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校园标识导向具有空间指引、信息解读、特色凸显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校园标识的作用分析,探讨校园标识导向视觉要素及设计的形式。避免校园形象雷同,借助校园标识导向设计提升学校视觉感知,区别不同性质和行业特色的学校,彰显校园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面对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时,所采取的应急方法主要从卫生健康、管理防控等方面入手,但对于人们居住、学习和活动的用地和建筑等密集空间本身却缺乏基于建筑学角度的应急防控设计与改进策略。文章聚焦高校校园中人口聚集和流动性大的高密集空间,以宁波大学为例,以校园公共卫生安全为导向,从建筑学应急空间解读、校园密集场所防控问题分析和应急空间防控设计策略三方面,研究高校校园密集场所的应急空间防控设计对策,以解决高校校园卫生健康应急问题,同时也可为校园健康安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蔡依琳  柯桢楠 《城市建筑》2023,(18):30-32+36
在网络教学空间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物理空间依旧具有其重要性,校园边界空间作为校园与城市间的界和域,仍属于校园空间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价值观传递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章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白城地块为例,总结高校边界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并基于感知系统的五种具身性交互体验进行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首先,高校校园建设要现代化,要体现时代的特征,各种教育建筑的设置要具有前瞻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其次,高校校园应具有双向开放性,其教学支撑系统应实现网络化;其次,高校校园的景观环境趋向于园林化和生态化,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结合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实例,对当代大学的校园景观构成体系作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上海青浦平和双语校园的案例分析,并结合对现状的反思,为既有中小学校园空间模式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参考。在校园功能上,提出拆解教学空间与外部场地和复合化生活功能;在校园空间形式上,提出形象差异化和空间多元化;在校园空间规划上,提出分散空间布局和模糊功能分区;并以此指出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融合的校园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9)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部特有的文化气氛和精神环境,通常包括校园景观、校园精神和文化传统等。学校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标识空间导向系统设计,在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上进行创新。基于此,该文分析校园文化标识空间导向系统创意设计。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朱若男 《山西建筑》2014,40(30):22-24
针对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性不足、人文因素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教学中心区整体性与人文性的设计思路,以创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1)
导向系统设计作为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校园环境导向系统设计的发展尚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且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郑州大学视觉导向系统设计的现状分析,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既具有校园特色又能融入到校园环境中的导向设计,将不同性质和领域的学院区分开来,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导向系统设计,力求为学校营造美丽校园形象。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进行,一大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校园建设贪大、求快,致使校园建设模式化、程序化,丧失自身校园空间的特色,尤其是以校园公共空间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以场所精神为切入点,并且引入"活力场"的概念,探讨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活力场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黄毅 《南方建筑》2006,(2):37-38
高校建筑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长期以来基于其性质及经济因素,已形成了独特的功能性较强的建筑风格.具体表现在布局简洁紧凑,简朴大方,几乎不设多余的室内空间.但由于空间缺少层次,欠乏交流空间,进而使得空间单调乏味,少有人性化设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为校园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作出具有文化气息,时代风尚的校园建筑风格.笔者基于华南农业大学五学院教学组团的设计,从环境肌理、空间塑造、立面形象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有趣且重要的课题,关于大学校园规划与小学环境教育之关系。以高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为例,说明如何结合大学周边小学的自然与生活科技课程教学需求的个案研究。首先,调查大学周边11所小学,访问多位自然与生活科技授课教师,确实理解户外教学的需求。其次,根据各所小学教师们可能来高大校园从事户外教学的需求,落实大学校园户外环境规划与设施建设。总之,高雄大学校园环境与设施规划的理念之一,即结合周边小学环境教学需求。校园完成场所营造的成果,就是落实场所赋意。如此积累校园内涵的工作,一方面可增强大学校园的环境特色,另一方面将协助大学城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吕梁学院新校区综合教学楼为例,阐述了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形式,就建筑形态、建筑空间在现代大学教学楼中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广州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 《南方建筑》2006,(12):79-82
校园环境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讨论了如何将广州大学融入广州东南水乡万亩果园,营造一个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充满活力的、让人留连往返的广州大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王军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66-169
大学校园是高校师生教学、研究、生活的空间基础,大学校园空间管理是高校校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大学校园氛围商业化、功能交通化、人员复杂化的形势下,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空间管理,建立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空间管理体系,有助于校园管理者强化其主体意识和校园空间场所精神的塑造,以增强大学校园空间的识别感和归属感,发挥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当前校园用地日趋紧缺,大学集约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的教育机制对高校综合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深圳大学南校区实验与教学楼综合体设计为案例,从集约的土地利用、混合的功能重组、高效的空间联系、可持续的物理环境等四个方面剖析当代高校教育综合体设计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中国大学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即中心校区校园的景观现状进行解剖和分析研究,运用景观园林的基本理论框架,站在园林的视角上分析研究大学校园景观。通过对校园景观构成因素的分析研究,突出园林景观及园林环境在大学校园中的作用,达到园林化校园的目标,以创造“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新的大学校“园”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该文是对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大学校园快递所涉及的物质空间的研究。首先对大学校园快递空间的产生缘由进行剖析;其次从时空关系和参与模式两个层面对快递空间进行特征解析并总结其现存问题,再选取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三个学校进行典型案例研究;最后归纳和展望未来大学校园快递空间的发展模式与趋势,以期对大学校园空间的有序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刘海蓉 《山西建筑》2012,38(14):13-15
通过对校园文化与景观规划进行关联分析,以山西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将大学校园文化与景观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研究,总结经验,提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依据与策略,为大学校园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可持续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高等学府身处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之中,传统的高校排名体系因忽视对校园可持续性的度量,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相当多的国外学者涉足可持续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近乎于空白.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学者的相关成果,以AISHE、CASF、Penn State Indicator Report等有代表性的成熟指标体系为参照,积极探索了将国外构建可持续校园指标体系经验本土化的路径,最终从教育教学可持续、科学研究可持续、社会服务可持续及支撑体系可持续四个维度构建了适用于我国高校的可持续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本研究结论可作为新的高校排名体系的重要参考,为其他高校的可持续校园评价、规划、建设等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多以轴线统筹校园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态,其中岭南大学是美国布扎式规划在中国校园建设中运用的典范,以南北轴线空间最为突出。但在近年的校园更新中,如何诠释和展示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轴线空间的演变及其文化建构的特征和动因,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的形式、功能和特征,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变迁。发现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通过节点营造赋予轴线使用、体验和象征意义。影响轴线空间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是时任政权、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校园轴线与整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完善对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认知,并为我国校园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