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低VOC水性环氧-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优化的聚合工艺合成了水性环氧-丙烯酸酯杂化乳液,考察聚合工艺、聚合参数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对固化过程及乳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环氧树脂最后加入的聚合方法,制得乳液的耐水性最佳。引发剂含量增加使得粒径增大,环氧树脂和乳化剂含量增加均导致粒径减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得聚合物为交联聚合物,杂化乳液固化过程中ADH与DAAM发生了反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萜烯树脂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PSA)进行改性。用预乳化半连续的方法合成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对乳液的性能、聚合反应过程的转化率及压敏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为81℃时,所制得乳液的性能最佳、单体的转化率最高及作为压敏胶的初黏力为25#,剥离强度5.64N·25mm^-1,持黏力为36h。同时用GPC、FTIR、DSC及TEM进行微观分析表明: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随温度的升高变小变宽,适量的萜烯树脂参与各单体共聚且玻璃化温度为-30.63℃,乳胶粒的直径为200nm。  相似文献   

3.
接枝改性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接枝聚合工艺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到丙烯酸乳液的分子中,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丙烯酸乳液可剥离压敏胶,用透射电镜和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的乳胶粒呈雪人型,而未接枝的、共混的丙烯酸乳液粒子呈圆形。接枝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与未接枝、共混的丙烯酸乳液不相同。在主配方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可得到性能良好的乳液型可剥离压敏胶。当丙烯酸用量为4%,引发剂用量为0.4%,丙烯酸-2-羟丙酯用量为2%时,压敏胶性能良好。经过优化配方,合成了满足企业产品质量要求的压敏胶。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是一类应用广泛的低VOC含量环保胶黏剂。本文合成了一种葡萄糖基可聚合乳化剂-丁基葡萄糖苷马来酸酯(BGMAH),并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BGMAH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通过系统考察BGMAH的结构及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粒径、乳胶膜耐水性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发现,当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保持3%不变,m(BGMAH):m(OP-10):m(SDS)=2:1.5:0.5时,乳胶膜的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最佳。红外、热稳定性等分析表明丙烯酸酯乳液在改性过程当中发生了共聚交联反应,且改性后聚合物体系相容性良好,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均提高,同时对聚合体系的反应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乳液压敏胶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昆 《粘接》2007,28(5):41-44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乳液压敏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廉价单体和特殊单体、增粘树脂、可聚合乳化剂等在乳液压敏胶改性中的应用,以及高固含量乳液压敏胶、纳米复合乳液压敏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将环氧有机硅固化剂9301以及异氰酸固化剂2102加入到增黏丙烯酸酯乳液中,成功制备出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压敏胶的固化行为,探讨固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压敏胶粘接性能及耐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与复合物发生了交联反应,9301和2102固化体系的适宜固化条件分别为150℃/5min和110℃/3min。随着固化剂用量增加,压敏胶的凝胶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剥离时由内聚破坏转变为界面破坏,初黏力与剥离强度降低,耐高温性能得到改善。当9301与2102用量为2wt%时,压敏胶的剥离强度分别为11.6N/25mm与10.2N/25mm,可耐180℃高温。  相似文献   

7.
《中国涂料》2015,(1):26-2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具有核壳型互穿网络结构的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讨论了环氧树脂用量、乳化剂用量、软硬单体比例等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环氧树脂用量为5%,乳化剂用量为2.0%~2.5%,玻璃化温度为6~10℃时,可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绷带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测试了乳液的粘度、压敏胶的T型剥离强度、初粘力及持粘力。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1~85℃、引发剂用量为0.35%~0.45%、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8%时,制得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较好;加入一定量的松香乳液,可有效地提高压敏胶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核—壳型丙烯酸乳液压敏胶聚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赵世允  郑永军 《粘接》1999,20(2):8-11
以VAE乳液为核,以BA-VAc-HEMA等混合单体为壳,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研制出一种新型丙烯酸乳液压敏胶,讨论了核,壳,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VAE用量12.5%,BA:VAc:HEMA:AA=8.7:1.2:0.3:0.1,使用过硫酸铵加NH4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制得的压敏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环氧-丙烯酸树脂乳液性能与涂膜固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丙烯酸接枝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制得了自乳化自交联型的乳液,针对乳液在涂料应用中的重要性能,考察了乳液黏度随固含量、温度和pH值的变化规律。通过测定涂膜吸水率、交联率,得到了涂膜的固化规律,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涂膜的固化反应。结果表明:制得的涂膜耐水性、附着力、柔韧性和防腐蚀等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1.
陆彬  陈建  陶云峰  徐燕芬 《弹性体》2009,19(2):35-37
采用乳液聚合制备了乳液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讨论了软单体的用量、硬单体用量、交联单体的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乳化剂的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丙烯酸的改性效果比丙烯酸羟乙酯好,当m(EHA)∶m(VAc)=82∶10时,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最佳。交联剂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剥离强度,当其质量分数为0.3%时,剥离强度达到357.33 N/m。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连续加料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硅溶胶/聚丙烯酸酯核/壳结构聚合物,采用动态光散射方法跟踪了复合乳胶粒的粒径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其理论粒径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该聚合过程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考查了壳层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聚合物的黏弹性能进行了表征,对制成的胶粘剂进行了压敏特性的测定,并与复合粒子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关联。研究表明,随着MMA含量的增加,压敏胶的初粘性略有下降,而持粘性显著提高,剥离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氢化丙烯酸松香为增黏树脂,将其溶解在丙烯酸酯单体中,预乳化后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氢化丙烯酸松香/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氢化丙烯酸松香的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凝胶率、溶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乳胶膜的玻璃化温度(Tg)和压敏胶粘接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化丙烯酸松香对单体聚合具有一定的阻聚作用,随着氢化丙烯酸松香用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凝胶率及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氢化丙烯酸松香的合适用量为8.0%wt,此时压敏胶的初黏力为15#,180°剥离强度为10.6N.25mm-1,持黏力大于120h。  相似文献   

14.
王凤英 《上海涂料》2010,48(9):22-25
以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乳液型压敏胶。通过实验发现:乳液相对分子质量、软硬单体的配比、乳化剂、引发剂、pH值均对压敏胶的初黏力、剥离强度和持黏力有影响。聚合反应温度约84℃、反应体系pH值约8、软单体用量为93%时,乳液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初黏力、剥离强度和持黏力最好,由此成功研制成黏结性能优异的环保型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  相似文献   

15.
玻纤网格布用高性能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引入反应型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研发成功的用于玻纤网格布的改性丙烯酸乳液压敏胶:通过测试初粘性、持粘性、90。剥离强度、吸水率等性能表征了该产品的性能;探讨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反应性乳化剂和改性松香酯乳液等因素对聚合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有机硅压敏胶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有机硅压敏胶。乙烯基含量为0.3%的MQ硅树脂和相对分子质量为4.0×105的硅橡胶等比例配合,经1.0%的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缩合,再以1.5%的BPO交联剂200℃下交联10min制得的有机硅压敏胶性能优异,初黏力25#,室温持黏力960min,剥离强度13.45N/25mm。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羟乙酯(HEA)和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EA)为共聚单体,烯丙氧基壬基酚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半连续预乳化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高剥离力苯丙乳液PSA(压敏胶)。研究结果表明:当m(BA)∶m(St)=9∶1、w(DNS-86)=2.5%、w(过硫酸铵)=0.5%~0.6%、聚合温度为78~80℃和聚合时间为4 h时,相应苯丙乳液PSA的黏度、初粘力、持粘力和180°剥离强度俱佳;高剥离力苯丙乳液PSA的性价比较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将脲基功能单体[MAEEU(甲基丙烯酰胺乙基乙撑脲)]和DAAM(双丙酮丙烯酰胺)引入体系中,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改性丙烯酸酯PSA(压敏胶)乳液。研究结果表明:MAEEU在乳液聚合后期加入且w(MAEEU)=3%时,PSA乳液的综合性能(如初粘力、持粘力、剥离强度和耐水性等)相对最好;此时PSA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从-36.47℃升至-8.95℃,说明在乳液成膜过程中MAEEU和DAAM可发生交联反应,并且交联效果明显;脲基功能单体的使用为提高乳液型PSA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刘波 《广州化工》2012,40(9):92-94,106
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不同引发剂加入量、复合乳化剂加入量、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质量比、环氧树脂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剥离强度的影响,优化出最佳聚合配方。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等性能。  相似文献   

20.
单组分交联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丙烯酸酯为原料 ,通过溶液聚合 ,研制成一种单组份交联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研究表明 ,随着交联剂用量从 0 .2 %增大至 1.2 % ,持粘性增大 ,而剥离强度及初粘性下降。在 2 0℃或 60℃下加入交联剂时 ,胶性能没有显著差异。烘烤时间及温度对胶的交联有显著影响 ,12 0℃下烘烤 3分钟 ,交联基本完成。胶液贮存 12 0天后 ,剥高强度仍未下降 ,只是粘度稍有升高。制成的胶带三天后性能就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