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部分工业类母线负荷波动较大,传统点预测方法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分位数回归(QRLSTM)组合的母线负荷日前区间预测模型。首先,针对工业类负荷功率的高频波动,采用去噪自编码器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利用基于时间分布层封装的一维CNN网络进行负荷特征提取和压缩,以提升整个模型的学习效率;最后,建立含有注意力机制的QRLSTM模型进行特征学习,得到不同分位数下的负荷区间预测结果。对工业类和居民商业类2种典型的220 kV母线负荷进行了负荷日前区间预测测试,并与常规的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获得的预测结果总体上区间覆盖率更大、区间平均宽度和区间累计偏差均更小,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力负荷序列波动性和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排列熵和改进金豺算法优化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重构原始负荷序列,再采用排列熵理论对分解后的子序列进行熵值重组;然后,利用改进金豺算法对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对每个子序列建立预测模型;最后,组合各模型结果得到最终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与真实值拟合度更好。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风电功率序列波动性并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SSA-VMD-SE-KELM和蒙特卡洛法的组合风电功率区间预测模型。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后的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将功率序列分解为理想数量子序列,通过计算样本熵(SE)对其重构,得到新子序列分别建立核极限学习机(KELM)点预测模型,叠加各点预测结果得到最终点预测结果及功率误差序列,使用蒙特卡洛法随机抽样得到对应置信度下的预测区间。以实际采集到的历史数据为例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此模型所得功率预测区间紧密跟随风电功率变化趋势,其区间覆盖率更高、平均宽度更窄。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风速预测方法大多是确定性的点预测,无法描述风速的随机性。针对该问题,建立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蝙蝠算法-相关向量机(BA-RVM)的短期风速区间预测模型。对原始风速序列进行变分模态分解获得多个子序列;采用样本熵(SE)算法对子序列进行重组得到3类具有典型特性的分量;对各分量采用相关向量机算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缩小区间范围,引入蝙蝠算法(BA)对预测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将各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叠加求和得到一定置信水平下总体的区间预测结果。实际算例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区间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和区间覆盖率更高,区间宽度更窄。  相似文献   

5.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分布式电源和用户侧行为的多样性使母线负荷稳定性不足,对负荷短期预测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序列分解的母线负荷降噪预测方法,将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的构造与分解规则应用到母线负荷序列分解中,针对序列分解后的余项,利用局部加权回归方法进行平滑处理,实现母线负荷降噪预测。基于某地区母线负荷有功功率实测数据,构建循环神经网络对降噪后的母线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去除母线负荷序列噪声,序列趋于光滑且保留了原始母线负荷序列的特征,具有优良的预测曲线和精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精准的短期负荷预测是实现电网精益化运行和管理重要保障,但存在短期负荷波动性强、负荷预测关键影响因素选取困难等精准预测难题。本文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将原始电力负荷数据分解为多个子序列,挖掘短期负荷波动特征的同时避免模态混叠问题,提出复合变量选取算法分析筛选影响负荷波动的关键因素,有效去除预测干扰信息并进一步简化预测模型的复杂度,通过兼顾数据短期依赖和长期依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对各子序列进行预测,并将各子序列预测结果进行叠加实现最终的短期负荷预测,据此建立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复合变量选取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选取2019整年长沙市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算法在复杂外部影响因素下,能准确筛选负荷预测的关键影响因素,相比传统预测模型,提出模型结构更简单、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张林  刘继春 《中国电力》2021,54(3):132-140
准确的短期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短期负荷预测研究表明,与点预测相比,负荷的区间预测可以更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EEMD-SE和PSO-KELM的短期负荷区间预测方法。首先,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将原始负荷序列分解为一系列的子序列;然后,通过样本熵(SE)对各序列进行计算,量化序列的复杂程度,将SE值较小的序列进行重构;最后,通过粒子群(PSO)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输出层权重,建立预测模型,并对各序列进行区间构造。采用南方某市不同季节的实际负荷数据对所提模型进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区间可靠性以及宽度上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风电功率概率预测是分析未来风电功率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提高风电功率概率预测精度,文中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与改进门控循环单元分位数回归(QRGRU)的超短期风电功率概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VMD将原始风电功率序列分解成不同特征的模态函数;然后,对每个模态函数分别建立基于QRGRU的概率预测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网络结构约束作为目标函数的惩罚项,改进QRGRU权重在迭代修正过程中的平稳性;最后,在不同分位数条件下叠加各个模态函数预测值,并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得到未来风电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结合某风电场实测数据开展具体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兼顾区间覆盖率,减少区间宽度,在不同预测步长中均能表现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单一模型在进行超短期负荷预测时会因负荷波动而导致预测精度变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对原始负荷序列进行分解,得到一系列的子序列。其次,分别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优化后的深度极限学习机对每个子序列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改进Q学习算法对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预测结果和深度极限学习机的预测结果进行加权组合,得到每个子序列的预测结果。最后,将各个子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求和,得到最终的负荷预测结果。以某地真实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模型较其他模型在超短期负荷预测中表现更佳,预测精度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分解的支持向量机母线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母线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母线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分解算法将目标负荷序列分解为若干个不同频率的子序列,通过分析各个序列的特征规律,构造不同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各分量分别进行预测,再将各分量预测值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预测值。对某一区域内15条母线进行预测,采用平均日母线负荷准确率进行评价。与单独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应用所提方法提高了962点的预测效果,占总预测点数的66.8%;全系统的准确率由93.5%提高到了95.1%。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强、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改进松鼠觅食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improved squirrel search algorithm optimization 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ISSA-KELM)的预测模型。首先,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将光伏发电功率数据进行聚类,得到不同天气类型下的相似日样本。其次,利用VMD对原始光伏发电功率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得到若干个规律性较强的子序列。然后,对不同子序列构建KELM预测模型,并使用ISSA优化KELM的核参数和正则化系数。最后,将不同子序列的预测值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结合实际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VMD-ISSA-KELM模型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均能得到满意的预测精度,且明显优于其他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风电点预测算法无法对风机出力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波动性做出定量描述,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高斯过程(GP)的区间预测方法,其意义在于能预测一定置信度下的短期风电功率波动区间。该方法利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将风功率序列分解为一系列不同带宽的模态分量以降低其非线性,对全部子模态分别建立高斯过程模型,最后叠加每个子模态预测结果得到风功率的置信区间。算例结果表明,与其他常规分解算法相比,该组合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和预测区间覆盖率,减小预测区间宽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VMD和双重注意力机制LSTM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双重注意力机制长短期记忆(LSTM)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针对光伏功率信号的波动性和非平稳性,利用VMD将光伏功率输出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分量,使用LSTM对各分量进行预测,并在LSTM基础上引入特征和时序双重注意力机制。为自主挖掘光伏功率输出与各气象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避免传统方法依赖于专家经验关联规则阈值的限制,引入特征注意力机制实时计算各气象特征量的贡献率,并对特征权重进行修正;同时,为挖掘当前时刻光伏功率输出与历史时序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引入时序注意力机制自主提取历史关键时刻点信息,提高长时间序列预测效果的稳定性。基于中国西南某实际光伏发电站数据进行预测实验,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短期电力负荷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其预测的准确性对于提升供电可靠性、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确定性预测不能反映未来负荷波动的弊端,基于“点预测+区间估计”的思路提出了一种短期负荷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负荷序列分解为多个模态分量,并根据不同序列样本熵的计算结果将序列进行重构以降低运算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分量分别构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得到未来负荷点预测值。基于此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预测误差的分布进行估计,进而结合点预测结果实现未来短期负荷的区间预测。通过将此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实现更低的点预测误差,同时在区间预测中也表现出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监测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趋势及其指标异常波动,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相对能量熵和自回 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的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趋势动态预警方法。 方法利用 VMD 对滚动轴承寿命数据进行分解,得到有限带 宽固有模态函数(BLIMFs);对该 BLIMFs 分量的能量进行相对熵分析,提取滚动轴承性能退化特征,得到 VMD 相对能量熵的轴 承性能退化评估指标;该相对能量熵值作为输入供 ARMA 模型进行动态回归预测。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监测滚动轴 承性能退化趋势、指标的异常波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升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对于指导电力系统的生产计划、经济调度以及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利用VMD算法将负荷序列分解成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每个IMF结合LSTM进行预测,将各部分预测结果叠加得到VMD-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相比单一LSTM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组合LSTM预测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提升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短期负荷序列的非线性以提升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阶段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PSO-SVR)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第1阶段采用VMD优化和预处理原始负荷序列,分解获得多个较为平稳的模态分量。第2阶段利用相空间重构优化重组各序列分量,并针对各分量分别建立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预测模型。第3阶段将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用于优化SVR模型内部参数,便于更好地进行训练和预测。最后累加所有序列的预测值,实现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取得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传统点预测方式难以量化光伏发电功率不确定性的问题以及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滚动匹配预测修正模式的光伏区间预测方法.通过结合小波能量的谱聚类方法对历史光伏数据集进行聚类,构建不同类别的模型输入和区间输出并采用宽度学习系统进行训练;建立不同类别、不同置信区间、不同预测功率区间的stable误差分布,并结合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