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透砂岩致密油藏中普遍发育有大量天然裂缝,裂缝的存在使得储层形成了具有两类有效孔渗的复合储层,为此必须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与准确判断。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测井曲线组合判断及测井响应识别模板方法说明了常规测井系列可以有效识别储层垂直缝、水平缝及得出裂缝的识别参数,其中重点应用感应-八侧向、声波、井径等系列举例说明了其在识别储层裂缝上的优势,应用测井曲线组合综合判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单一类曲线识别储层裂缝的精度,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准确度27%。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储层作为一种常见的储层,出现裂缝这种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裂缝作为一个复杂的地质体,怎样识别利用碳酸盐储层裂缝至关重要,用测井方法进行对碳酸盐储层裂缝的研究在进行剖析裂缝中必不可少,常规的测井方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储层的放射性、电阻率、密度等物理参数,更好地进行裂缝研究。本文将系统介绍常规的测井方法来分析识别碳酸盐储层裂缝,以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赵茜  韩冰  谭云龙 《辽宁化工》2014,(3):340-342,345
致密砂岩裂缝储层形成的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焦点,常规勘探理论和方法在裂缝型油气藏评价中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砂泥岩裂缝型油气藏储层评价出发,分析各种常规预测裂缝有利发育带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针对砂泥岩裂缝性储层识别这一难点,提出利用测井方法综合预测裂缝发育带的方法,指出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户部寨气田储层由裂缝和孔隙双重介质控制,判别储层裂缝发育段,对储层改造及提高气井产能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分析深浅双侧向测井、补偿声波测井等常规测井资料裂缝响应特征,建立交汇图版进行裂缝识别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5.
裂缝的发育能形成良好的次生孔隙储层和重要的渗流通道,,寻找到裂缝是找到储集层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进行的就是裂缝的识别。裂缝识别是测井参数处理、储层测井解释、储层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孔隙空间的测井响应机理特征出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致密岩层中由于大量裂缝存在形成了具有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储层。为评价此类储层,必须准确地识别裂缝。本文选取了孔隙度差值、电阻率相对幅度差、岩石孔隙结构指数等常规测井资料及解释参数建立了裂缝判别模型,对裂缝性储层进行了识别,经取心样品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致密地层的含气性,需要对致密地层的测井曲线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要想得到准确的数据,需要在不同的井之间进行测井曲线的对比、对同一井的不同纵向测井曲线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储层内的测井曲线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测井曲线以图形的形象方法来对反映致密地层的变化情况,并以此来判断致密地层的含气性。笔者提出的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对常规测井识别致密地层的含气性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研究以ND地区火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储集空间的基础上,结合试采资料,建立了一套储层裂缝有效性定性、定量识别与评价方法,并综合评价了地应力、天然裂缝以及人工裂缝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裂缝发育带进行预测,为该区后期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有多种方法,综合概率法是其中相对成熟的一种,但综合概率法在湖相碳酸盐岩油藏中应用较少。本文利用泌阳凹陷湖相白云岩油藏常规测井资料,对综合概率法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结合白云岩储层的特殊测井曲线特征,利用多条曲线综合识别裂缝,弥补了利用单条曲线容易将曲线假裂缝显示误判为裂缝的缺点,提高了计算机自动识别裂缝的准确性。并且利用多条途径实现最终的裂缝综合概率曲线,对各途径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选择得到最适合本地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储层的识别和评价,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花岗岩的基质孔隙度小,无渗透性,裂缝的发育直接影响储层的物性,通过分析裂缝形成的机理,阐明了裂纹和断层之间的关系,应用常规测井曲线和成像测井方法对花岗岩储层进行了识别和定量表征,发现研究区花岗岩基岩储层裂缝较为发育,裂缝主要发育低角度未充填的裂缝,证实了测井资料是检...  相似文献   

11.
T油田F油层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浅水湖盆中一套特殊类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物性较差,为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影响,目前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裂缝反向水淹,层间差异大,层间和平面矛盾突出。通过开展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储层裂缝方法的研究,搞清了储层的裂缝发育状况,裂缝发育程度向定量化方向迈进了一步,为搞清储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测井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在裂缝识别中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目前一般性资料当中能够对裂缝的孔隙度、张开度等数据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定量和估算,文章中主要将最新的FMI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一个实际的应用,从而能够将裂缝层的各项数据进行了一个数值的还原,根据数值的考量来确定裂缝的走向和倾角,从而更直观准确的获得裂缝识别的资料来令测井解释的精度获得极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油气储层产能评价与预测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提高勘探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又可以为开发的部署与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本文旨意在分析常规测井对产预测的基础上,让研究人员可以分析各种公式找出最适合本地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识别碳酸盐岩的裂缝过程具有一定的困难,例如碳酸盐岩的发育就异常的复杂,并且非均质性强,还有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宏观的研究岩心裂缝,借助一些显微设备做微观实验的研究和对裂缝综合识别的常规测井还有环境的影响因素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那么怎样识别碳酸盐裂缝的发育呢?我们要考虑它裂缝的发育带、岩层的分布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识别碳酸盐岩裂缝的方法以及如何描述的研究。介绍了当前发展形式下对碳酸盐岩的识别方法,通过实际应用,这些方法识别效果非常不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在裂缝不发育层段,通过对孔隙度测井系列(声波测井、中子测井、密度测井)测得的三孔隙度进行一致化处理,引入裂缝指示特征系数,根据天然裂缝、诱导缝对三孔隙度的响应不同,裂缝指示特征系数也不相同的特点,进而达到识别裂缝类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等手段,对研究区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应用双侧向电阻率差异法判别储层裂缝状态,同时应用成像测井资料确定火山岩储层裂缝宽度、长度、密度及孔隙度等参数。将成像测井与双侧向电阻率差异法判别的裂缝状态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成像测井判别裂缝与岩心描述裂缝比较一致,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站油田是大庆西部外围复杂裂缝型油田,注水开发后油井多层多方向裂缝性见水,没有明显的见水方向,且见水后含水上升快,注水调整效果差。虽然应用了岩芯观察、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无源微地震法、注示踪剂等多种手段来研究裂缝,但这些技术都无法解决全油田单井单层裂缝发育的问题,且价格比较昂贵。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裂缝模式识别技术,用测井系列中反映最灵敏的微电极曲线和高精度声波曲线的变化和变化趋势形成电阻率裂缝指数和声波裂缝指数,以指数变化的不协调性总结出5中裂缝识别模式,最后用已有准确资料进行单井单层校对,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好的符合性。因此,应用该项技术,解释了新站油田所有单井单层裂缝,搞清了平面和纵向上裂缝分布规律。根据裂缝发育程度,结合油田各区块不同的地质和开发特征,制定了不同的开发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大403区块实施整体周期注水,该区块夹层裂缝特别发育,构造位于两条断层夹持的构造圈闭内,针对构造低部位发育边水、高部位多井裂缝性水淹的矛盾,开展内部周期注水,外侧连续注水,改变区块压力场分布,共实施7口井,实施后,地层压力由14.03MPa稳定在14.07MPa,区块自然递减率少上升1.7个百分点。应用该项技术有效的治理和利用了裂缝,为油田下步增效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单井单层裂缝识别,解决了以前无法落实单井单层裂缝发育问题。根据裂缝识别成果,在新站油田开展了区块调整内外压力场分布的周期注水、层段调整等措施,有效的治理和利用裂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油田下步增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测井是新型测井方式,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可以可确定束缚水体积、可动流体体积、毛管束缚水饱和度等储层参数,本文主要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识别天然气,采用核磁共振测井中的位移谱、T2对数平均曲线和回波比曲线对天然气的识别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页岩裂缝的情况和页岩气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这就需要对页岩裂缝进行有效的测井识别和评价,但是,这也正是工作中一直存在的难点。对于页岩来说,其储层中的裂缝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储层有效的孔隙度以及渗透率,同时还控制着岩气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平行层面缝和低角度斜向缝在双侧向电阻率测井上常表现出负差异,声波时差增大或出现周波跳跃现象,密度测井在极板碰到裂缝时会明显降低;近垂向缝在双侧向电阻率测井上表现出明显的正差异,声波时差变化不大,密度测井明显降低且起伏不平。成像测井是识别裂缝的有效手段,低角度斜向缝在成像测井图上表现为暗色正弦曲线,近垂向缝则表现为与井轴夹角很小甚至平行的暗色线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