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页岩气井和典型剖面的资料,分析了不同笔石带页岩的沉积环境、厚度等特征,明确了五峰组下部WF2—WF3笔石页岩段(奥陶纪凯迪阶晚期447.62~445.16 Ma)、五峰组观音桥层WF4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页岩段(奥陶纪赫南特阶早期445.16~444.43 Ma)和龙马溪组底部LM1—LM4笔石页岩段(奥陶纪赫南特阶晚期444.43~443.83 Ma和志留纪鲁丹阶早中期443.83~441.57 Ma)3个层段的沉积环境、岩性和厚度特征,分析了页岩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1五峰组下部WF2—WF3笔石页岩段沉积期,研究区主体上受广西运动的影响较小,沉积环境为广海深水环境,主要沉积了黑色页岩,沉积中心发育在黔东北—川东北和川南2个区域,沉积中心最大厚度为4~6 m。2五峰组观音桥层WF4笔石页岩段沉积期,受全球海平面下降和广西运动增强的影响,研究区沉积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川中古隆起、黔中古隆起和江南—雪峰古隆起进一步扩大,沉积盆地面积减小,沉积环境变为以浅海碳酸盐生屑滩沉积为主,少量深水沉积环境为辅(仅分布在川东—川东北地区的石柱—涪陵—巫溪一带和川南地区的长宁—永川一带),浅水沉积物以富含赫南特贝的灰岩、泥质灰岩等沉积为主,深水沉积物主体为含赫南特贝的灰质泥岩、页岩沉积。3龙马溪组底部LM1—LM4笔石页岩段沉积期,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广西运动的控制沉积范围比观音桥层沉积期大,主体为滞留的深水沉积环境,沉积了厚度较大的LM1—LM4笔石页岩段黑色页岩,最大厚度超过20 m。进一步分析了川中古隆起、黔中古隆起及江南雪峰古隆起对黑色页岩的控制作用,探讨了自流井水下高地/隆起、华蓥山水下高地、丁山水下高地和湘鄂西水下高地/隆起对黑色页岩沉积与保存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水成因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14  
塔河油田及邻区主要油气储层的地层水以高矿化度为特征,长期以来多数人认为这类地层水代表了互不沟通的深层封存环境的产物。该文通过对该区地层水的系统采样分析,从地层水的组成特点及所反映的成因环境,提出:a)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水具有反向化学剖面的特点,高矿化度与溶滤地层中的岩盐有关;b)氢(δD)氧(δ18O)同位素明显偏轻,δD最大为-42.0‰,最小值为-66.0‰,δ18O最大值为2.7‰,最小值为-6.0‰,反映出地表水渗混溶滤成因的地层水;c)通过对比研究区内地层水的主要受地表水渗流,溶解地层中的NaCl,而形成高矿化度地层水。塔河油田及邻区是一个水文地质环境相对活跃的地区,因此,对该地层水的成因环境对该区油气的运聚、保存条件的影响需进一步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南海盆地及邻区CO2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对南海盆地CO2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根据CO2气体的δ13C和伴生的稀有He同位素特征,将CO2分为2大类4种类型,即有机类和无机类,无机类又进一步分为壳源、幔源和壳-幔混合3种类型.研究表明,南海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西部CO2气藏以无机类壳源型为主,可有少量有机类以及无机类幔源型和壳-幔混合型;南海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和中国东部等地区CO2气藏以无机类幔源型为主,可有少量有机类以及无机类壳源型和壳-幔混合型;而北部湾盆地以有机类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叙述了应用地面重力资料,以周边的地震资料做为控制,组构逼近拟合函数值。应用表明,拟合出的最佳反演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对南海盆地CO2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根据CO2气体的δ13C和伴生的稀有He同位素特征,将CO2分为2大类4种类型,即有机类和无机类,无机类又进一步分为壳源、幔源和壳-幔混合3种类型。研究表明,南海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西部CO2气藏以无机类壳源型为主,可有少量有机类以及无机类幔源型和壳-幔混合型;南海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和中国东部等地区CO2气藏以无机类幔源型为主,可有少量有机类以及无机类壳源型和壳-幔混合型;而北部湾盆地以有机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7.
中扬子及邻区层序地层与原型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扬子及邻区原型盆地可划分为 9个大层序,其中,1~6大层序由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组成;第 7大层序为早、中侏罗纪的陆相沉积;第 8大层序为晚侏罗世的前渊沉积;第 9层序为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的伸展盆地。震旦纪,中部地区为台地相环境,向南为浅海陆棚环境,向北以陆表海为主;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为典型的大陆边缘盆地;中、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为裂谷盆地发展阶段;泥盆纪至石炭纪该区发生广泛海侵,与华南海域和太平洋海域多处相连;二叠纪至早、中三叠世为原型盆地的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分隔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勉略古洋盆向东打开,扬子北缘由前期的区域性隆起转变为向北加深的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经历了两次幕式旋回,巴东组沉积时期盆地沉降缓慢,九里岗组沉积时期则较快;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早幕 (早侏罗世)沉积缓慢,晚幕 (中侏罗世)快速沉降,以水下沉积作用为主;晚侏罗世可划分为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早期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晚期强烈;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盆地范围缩小,以湖泊、河流体系为主。由此,中扬子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 4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具有幕式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8.
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厘清成岩作用对页岩气储层的影响,以川南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岩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背散射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合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Ro)、岩石热解、伊利石结晶度等分析,划分出成岩阶段,明确了成岩演化特征。在埋藏成岩过程中,页岩气地层经历了无机和有机成岩作用的共同改造,无机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有机成岩为有机质的生烃演化作用,二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成岩演化已达到晚成岩阶段,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1快速压实阶段;2弱溶蚀-压实阶段;3弱溶蚀、胶结阶段;4弱胶结、交代阶段。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孔隙演化可分为早期原生孔隙大量、快速丧失阶段和中晚期次生微孔隙、微裂缝形成阶段。中成岩A期的弱溶蚀、胶结阶段中的黏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生烃的协同作用是页岩气储层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南海周边陆区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分布及沉积相特征与板块碰撞拼合有关。南海北部陆区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 ,特别是海相地层的分布与哀劳山—红河早印支期缝合带有关。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有海相地层 (浅海海湾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 )分布 ,而中、上侏罗统及白垩系为陆相地层。南海西部陆区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 ,特别是海相地层的分布与昌宁—孟连—劳勿—文冬晚印支期缝合带有关 ,致使中南半岛西部、云南及西藏羌塘地区在晚三叠世—白垩纪时期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 ,即中、晚三叠世沉积海相地层 ,其后地壳普遍隆起 ,海水退却 ,陆地范围扩大。南海南面的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 ,东面的菲律宾、台湾岛以及南海东北部中生代地层的分布 ,与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印尼巴里散缝合带、加里曼丹卢帕尔缝合带、菲律宾巴拉望缝合带有关 ,这些缝合带的缝合时间是晚白垩世—早第三纪 ,以致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为深海硅质岩及浅海灰岩地层 ,其后地层为陆相地层。台西、台西南和礼乐等 3个盆地的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一般为中等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 ,成熟度中等 ,以产气为主 (已在台西南盆地下白垩统钻获天然气 ) ;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一般较高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 ,但烃源岩成熟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矿物组分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33条露头剖面和1口钻井岩心资料,结合显微镜、背散射、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川南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黑色岩系矿物组分与TOC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矿物组分对其TOC有一定的影响,硅质型页岩的TOC最高,其次为黏土质型页岩,碳酸盐质型页岩TOC最低。研究区硅质型页岩最为发育,石英和黏土矿物分别以生物和碎屑成因为主,而碳酸盐矿物主要为自生类型。在有机质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有利烃源岩矿物组分的基本评价标准,对页岩气有利分布区进行了预测。从绥江向NE方向至石柱为页岩气有利区,其中武隆―彭水地区(I1)、赤水―习水地区(I2)、隆昌―永川地区(I3)以及绥江―水富地区(I4)为页岩气最有利区;长宁―叙永地区(II)为页岩气次级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了下扬子地区的磁异常特征;应用小波分析技术,从观测的磁异常中分解出了区域磁异常;利用该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探(MT)反演的高阻基底特征和磁异常的矩谱法反演结果,确定了结晶基底的空问展布及地球物理特征(电性及视磁化强度的分布等),结合钻孔、周边和地表地质资料,对下扬子区基底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依据磁法和MT资料给出了基底单元划分图。  相似文献   

12.
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重磁资料的平面与剖面分析处理和正反演计算,依据盆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采取了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思路和解释方法,对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并对盆地内的断裂展布和局部异常作了划分和分析解释,提出了新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石油重磁界面反演中,Parker-Oldenburg法的应用条件是界面连续。我国南方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界面不连续,通常采取重磁场分区策略来满足ParkerOldenburg法的要求。针对地质单元为不规则多边形这一特征,提出了多边形分区提取重磁数据的方法。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判定点和射线位置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从原始重磁场中按多边形范围提取各个多边形分区的位场数据。应用该方法,对某碳酸盐岩地区的重磁数据进行了多边形分区提取;然后在每个多边形内应用Parker-Oldenburg法反演出各单元的基底深度;最后通过拼接,获得了整个区域的基底界面。  相似文献   

14.
以苏北第三系油气田为已知区 ,应用NOAA气象卫星油气遥感技术 ,对江苏东部及相邻海区NOAA气象卫星资料进行了建模处理 ,并对该地区的油气遥感异常带 (异常密集区 )进行了解释与划分 ,其结果不但揭示了江苏东部及相邻海区第三系油气田的分布信息 ,而且还揭示了该地区碳酸盐岩的油气分布信息 ,同时也得到了油气化探资料的证实 ,从而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选区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磁性界面与密度界面分布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盆地的分布以及定量或半定量地了解沉积厚度.根据相关资料,结合重磁系列图件和解释图件,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盆地(洛阳-伊川地区、周口坳陷、合肥坳陷、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进行了分析,其中重力和磁场的界面深度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的基于重力"剥皮"的变密度多界面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弥补了用单一物探方法难以探测沉积盆地盐膏层的不足。该技术采用重力"剥皮"法获得由盐膏层引起的剩余异常,据此成功地反演出了东营凹陷盐膏层的顶面深度和等效厚度。推断解释东营凹陷盐膏层由10个规模较大的盐膏体组成,呈北东向的扇状展布,顶面埋深 1700-3700m,北部埋深较大,南部埋深较小。反演结果与实钻误差仅为2.96%。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ern Xinjiang, a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y. Through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in the study area,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magnetic anomaly by reduction to the pole were separated. Th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across multiple scales were extracted;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y at different scales were calculated. Finally, the features of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s,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origins of thes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al negative gravity anomaly in the Turpan-Hami basin and the Santanghu basin was mainly caused by Cenozoic and Mesozoic strata; the regional positive magnetic anomaly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regional positiv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resulted from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substanc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Junggar basin. While the regional positive gravity anomaly was mainly caused by Pre-Mesozoic strata, and the regional negative magnetic anomaly by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intermediate acid rocks in the Bogeda-Harlike folded zone and the Jueluotage anticlinorium. The regional negativ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active zone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were mainly caused by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intermediate acid rocks.  相似文献   

18.
合肥盆地重磁资料处理及重磁震联合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肥盆地自1958年开始历经3次区域普查,近年来胜利油田又加大了对该盆地的投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非地震勘探——覆盖全盆地的高精度重磁、化探及纵横贯穿全区的8km×8km二维地震测网与8条电法剖面。作者针对该盆地的勘探现状,利用丰富的重磁电资料,打破以往常规处理的模式,重点进行了重磁资料的目标处理,快速准确地提取了该区区域构造、局部构造及断裂的重磁异常信息和电性特征,并绘制了相关图件,为合肥盆地的油气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翔实的依据,并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合新区勘探的重磁处理新思路;同时,针对合肥盆地物性数据欠缺但物探资料丰富的特点,创立了不依赖物性参数的统计推断反演方法,综合全区31条地震测线资料和全区重磁数据建立起统计关系式,反演计算出其印支面埋藏深度,成功地绘制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印支面构造图,细致刻画了地震测网未涉及区域的构造分布形态;另外,应用LCT软件对HF-700、HF-340进行了重磁电震的联合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处理航磁找油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认为,含油气沉积岩因长期油气的渗透作用而形成的磁异常是一种二次磁化场。利用人工神经网格方法对高精度航磁资料的处理,可以寻找到这种二次磁化场。此法选择磁异常强度、磁异常宽度、化极前后磁异常形态比和磁异常梯度作为表征磁场的控制变量,对PFW油田的航磁资料进行了模式识别处理,识别结果的正确率达到87%。  相似文献   

20.
苏皖沿江带展布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与燕山期构造活动所造成的大规模岩浆喷溢、侵入和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根据火山岩盆地勘探地球物理资料,关注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深部构造—热作用及其地质响应,探讨沿江一带火山岩盆地内部勘探、发现非常规新能源的可能性,进而展望火山岩盆地无机气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