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海洋污损生物防治技术及装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增加附着基体的摩擦阻力,甚至对基体的腐蚀产生影响。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过程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同时在粘附界面存在多种粘结作用。材料学、防污涂层、电化学、电解技术、超声波和紫外照射等技术是目前海洋污损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在石油平台常用物理除污装置进行防污,而电解防污装置则在船体、管道等的污损生物防治中广泛使用。对海洋环境无污染、防污时间长、防污效果明显、经济是海洋污损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趋势,装置设计简单、易于操作、能耗低则是防污装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船舶附着海生物后,明显增加表面摩擦阻力、增加油耗及进坞维修次数、船舶海水系统及阀门污损,导致流速降低,甚至堵塞,缩短了船舶寿命,严重降低了航运公司的效益以及舰船的战斗力.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水产养殖、海防、航运、以及海滨电厂等的发展,海洋生物的污损所带来的危害越发突显出来.因此,人们期望用简单而有效地方法来控制海生物的附着.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物防污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污损是指在材料表面形成的不利于材料自身性能的各种沉积,包括无机沉积、有机沉积和生物附着。由生物附着引起的污损称生物污损。生物污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人类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尤其是海洋生物污损。比如海洋生物在船舶底部附着生长引起行驶阻力增大和生物腐蚀。一种海洋生物在另一种海洋生物表面的附着生长,能够引起另一种海洋生物的疾病、甚至死亡,这在水产养殖领域危害很大。因此人类千百年来在不断  相似文献   

4.
舰船长期在海洋中行驶,受到海洋生物的污损,会增加舰船航行的阻力,增加燃油消耗。本文介绍了海生物附着特点和机理以及防海生物污损材料的研究现状。低表面能涂料是当前广泛使用的防污材料,其利用自身表面能低的性质使海生物在舰船上的粘附力下降,进而达到防污损目的。超疏水材料和仿生材料在自清洁、防腐蚀等方面所展示的独特性能,已成为防污损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综述分析防污材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防污损材料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合成具有溶蚀性能的丙烯酸基体树脂,用该树脂制备中期效短期效溶蚀型海洋防污涂料。方法 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具有溶蚀性能的丙烯酸基体树脂,用该基体树脂配以市场价格较便宜性价比较高的有机类防污剂代森锌、吡啶硫酮锌、敌草隆等,颜填料,助剂等制备溶蚀型海洋防污涂料。通过实海挂板试验、耐淡水浸泡测试、涂层微观样貌对涂层进行表征。结果 丙烯酸基体树脂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控制在25 000左右较为合适,即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110 ℃,引发剂用量为4份时较为合适。羧酸单体的含量为25%~30%时,基体树脂具有较好的溶蚀性能。制备的溶蚀型防污涂料经24个月实海挂板试验验证,具有优异的防污期效,经过12个月淡水浸泡,涂层不起泡、不脱落。防污涂层表面微观样貌表征,基体树脂的溶蚀性能,防污剂溶出后,涂层表面粗糙度增大,表面留有孔洞。结论 该溶蚀型防污涂料具有优异的防污性能,能够防止海洋附着生物对船底和其他海洋设施的污损,可适用于中小型渔船对短期效海洋污损防护需求。  相似文献   

6.
新型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在网箱网衣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航  王鲁民 《表面技术》2006,35(6):65-66,71
将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应用于养殖网箱网衣中,将氟化物、辣椒素作为添加剂加入树脂基体中,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达到防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效果.将试验网衣进行浅海挂网试验,试验网片被吊挂在试验海区生产网箱之间,通过每月吊挂一块新空白网片的方法来调查不同季节附着生物的种类和附着情况;每月一次定期对试验网片进行附着情况检查、拍照及称重,并进行试验海区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证明这种新型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具有极佳的防污效果.进一步讨论了防污涂料的防污效果及影响防污效果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钛合金耐海水腐蚀性能好,但是在海水中容易在合金表面生长海生物。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防止海生物污损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防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方法常用的有十几种:如涂刷防污漆、电解海水生成次氯酸盐、电解重金属法、机械清除法、过滤法、加热法、超声波防污等方法。本文从钛及钛合金防污技术概述、国内外钛及钛合金防污技术现状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大家有一个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金属防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人类为防止海生物对舰船和海洋设施的危害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因为船舶附着海生物后,将明显地增加表面摩擦阻力,降低船速,增加燃料消耗,增加进坞维修次数;浮标因污损而须经常更换;声纳罩污损会降低灵敏度;海水进水管路(包括冷却系统管路)、接头和阀门污损,导致流速降低,甚至堵塞,还会加速腐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现场检测了坞修海鸥浮码头尾舵舱、船体和船头的污损生物,共检出8类30余种生物。优势种为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首次发现粗胞苔虫Scrupocellaria sp.,物种多样性顺序为船头>尾舵舱>船体。尾舵舱口污损最严重,此处重叠附着厚度达15 cm,硬壳类污损生物覆盖面积百分比达70%。讨论了季节因素、船体结构、海水流动状态和阳光照射对污损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将检出的污损生物分成硬壳类群、被覆类群、直立类群和藻类群4类,根据硬壳类附着面积大小给出污损程度的量级并绘出了浮码头的生物污损图,对促进非生物专业科技人员的交流、防污标准的制定及污损生物生态数学建模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钛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导致其在海水管路应用中面临着严重的海洋生物污损问题。分析了钛材表面污损生物附着机理及附着规律,分别介绍了微生物污损与宏生物污损对钛材的影响,阐述了国内外钛制管路常用的防污技术及其特点,并指出了钛制管路污损防除技术的研究方向:(1)掌握污损生物在钛材表面的附着规律及与钛材界面的作用机制,以助于防污技术的研究;(2)开发无毒、节能、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防污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污损是舰船安全服役的重大威胁。我们根据海洋生物污损防护方法的原理分析,综述了舰船装备防海生物污损的应用体系与技术现状,对未来舰船装备防海生物污损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分析,展望了舰船长效防海生物污损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海洋污损生物对碳钢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国产碳钢(A3,3C)在我国黄海、东海、南海三个海上实验站八年实海经验的结果,从污损生物附着和碳钢腐蚀的结果看出,污损生物可降低碳钢平均腐蚀率,但促进局部腐蚀;在污损生物活跃的东海、南海近岸海域,一年后碳钢表面100%附着,腐蚀速率稳定在一定址。  相似文献   

13.
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方法概述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污损生物对船舶等海洋结构物的污损已经成为人类从事海洋开发活动的一大障碍.本文综述了污损生物附着机理及其危害,介绍了当前工程应用和研究中的主要防污损技术:物理防污法、化学防污法和生物防污法.分析了各类防污方法的防污机理及优缺点,展望了防污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南海油田W12-1平台水下钢结构腐蚀与防护检测情况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南海W12-1平台物检中的水下钢结构物的腐蚀污损和阴极保护系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讨论,重点讨论了附着生物的附着厚度、电超声波测厚仪测出平台主桩腿的腐蚀率、牺牲阳极的污损原因及由此可能造成的失效结果。  相似文献   

15.
首先详细论述了生物污损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总结了生物污损对海洋装备服役的危害,并明确指出船体表面污着生物附着问题已成为阻碍船体表面减阻技术研究的一大难题。众多研究表明,研究表面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实现表面的高效防护与减阻是海洋装备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调控表面的形貌参数和物理化学性能,如润湿性等,以及研发抑制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研制合适的防污剂,是当前两种主要研究思路。依据上述思路,基于海豚、鲨鱼柔性皮肤快速游动的减阻原理,考察常见防污涂层(聚氨酯)这种柔性表面,引入织构减阻。考察柔性表面及织构化参数在服役条件下对减阻行为及防污着生物附着的双重调控,有望实现海洋装备在服役工况下的节能降耗。最后展望了结合抗生物附着的细菌及其天然代谢物镶嵌、接枝到海洋装备表面,从而实现驱避和对抗污着生物附着功能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船舶防污涂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污这3种目前常见的船舶防污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污损释放型防污涂料、导电防污涂料和硅酸盐防污涂料。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将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相结合的污损释放型防污涂料是未来最重要的防污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环境中多种污损生物,如藤壶、藻类、牡蛎、贻贝等在船舶外壳、海洋建筑物、养殖网箱等表面上无选择性地大面积粘附或沉积的现象很普遍。海生物污损会增加船底粗糙度引起船舶航行阻力增加、能耗与排放加剧,加速海洋设施、建筑等结构件污损腐蚀而显著缩短它们的寿命,导致养殖网箱、定置捕捞的网衣等网孔、管道堵塞,损坏海洋仪器、导致仪器传动机构失灵、信号  相似文献   

18.
海洋污损生物对船壳浸水表面的危害十分严重,基于表面微结构的防污技术是一种绿色防污方法,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任何危害,近些年来得到了重点研究。文中分析了自然界中多种具有自清洁能力的动植物的表面微观结构特征;总结了表面微观结构防污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阐述了几种现有的微观结构防污理论模型:ERI模型、纳米力梯度模型以及SEA模型。对当前常用的微米级结构、纳米级结构以及微纳复合结构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微结构表面防污性能常用评价方法:实船试验方法、浅海浸泡试验方法、接触角试验方法、附着力测量试验方法以及生物附着试验方法。基于细菌、石莼孢子、硅藻和藤壶金星幼虫等典型海洋污损生物,对表面微结构的防污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深入研究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机理和表面微结构的防污机理,进而建立表面微结构的设计基准。多尺度微纳结构的快速精准加工和完善防污性能评价体系,是表面微结构防污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青岛防腐防污材料试验海域,初步进行了空白载波片、加干扰素载波片、加涂料层载波片、贴塑料膜的载波片的污损生物研究。利用NIKONSM21000体式显微镜、LEICADM4500B显微镜、LEICAM165C显微镜、NIKON显微镜与KH-770/KH-1300三维数字显微镜分别对小型污损生物、微型污损生物施行镜检和初步探讨,发现了该港湾微型污损生物群落形成过程与组成结构的变化及其成员的生态变化特征、检测方法、微型群落优势种顺序;发现了该海域材料入海初期阶段微小型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变化,初步得出污损由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到后生动物的污损顺序。  相似文献   

20.
使用腐蚀电位、线性极化电阻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海水环境中Cu~(2+)对Bl0铜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中一定浓度的Cu~(2+)能够增大B10铜合金腐蚀速度。加入的Cu~(2+)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沉积在基体金属、腐蚀产物膜表面。沉积的铜和基体金属形成电偶电池,铜膜为阴极,基体金属为阳极,增大基体金属腐蚀速度。所以当海洋结构中具有B10铜镍合金结构时,必须控制海水中电解铜离子浓度,在控制生物附着与污损的同时避免诱发铜合金电偶腐蚀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