长度大于80 m、中段高度大于40 m,则采空区上盘围岩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不稳固围岩倾斜矿体回采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矿体是安庆铜矿主矿体之一,具有矿岩稳定性较差,产状复杂等特点.为确保2#矿体安全、顺利回采,在岩石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安庆铜矿开展了不稳固围岩倾斜矿体回采工艺技术研究工作,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了2#矿体开采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笔架山铁矿急倾斜中厚矿体不同开采阶段对上部山体及金沙江的稳定性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调查、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及矿岩体质量分级的结果,采用有限元法,对矿体开采过程中的采场结构参数及开采对山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开采至950 m中段时对山体及金沙江影响较小。分析研究认为,整体顶柱尺寸不应小于6 m,当回采至795 m时,由于深部地压较大的关系,建议将顶柱尺寸增加到8 m。研究成果为矿区顶底柱的留设尺寸及开采对山体、金沙江的稳定性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铜矿峪矿是国内首家成功应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大规模开采的矿山,积累了深厚的开采技术与生产经验。为了经济高效地开采边部一处矿体规模较小、岩石可崩性差、赋存相对独立的矿体,经充分论证后,进行了自然崩落法开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区别于自然崩落法对矿体厚大和可崩性要求高的适用条件,本次生产实践对非典型赋存矿体采用自然崩落法开采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大洞金矿+65 m以上标高矿体属于急倾斜极薄矿体,该矿体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安全性差且损失贫化率较高,为保证采场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能力,提出采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开采.对矿岩体开展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质量评价,并结合Mathews图解方法对采场、采场顶板、采场上盘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为了的对浅埋厚大囊状残留矿体进行安全回采,通过对矿体区域内的岩体进行调查和质量评价,得到了矿岩和围岩的RMR评分值,对矿岩和围岩进行了岩石力学试验,测得了主要的力学参数。根据残留矿体的空间赋存特征,通过方案技术、经济对比,确定采用垂向矿柱空场法为开采方案。对回采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矿房回采结束后,矿房顶部最大位移为2.36cm,对两种矿柱的回采顺序进行了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矿柱的回采顺序。矿柱回采后,空区顶板Z方向的最大位移达3.9cm,说明空区是稳定的,研究结论对回采存留矿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回采结束后空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金厂峪金矿难采矿体顶板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金厂峪金矿顶板不稳定的缓倾斜薄至中厚难采矿体的具体赋存条件,综合运用岩体力学、采矿工程知识及超声波、岩石声发射仪等监测手术,合理确定采矿方法结构参数及顶板稳定管理方法。并在回采过程中监测顶板稳定性,为类似条件的矿体开采探索出一条高效、安全和经济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安全高效的对浅埋厚大囊状残留矿体进行安全回采,通过对矿体区域内的岩体进行调查和质量评价,的到了矿岩和围岩的RMR评分值,对矿岩和围岩进行了岩石力学试验测的了主要的力学参数。根据残留矿体的空间赋存特征,通过方案技术、经济对比,确定采用垂向矿柱空场法为开采方案。对回采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矿房回采结束后,矿房顶部最大位移为2.36cm,对两种矿柱的回采顺序进行了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矿柱的回采顺序,矿柱回采后,空区顶板Z方向的最大位移达3.9cm。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矿床地层结构、岩石物理性质、矿体赋存特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参照地浸开采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将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与其他已经生产的地浸矿山条件进行对比,得出矿床中的砂岩矿体存在地浸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铅锌矿倾斜薄矿体开采对上部隔水层的稳定性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研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单元法2D-block,在完全空场和预留矿柱两种情况下对上部隔水层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完全空场条件下,矿体开采至300m时上盘围岩最大垮落范围约为74m,顶板破坏范围已超过隔水层14m,会影响到隔水层的稳定性;当预留6m顶底柱、3m点柱情况下,回采至300m水平后不会影响到隔水层的稳定性。表明开采过程中预留顶底柱和点柱对于抑制顶板冒落和保护隔水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研究成果为矿区隔水层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凤凰山银矿为背景,分析了现采矿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急倾斜中厚矿体在围岩不稳定的条件下,沿走向布置回采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优化了采场的结构参数,保证了出矿进路靠近下盘布置,增加了崩落矿石的流动范围,减少了下盘残留,提高了矿石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凤凰山银矿中厚破碎矿体采矿方案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凰山银矿为背景,分析了现采矿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急倾斜中厚矿体在围岩不稳定的条件下, 沿走向布置回采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优化了采场的结构参数, 保证了出矿进路靠近下盘布置, 增加了崩落矿石的流动范围, 减少了下盘残留, 提高了矿石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破碎顶板下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地下开采技术,实现矿体的快速、高效开采,以金厂河多金属矿缓倾斜中厚矿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岩岩石力学参数及岩体质量级别,根据不同的开采技术条件,优化选取合理的采矿方法及采矿装备。根据研究成果,矿体顶板大理岩稳固性较差,矿体稳固性较好。厚大矿体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中厚矿体采用预留矿体护顶的中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研究表明:根据矿岩稳固性分级及矿体开采技术条件,采用不同的采矿方法,能够满足矿山开采产能和贫损指标控制的要求;破碎顶板采用支护加固处理或预定矿体顶板护顶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保障采场顶板的稳定性,为采场的大规模开采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开采技术适用于破碎顶板下的缓倾斜中厚及厚大矿体的地下高效开采,可大幅提高开采效率,有效控制矿体开采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倾斜薄状矿体进行开采时,常常会面临采矿方法选择难的问题。某矿区内的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带中,矿区内待开采的矿体属于倾斜薄状矿体。为了开采矿区内的铅锌矿资源,采用平硐+盲斜井的开拓方式,并根据矿区内矿体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确定采用留矿全面采矿法对该铅锌矿进行开采。对留矿全面采矿法的采场矿块结构、采准、切割工程、回采落矿工艺进行了设计。结合相关经济指标,认为该采矿方法能够满足矿山实际生产需求,采用的留矿全面采矿法适合开采矿岩较稳固的倾斜薄状矿体,可为相关铅锌矿体的开采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龙矿业公司极破碎难采矿体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龙矿业公司的金锑矿脉属于破碎带型矿床,矿岩松散破碎,开采难度大。应用突变评价理论选择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为该矿最佳采矿方法,该采矿技术现已在该矿应用,预期效果良好,可为类似矿山的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何晖  黄新华  李轲 《煤炭技术》2012,31(8):77-78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渗透力学问题是常见问题,其关系到岩体的稳定性,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以裂隙中的渗透力学问题为例,研究渗透流体对裂隙产生的破坏问题,认为导致裂隙切向变形和垂直变形的两种作用力分别为静水压力和拉拽力。  相似文献   

17.
西石门铁矿南Ⅱ区为缓倾斜中厚矿体,进入深部开采后,矿体进一步变缓变薄,而且底板不稳岩层进一步增厚,矿山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中出现单分段回采与残矿损失大等突出问题。本研究根据矿岩产状及稳固性特征,提出了堑沟落矿与进路退采出矿相结合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方案。研究表明,这一改进方案能较好的适应矿岩条件,可实现矿山安全高效的开采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质建模普遍用于矿床三维空间形态分析研究方法,国内外很多矿床都开展了针对矿体的三维地质建模和资源量估算工作,用于指导资源开发、分析矿床与岩体、矿床与构造的相互关系。利用Surpac矿业三维软件对甲玛矽卡岩矿体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研究矿体赋存空间特征,指出矽卡岩矿体成矿与构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刁心宏 《中国矿业》2003,12(3):31-34
本文以在狮子山铜矿进行的岩石力学研究实践为基础,对狮子山铜矿西山矿段开采过程中所作的岩石力学研究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狮子山铜矿西山矿段的开采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类似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20.
深矿井开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建成 《煤炭技术》2006,25(4):51-52
深矿井开采一般是指为开采距地表特定深度的煤炭而采取的开采技术。深矿井的特征是原岩压力大、矿体塑性大及矿山压力显现剧烈。在深矿井开采中,巷道的开掘和支护成本、工作量都要成倍地增加,并且在深矿井中地热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