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脂质与淀粉相互作用及其对淀粉性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淀粉是食品重要成分,在食品体系中起到提供热能与影响质构作用,在蒸煮、焙烤等加热过程中,淀粉粒开始吸水膨胀,淀粉性质发生变化。淀粉中脂质或外加入脂质在淀粉加热过程中,影响淀粉特性变化;脂质存在会使淀粉溶胀性和溶解性降低,改变糊化温度和热焓,对淀粉流变性质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甘油为增塑剂制备淀粉膜,研究了月桂酸添加方式对甘薯淀粉及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淀粉进行方法 I (加热后添加月桂酸)处理时,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分布在淀粉颗粒表面和内部,而对淀粉进行方法 II (加热前添加月桂酸)处理时,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主要分布在淀粉颗粒表面;方法 I 和方法 II 处理后的淀粉在热分析图中均出现了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熔融峰;随着月桂酸的加入,淀粉糊各特征点黏度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加入月桂酸后,淀粉结晶度降低,在 2θ = 20.15° 处均出现了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特征衍射峰;加入月桂酸后,淀粉膜表面变得平整,断裂伸长率降低,而抗拉强度和接触角变大;与方法 I 相比,方法 II 更适宜制备淀粉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不同直支比的玉米淀粉和硬脂酸为原料制备了三种不同的淀粉-脂质复合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淀粉-脂质复合物外部形态、晶体结构、抗消化性、缓释性等进行了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与原淀粉相比,复合物的体积增大,同时表面凹凸不平。红外光谱证明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同时氢键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复合物的形成使得晶体构象变为V型结构。普通玉米淀粉(normal)及高直链玉米淀粉(G60)在处理后快消化淀粉(RDS)含量减少,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增加,抗性淀粉(RS)含量增加,其中抗性淀粉含量分别达到52.0%和52.4%。硬脂酸在复合物内的释放分为两个阶段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并且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复合物对于硬脂酸的缓释能力。本文可为进一步提高直链淀粉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面制品是食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筋蛋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组分。在加工过程中,面筋蛋白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赋予面制品良好的质构和风味。面制品加工中常用的冷冻、油炸、发酵和挤压等4种加工技术,显著影响着面筋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巯基与二硫键的相互转化、变性和降解,进而影响面制品的品质。作者主要综述了加工技术对面筋蛋白性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月桂酸(lauric acid,LA)与脱支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之间形成的复合物(DHA7-LA)的结构和对体外酶消化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方法比较处理前后DHA7-LA的长程-短程分子有序性和复合物的相转变温度.结果发现,经过200 MPa~500 ...  相似文献   

6.
淀粉中的直链淀粉由线性分子组成,具有螺旋结构,在适当的条件下脂质等小分子客体可以进入疏水螺旋空腔内,进而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能够改善淀粉的一些功能性质,如可以降低淀粉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淀粉的稳定性、延缓淀粉的老化、减缓淀粉的消化、制备新型淀粉等.目前,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研究为淀粉基物料提供新的应用平台.该文主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处理对淀粉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超高压作用对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晶结构变化、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及糊化动力学等方面的影响,指出应用超高压技术对淀粉进行改性并提高其功能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igh-Amylose Maize Starch,HAMS)与四种饱和度不同的脂肪酸为原料,制备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研究不同复合物体外大肠发酵特性及菌群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除淀粉-油酸复合物(34.87%)外,形成的复合物V型结晶越少(30.42%~32.93%)。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产气量基本一致(13.8~14.2 mL)。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产丁酸浓度(14.83~17.91 mmol/L)低于HAMS (22.42 mmol/L),但产较多乙酸(60.25~63.73 mmol/L)和丙酸(21.22~24.81 mmol/L)。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均能显著促进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这与其较高的丙酸产量有关。综上,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大肠发酵特性受脂肪酸饱和度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淀粉-脂质复合物自身结构有关,复合物中脂肪酸的饱和度对高链玉米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菌群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在谷物加工方面,主要用作淀粉改性、蛋白质改性、功能成分提取、降低致敏性、延长贮藏期等。淀粉作为谷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不仅为人类提供主要的能量来源,还与面团形成、糊化、老化、食品最终食用品质和保质期等密切相关。天然淀粉由于易老化、抗剪切能力差等不足,限制了淀粉的应用范围。利用超高压对淀粉进行改性处理,改善淀粉的加工性能,对于食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超高压处理对谷物类淀粉结构、颗粒特性、理化性质、糊化老化特性、消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276-284
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赋予淀粉抗消化、包埋有益脂质、改善食品质地等优良特性,同时还可以调控淀粉的糊化、老化等性质,已逐渐成为淀粉改性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国内外主流及新兴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复合物的结构性质、形成机理,并介绍了复合物对淀粉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湿磨法、碱法、中性蛋白酶法提取面包果淀粉,研究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面包果淀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磨法、碱法、中性蛋白酶法的提取率分别为23.90%、66.25%、66.05%,而碱法、中性蛋白酶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面包果淀粉提取破损情况:碱法(4.20%)>中性蛋白酶法(2.28%)>湿磨法(1.92%);湿磨法提取面包果淀粉中蛋白质和脂肪残留量最多,碱法和中性蛋白酶法的残留量相差较小;不同方法提取的面包果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湿磨法提取的面包果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均最大,碱法和中性蛋白酶法相差较小。经综合评价得出,中性蛋白酶法为面包果淀粉的最佳提取方法。本研究为面包果淀粉提供了一种新型绿色提取工艺,以期为面包果淀粉获得更加经济环保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加工方法对葛根淀粉血糖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体外法测定葛根淀粉和玉米淀粉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抗消化淀粉含量、淀粉水解百分率、淀粉水解指数以及由此推算的血糖指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热作用的淀粉,其可消化淀粉含量大幅上升,抗消化淀粉含量显著减少。三种热处理方式,即蒸煮、微波、加压,都导致淀粉的水解速率提高,差异不明显,但以微波作用为最;加工后淀粉的血糖指数都大于100,属于高血糖指数食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提法、碱提法、小苏打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苦荞籽粒淀粉,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苦荞淀粉颗粒形态、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凝沉特性、溶解度、糊化特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苦荞淀粉理化性质有一定差异。水提法制得苦荞淀粉颗粒中球形颗粒比例较高;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碱提法和小苏打法。水提法和碱提法制得苦荞淀粉透明度显著高于小苏打法;在90℃时,水提法制得苦荞淀粉溶解度最高,为13.68%。3种提取方法制得苦荞淀粉糊化特性差异较大,碱提法峰值黏度最高,抗老化能力差,而水提法回生值最小,抗老化能力强、热糊稳定性好,且较少影响淀粉品质。综合比较发现,水提法是最适宜的苦荞淀粉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莲藕为试验对象,探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和红外干燥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对莲藕淀粉的干燥时间、亮度、微观结构、晶体类型、粘度、凝沉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和红外干燥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莲藕淀粉X-射线衍射图谱一致,晶体类型均为B型结构。在热风干燥和红外的淀粉颗粒形状较不规则,表面粗糙,有明显凹坑,颗粒间团聚和裂缝严重,外观品质极差;微波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的淀粉,大颗粒整体结构为椭球型,小颗粒为球形,无团聚,真空微波干燥莲藕淀粉颗粒较完整,轮廓清晰,表面光滑。四种干燥方式处理莲藕淀粉,真空微波干燥淀粉的亮度、凝沉稳定性均为最好,透明度最低,而微波干燥的干燥时间最短,冻融稳定性最好。综合分析,真空微波干燥方式优于其他三种方式,可适用于莲藕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的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5.
《肉类研究》2016,(4):25-29
采用旋转流变仪的定温变速和定速变温两种方法,对酶解、乙酯化、分子蒸馏、超临界CO2萃取4种加工工艺处理的马脂进行流变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4种工艺处理在0℃附近出现以相变为主的较大变化,酶解与超临界CO2组、乙酯化与分子蒸馏组的斜率相近,说明不同加工方法马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相似性,且这种在组成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相变的温度差异。  相似文献   

16.
收集2011年国内燕麦主产区42个燕麦样品,分析了品种间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差异以及酶解后燕麦浆稳定性差异,探讨了淀粉性质、糊化特征值以及酶解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淀粉质量分数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54.94%~65.85%和8.26%~15.49%;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变异系数CV最小(12.10%),破损值CV最大(158.30%),有25个品种的破损值为0,河北坝莜1号和S109-61-31燕麦粉破损值最大。酶解后四川白燕2号、盐源1号、宁夏白燕2号、甘肃定莜7号等回生值较小,比较适宜燕麦饮料的生产加工。燕麦浆酶解后的稳定性与燕麦粉糊化特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藜麦加工方式对其蛋白质的影响,采用蒸煮、萌发和挤压膨化处理藜麦并提取蛋白质,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藜麦45 ℃烘干后粉碎过100 目筛)藜麦蛋白相比,pH 7.0时萌发组蛋白溶解度提高了14.12%,而蒸煮和挤压膨化组在不同pH值下溶解度均明显降低;3 种处理使蛋白乳化性降低7.09%~21.28%,但乳化稳定性提高至对照组的1.08~2.03 倍;萌发组蛋白起泡性(69.58%)和泡沫稳定性(67.86%)最高,而热处理(蒸煮和挤压膨化)组大体上显著降低(P<0.0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3 种处理后蛋白质变性温度略有升高;萌发组蛋白游离巯基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蒸煮组存在氧化损失,而挤压膨化组游离巯基含量增加至33.20 μmol/L;光谱分析显示,处理后藜麦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萌发组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减少1.96%,而蒸煮和挤压膨化组β-折叠相对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58.17%增加至89.42%和100.0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藜麦蛋白主要分子质量为48~63 kDa及<15 kDa组分,且各组分通过二硫键连接,萌发组亚基增多,而热处理组有聚合物形成。3 种加工方式对藜麦蛋白质结构影响不同,因而蛋白质表现出的功能特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Separate samples of sorghum were pressure cooked, extruded and popped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arches compared. Pressure cooking and extrusion increased the water solubility of the samples more than did popping. Popping lea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eta-amylase susceptibilit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revealed a decrease in starch molecular weight after both extrusion and popping.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化学改性法生物胶乳(自制)、机械研磨法生物胶乳(自制)和机械挤出法生物胶乳(商品)3种淀粉基生物胶乳的物理性能及其对涂料性能和涂布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法生物胶乳不具有微粒形态;机械研磨法生物胶乳的中位径为0.161μm、粒度分布宽,溶解性和润胀性较高;挤出法生物胶乳粒度分布均匀,中位粒径为0.184μm。化学改性法生物胶乳的涂料低剪切黏度较低、保水性能较差,机械研磨法生物胶乳涂料的黏度最高、保水性能最好;剪切速率超过100 s~(-1)后,3种涂料的黏度趋于接近。生物胶乳会使涂布纸的孔隙率下降、亮度提高;化学改性法生物胶乳可达到甚至改进涂布纸的各项性能;挤出法生物胶乳可获得较好的涂布纸性能;机械研磨法生物胶乳对涂布纸的光泽度和平滑度有微小不利影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