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牦牛背腰最长肌为原料,采用热水(82~87 ℃)结合体积分数5%乳酸进行喷淋处理,并分别用热缩袋和纹路袋进行真空包装,然后置于4 ℃冷藏,分析冷藏期间(2、5、12、23、40 d)牦牛肉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热水结合乳酸喷淋降低了牦牛肉的pH值,抑制糖原酵解,延缓脂肪氧化,有效减少冷鲜牦牛肉中的菌落总数(P<0.05),延缓冷鲜牦牛肉的腐败变质;真空热缩包装和真空纹路包装对牦牛肉蒸煮损失率、剪切力、pH值、脂肪氧化、菌落总数及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有一定影响,真空热缩包装牦牛肉剪切力小于真空纹路包装,说明真空热缩包装的牦牛肉更嫩,此外,真空热缩包装牦牛肉的色泽变化更为稳定。因此,喷淋减菌结合真空热缩袋包装对延长冷鲜牦牛肉货架期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超市选择适合的牦牛肉冷藏包装方式,延长货架期,试验对比分析托盘包装、真空包装、CO低调包装和高氧气调包装的牦牛肉在超市冷藏销售期间的理化性质及烹饪效果等指标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两种气调包装能延长货架期至15 d,真空包装延长至12 d,托盘包装延长至9 d。经烹饪加工后,高氧气调包装感官品相最佳,其次为CO气调包装、真空包装、托盘包装。该研究可以为超市冷藏牦牛肉制品的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卤制牦牛肉的卤煮过程中分别加入0.0%、0.5%或1.0%的绿茶叶,并采用普通包装或真空包装,对卤制牦牛肉在(4±1) ℃、24 d贮藏期内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变化进行研究。分别在贮藏期的1、3、6、12、24 d进行采样,测定卤制牦牛肉的蒸煮得率、pH值、色泽、嫩度、感官特性及菌落总数。结果表明:卤制牦牛肉的蒸煮得率仅与卤煮时间有关;在卤煮过程中添加茶叶会明显改变卤制牦牛肉的表面色泽;当卤煮时间为60 min,在卤煮过程中加入0.5%或1.0%茶叶或采用真空包装时,卤制牦牛肉贮藏期间的嫩度会明显提高,卤制牦牛肉的pH值、亮度值、红度值的下降速率和菌落总数的升高速率均得到抑制,总体感官评分升高,且茶叶用量为1.0%并采用真空包装的卤制牦牛肉贮藏期间的综合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6):187-192
为了使气调包装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应用到牦牛肉中,以牦牛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真空包装为对照组,以O_2含量为40%~80%,CO_2含量为20%~60%的5种不同含氧量的气调包装组为试验组,在0~4℃的贮藏条件下,每隔4 d,对各包装组中牦牛肉的菌落总数、TVB-N值、TBA值、p H值、汁液流失率和肉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60%O_2和40%CO_2的气调包装组可在贮藏的20 d中使各指标均维持在新鲜肉的标准内并保持良好肉色,是最适宜牦牛肉的含氧气调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思宁  唐善虎 《食品科学》2019,40(7):219-227
为了探讨冷藏条件下牦牛肉肌浆蛋白的氧化规律,本实验通过羰基含量、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紫外吸收光谱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方式下不同生产类群的公、母牦牛肉的肌浆蛋白氧化特性。结果表明:随冷藏时间的延长,两种包装的肌浆蛋白羰基含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P<0.05),总巯基含量下降;普通包装组表面疏水性上升(P<0.05),真空包装组表面疏水性先上升后下降;同一包装方式的不同生产类群之间肌浆蛋白羰基、总巯基含量及表面疏水性均有显著差异(P<0.05);公、母牦牛肉之间肌浆蛋白羰基、总巯基及疏水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种包装的肌浆蛋白紫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在冷藏第3天谱图改变最明显。随着氧化的进行,肌浆蛋白分子质量降低,所有蛋白条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化,普通包装组肌浆蛋白降解程度大于真空包装;相同冷藏时间,2 种包装方式的不同生产类群及性别的牦牛肉的肌浆蛋白紫外吸收谱图及电泳图趋于一致。该研究认为,在冷藏过程中,肌浆蛋白的蛋白氧化与包装方式、生产类群密切相关,与牦牛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9):130-136
探究在不同含氧气调包装方式中影响牦牛肉肉色稳定性的因素。以牦牛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包装为对照组,以O_2含量为40%、60%、80%,CO_2含量为60%、40%、20%的三种不同含氧气调包装组为试验组,在0~4℃的贮藏条件下,每隔4天,对各包装组中牦牛肉的肉色、肌红蛋白百分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乳酸脱氢酶活性(LDH活性)、还原型辅酶Ⅰ(NADH)含量及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MRA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真空包装组相比,含氧气调包装组更利于良好肉色的形成。O_2含量为60%的气调包装组中牦牛肉的肉色稳定性最好,且LDH活性和NADH含量较高。根据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得出,LDH活性和NADH含量与a*值和OMb%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LDH活性和NADH含量是影响各包装组牦牛肉肉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牦牛肉背最长肌为原料,采用Sous Vide加工方法,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和肉块厚度对牦牛肉感官品质、蒸煮损失率、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Sous Vide加工牦牛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ous Vide加工方法对牦牛肉感官品质、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Sous Vide加工牦牛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处理温度70 ℃、热处理时间135 min、肉块厚度3.0 cm;经Sous Vide处理的牦牛肉肌纤维束结构变得松散,肌纤维密度降低,肌束膜部分结构被破坏,牦牛肉嫩度和感官品质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牦牛肉分别经200、400、600 MPa超高压处理480 s,测定4°C条件下贮藏0、4、8、12、16 d后感官、pH、微生物、色泽、蛋白质与脂质氧化情况,以探讨超高压处理对牦牛肉贮藏期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贮藏期内牦牛肉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P<0.05),延长保质期,且经贮藏4~8 d后能良好保持牦牛肉的感官品质。经超高压处理后牦牛肉L*值、b*值显著增大(P<0.05),a*值在400 MPa时显著增大(P<0.05)并在贮藏期内维持在最高水平,且400 MPa组各类肌红蛋白(Myoglobin, Mb)含量也表现出良好的肉色稳定性,但a*值在其他压力处理后显著减小(P<0.05)。但经超高压处理后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 MP)羰基含量与表面疏水性增高、巯基含量降低,TBARS值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示超高压处理后牦牛肉品质的变化与压力、蛋白质氧化、脂质氧化和微生物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肉类电子鼻识别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鼻对牦牛肉、牛肉和鸭肉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经热处理的牦牛肉和牛肉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建立用于识别不同肉类的DFA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DFA模型对于未知样品的识别率达到100%,能够有效的区分和识别牦牛肉、牛肉和鸭肉样品.电子鼻分析的结果显示,热处理对牦牛肉的挥发性物质影响较大,而对牛肉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5):225-232
为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冷藏过程中牦牛肉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影响。取牦牛背最长肌,采用真空和非真空2种包装方式,在0~4℃下分别冷藏0、2、4、6、8、10、12 d,分析其在冷藏过程中蛋白质生化特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真空和非真空包装的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解,但2种包装方式间差异不显著。真空组和非真空组肌原纤维蛋白小片化指数和表面疏水性均呈显著(P0.05)上升趋势,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Ca~(2+)-ATPase酶活性则均呈显著(P0.05)下降趋势。2种包装方式下的肌动球蛋白盐溶性、Ca~(2+)-ATPase酶活性和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肌原纤维蛋白小片化指数在0~8 d存在显著(P0.05)差异,10 d以后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牦牛肉在冷藏期间蛋白质发生了显著降解和变性,含氧包装促进了肌原纤维蛋白小片化和表面疏水性的增加,加重了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Ca~(2+)-ATPase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生鲜牦牛肉食用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在常规冷鲜贮藏过程中易变质,造成牦牛肉品质下降,甚至无法食用。为延长生鲜冷藏牦牛肉的贮藏期,并改善其在冷藏过程中的食用品质,该文采用气调辅助冷藏法对新鲜牦牛肉进行贮藏。通过比较新鲜牦牛肉在不同O2、N2和CO2的组合下失重率、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的变化,以及牦牛肉在不同气体组合下的保鲜期,结果发现,当O2、N2和CO2体积比为15∶75∶10时,气调辅助保鲜的牦牛肉品质较优。在该气体组合下,新鲜牦牛肉能在0℃~4℃条件下贮藏7 d仍然保持较好的品质,继续保藏7 d^18 d牦牛肉品质出现下降;贮藏25 d后,牦牛肉不能食用。表明气调辅助冷藏能较好地延长新鲜牦牛肉的冷藏品质保持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牦牛肉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以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卡玛多乡、类乌齐镇、伊日乡、长毛岭乡、岗色乡、桑多镇、宾达乡、尚卡乡、甲桑卡乡、吉多乡)431份牦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牦牛肉中的K、Na、Ca、Mg、Se、Sr、Mn、Zn、Fe等9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域、不同部位牦牛肉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类乌齐牦牛肉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类乌齐牦牛肉臀部肉中Ca、Se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Zn、Fe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肉前腿肉中K、Na、Ca、Mg、Se、Mn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肉后腿肉中K、Mg、Se、Zn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a、Ca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肉里脊肉中K、Na、Mg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Ca、Mn、Zn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肉腱子肉中K、Mn存在显著差异(P<0.05),Sr、Zn、...  相似文献   

13.
当雄牦牛肉的营养和风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售西门塔尔牛肉(下文简称“市售牛肉”)作为对照组,研究当雄牦牛肉的营养和风味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凯氏定氮等方法分别分析当雄牦牛肉和市售牛肉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差异。结果表明:当雄牦牛肉中蛋白质含量(22.89 g/100 g)显著高于市售牛肉(P<0.05),剪切力及蒸煮损失率显著低于市售牛肉(P<0.05);当雄牦牛肉中VB1、VE含量显著高于市售牛肉(P<0.05),2 种牛肉中的VB2、VA含量无显著差异;当雄牦牛肉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牛肉(P<0.05);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发现,当雄牦牛肉中锰、硒、镁、铁、钙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牛肉(P<0.05);当雄牦牛肉及市售牛肉中分别检测出58、43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牦牛肉中醇类和酯类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市售牛肉,而市售牛肉中酚类、醛类、酮类及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因此,当雄牦牛肉具有较好的食用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牦牛肉的感官评定中,通过消费者构成的评定小组进行实验确定权重分数,采用乘法算子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样品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牦牛肉的色泽、粘度、弹性、气味、煮沸后肉汤的权重分数分别为0.245、0.14、0.155、0.245、0.215;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得到牦牛肉贮藏0、1、2、3、4、5 d的感官评定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85.20、80.75、74.31、63.60、58.91、45.57;该方法可以客观的判断牦牛肉的等级,为牦牛肉感官评定量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无污染的高原牦牛肉为原料,在传统肉粒生产的基础上,采用拉丝技术细化牦牛肉,以热风干燥、压制成型等工艺加工牦牛肉粒,使牦牛肉粒质地酥软,组织紧密,味道鲜美醇厚,咸甜适中,回味浓郁,具有肉粒特有风味,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升升  靳义超 《食品与机械》2017,33(10):174-178
为研究不同加热介质和时间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采用水浴和蒸汽2种介质对牦牛肉分别加热10,20,30,40,50,60min后取样,测定牦牛肉蒸煮损失、热收缩率、肉色、剪切力和质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浴和蒸汽加热牦牛肉的蒸煮损失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在加热10~40min时,水浴加热的热收缩率大于蒸汽加热,40~60 min时蒸汽加热的热收缩率大于水浴加热;在10~60 min时,水浴加热的L~*值下降了4.82%,而蒸汽加热的L~*值增加了3.84%,水浴加热的a~*值下降了13.63%,蒸汽加热的a~*值先下降后上升;蒸汽加热的剪切力值大于水浴加热的;在水浴和蒸汽加热中牦牛肉硬度随加热时间延长显著增加(P0.05),内聚性和弹性呈波动变化趋势,胶着性和咀嚼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表明,水浴与蒸汽加热与牦牛肉各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总体来看,当水浴和蒸汽加热40 min时,牦牛肉各项品质指标较好;水浴加热的牦牛肉蒸煮损失较大、质构较好,而蒸汽加热的牦牛肉蒸煮损失较小、质构较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牦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牦牛肉经真空包装后于4 ℃贮藏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并对其与蛋白质溶解度、挥发性盐基氮、TBARS、菌落总数及蒸煮损失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TVB-N、蛋白质溶解度、TBARS的值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菌落总数在第15 d时已达7.15lg cfu/g;LF-NMR测得牦牛肉的横向弛豫时间 T2谱中出现 4个峰,在18 d的贮藏过程中T21、T22弛豫时间后移,结合水和自由水不断减小,且与TVB-N、蛋白质溶解度、TBARS、菌落总数之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通过LF-NMR技术可对真空包装的低温贮藏牦牛肉进行无损、科学的品质监测,为肉品品质变化的机理研究及科学合理贮藏牦牛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花生牦牛肉酱配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酱体、花生添加量、牦牛肉添加量和用油量对花生牦牛肉酱感官、质构和化学指标的影响,并筛选出色香味俱佳的花生牦牛肉酱配方。研究共进行了三个试验,分别探讨了酱体和花生添加量、花生和牦牛肉添加量及植物油添加量对花生牦牛肉酱感官、质构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酱体用量为35%,花生添加量为25%时,牦牛肉酱感官最好,硬度、稠度、内部的粘着性最大;花生添加量为25%,牦牛肉添加量为5%时,花生牦牛肉酱感官指标得分最高;菜籽油用量为31%时,酱体流动性和口感较好。试验花生牦牛肉酱的最佳配方为酱体用量35%、花生25%、牦牛肉5%、辅料4%、菜油31%。酱体成分、花生、牦牛肉和植物油使用量均影响花生牦牛肉酱感官、质构和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牦牛肉干燥工艺,研究了牦牛肉在冷冻干燥、常压水煮后恒温干燥、常压煮熟后微波干燥、微波煮熟后恒温干燥、微波煮熟后微波干燥等5种不同干燥工艺下,牦牛肉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特性及表面组织结构等。结果显示,微波煮熟再经微波干燥获得的干制牛肉产率最高(45. 97±1. 54)%;水分活度最低(0. 797±0. 056),色泽与新鲜牦牛肉接近;蛋白质水解程度最低。其次,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图谱分析,经微波煮熟再微波干燥的牦牛肉与冷冻干燥相比,三酰基甘油脂特征峰都发生变化,但牛肉中的蛋白质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仍然保持较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波煮熟再经微波干燥,获得的干制牛肉表面可形成较致密结构,利于贮藏。  相似文献   

20.
为延长热鲜牦牛肉的货架期,该文研究了覆薄膜对热鲜牦牛肉品质的影响,以自然形态为对照,对贮存期间牦牛肉的质量损失、感官品质等指标跟踪分析。结果表明,牦牛肉的质量损失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损失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与自然形式相比覆薄膜可减少热鲜牦牛肉的质量损失,延长牦牛肉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