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注水油田开发中后期,研究注采井之间储集层高渗透带、地下流体运动规律、井间连通性等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注水井注入配伍性好的示踪剂,监测不同方向油井的产出特征,利用解释软件计算得到各种地层参数,准确了解油水井间存在的高渗透率层参数,为河11断块的注采调整或化堵调剖等控水稳油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示踪剂监测技术是用以描述油藏,监测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水流向及贡献率,分析油水井注采状况和判断断层密封性的一种特殊的动态监测技术。三叠系长4+5、长6油藏在早期的注水开发中,出现了部分井注入水单方向突进现象,引起主方向油井水淹,超低渗透引入示踪剂监测井间动态技术,对监测结果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加以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从而为评价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示踪剂及其监测技术,是用以描述油藏,监测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水流向及贡献率,分析油水井注采状况和判断断层密封性的一种特殊的动态监测技术。三叠系长6油藏在早期的注水开发中,出现了部分井注入水单方向突进现象,引起主方向油井水淹,采油三厂近几年来引入了示踪剂监测井问动态技术研究,根据监测结果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并对该曲线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从而为评价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渤海P油田是渤海特大型油田,面临多小层合采层间干扰、单层注水突进严重、油水井合采合注限制增产措施和测试作业等问题,急需开展油水井双向治理多维配套方法研究以达稳油控水的目的。在油井端,创新采用大排量打水解堵新型解堵手段,解决油田平面及层间矛盾。通过文献调研、动静态数据分析整理并结合解堵力学计算,分析出解堵措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解堵机理并制定出解堵井选井原则。在水井端,油田探索利用转向酸分流解堵治理统注水井,该工艺具有水井解堵和调剖的双重效果。通过转向酸"高堵低流"特性改造水井纵向吸水剖面,从而改善井组油井含水上升率过高的现状。结果表明,措施后油井增油效果明显,整套工艺方式适用于渤海P油田。油田产能得到良好释放并取得良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示踪剂监测技术是用以监测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入流体流向,分析注采井间连通状况以及验证隔层稳定性等一种特殊的动态监测技术。针对试验区油层发育差、连通复杂等实际情况,在试验区选取5个井组采用示踪技术进行油水井井间不同方向的油层连通状况、注采井距的差别对各储层注入流体推进速度的影响及井组隔层稳定性研究,为试验区进一步调整注采井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原油田濮城沙二上2+3油藏经过30多年的开发,综合含水高达97.7%,由于历史上合注合采,层间及层内矛盾突出,应用优势渗流通道识别技术了解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计算水线推进速度,判断水淹方向,寻找高渗层和大孔道的存在,实施相应治理措施进行精细注采调整,油藏见到明显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应用于商二区沙二上断块油藏,以评价井间连通性、解释高渗通道参数,为油田挖潜增效提供依据&该技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并结合油藏的静%动态资料,对注水井与采油井间连通性和高渗通道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适的解释结论,应用结果表明: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分析低渗透油藏中井间连通性,识别高渗通道,解释高渗通道参数方面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各类油水井存在欠注、单层突进等现象,给油田的生产带来影响,常规的调剖、酸化、堵水、压裂等技术已成为油田开采中稳油控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基本措施。但近年来油水井经过多次的措施治理,效果逐渐变差,单一的措施方法已满足不了油田开发的需要,因此提出将多项措施技术结合在一起,将酸调、酸压堵等方法用于单井或井组间,进行综合治理,充分挖潜剩余油,改善吸水剖面,提高产能,为油田稳油控水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各类油水井存在欠注、单层突进等现象,给油田的生产带来影响,常规的调剖、酸化、堵水、压裂等技术已成为油田开采中稳油控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基本措施。但近年来油水井经过多次的措施治理,效果逐渐变差,单一的措施方法已满足不了油田开发的需要,因此提出将多项措施技术结合在一起,将酸调、酸压堵等方法用于单井或井组间,进行综合治理,充分挖潜剩余油,改善吸水剖面,提高产能,为油田稳油控水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利用井间化学示踪剂监测技术,可以了解注水井与周围生产井间的连通情况、推进速度及波及体积,判断储层裂缝、断层封流及窜流通道位置等,为油藏注采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依据。本文主要阐述了井间化学示踪剂监测技术原理以及在黄沙坨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海上窄河道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注水井的水驱方向复杂.为了解井间的注采连通性和非均质性,以G1井组为例,开展示踪剂监测技术的研究.对示踪剂用量和注入工艺进行设计,通过监测示踪剂产出量,对G1井组的高渗通道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表明:G1井组油水井间对应关系不均衡,注水井平面上的前缘水线推进速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因长期注水冲刷,油层内部有高渗带和大孔道存在,且比较发育,大孔道孔喉半径最高接近20μm.在窄河道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大孔道的存在及其对存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概况文南油田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井含水逐年上升,层间矛盾日益突出。为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实施分注工艺,目前文南油田共有注水井235口,开井144口,开井率61.27%。全油田平均日注13724m3,平均单井日注92m3,平均注水压力36.7M Pa,常压井2口,高压井233口。笼统注水井开井73口,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动态监测资料中的产出剖面和吸水剖面,分析了采油井和注水井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通过实例讨论了动态监测资料在注采井组对应分析、开发区块动态分析和工程井中的应用。应用实例表明,动态监测资料揭示了开发区块的层间层内矛盾,可用于分析油井出水层位及来水方向,了解注采井组井下储层变化规律,掌握油田储量动用状况,为实施控水稳油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经过多年的强注强采,使非胶结性储层结构破坏,形成高渗透带或大孔道,甚至层间窜。多次注示踪剂和井间同位素监测结果表明,胜利油田主力油层平面大孔道和层间窜槽已经相当严重,水线推进速度最大达85m/h。目前胜利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达94%,油井水淹情况严重,部分油藏边水活跃,因此油井堵水已经成为高含水期控水稳油的主导工艺。针对高含水油井开发需要,我们研究了一种效果较好、成本较低、施工简单、堵水选择性较好、适应的油层渗透率和温度范围较宽的LXH-3型堵水剂。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经过多年的强注强采,使非胶结性储层结构破坏,形成高渗透带或大孔道,甚至层间窜。根据多次注示踪剂和井间同位素监测结果表明,胜利油田主力油层平面大孔道和层间窜槽已经相当严重,水线推进速度最大达85m/h。目前胜利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达94%,油井水淹情况严重,部分油藏边水活跃,因油井堵水已经成为高含水期控水稳油的主导工艺。针对高含水油井开发需要,我们研究了一种效果较好、成本较低、施工简单、堵水选择性较好、适应的油层渗透率和温度范围较宽的PP-3型堵水剂。  相似文献   

16.
注水井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文留油田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留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 ,地质状况极为复杂。正确的认识和描述油藏的地质状况 ,是制订有效开发方案的前提。注水井示踪剂监测技术可确定水淹层的厚度、渗透率、孔喉半径、油水井连通关系等 ,同时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适宜大力推广。文中详细介绍示踪剂监测技术的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区块08至09年注水井实施调剖及其连通油井受效情况分析。得出水井调剖可有效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注水井层间矛盾,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稳油控水的一项关键技术;同时在进行调剖时,优选调剖剂类型,可取得更好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东部过渡带应用压裂措施以来,压裂增产油量对油田高产稳产和稳油控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近几年油井压裂效果逐年变差的实际,对油井含水率、地层压力、油水井注采关系及压裂层段的性质及特点优选不同的压裂方式等几方面影响油层压裂效果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对压裂措施在今后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是搞清井间连通关系、落实注入流体流向、流速等信息的重要手段。在高59-10断块两井组投入两种不同示踪剂,通过采样分析、利用示踪剂综合解释软件进行计算,得到了高渗层渗透率、波及体积以及相关物性参数,监测确定了油水井井间的连通状况等,为高59-10断块下一步调整方案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层压力主要是反映全井的平均压力,是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取的重要挖潜措施,为正确评价油田各类油层的潜力而制定合理的政策。通过对注水井分层测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利用注水井分层测压资料可以反映封隔器密封情况,优化注水井方案调整稳油控水,控制和预防油水井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