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拉 《电脑自做》2006,(3):125-130
在2001年,Intel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Pentium4处理器,而随之而来的P4系列所采用的NetBurst微处理架构。第一代Pentium4处理器Willamette使用了0.43微米的制造工艺,超始主题达到了1.3GHz,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高的频率。直至去年,Intel放弃Pentium4 4GHz的产品,基本也宣告了NetBurst架构的终结。5年来,Pentium4的频率一路领先AMD,但效能上的相对低下,发热控制的不尽人意都让大家都没有看好过NetBurst的未来。而在Intel的2006年Roadmap中,Conrioe核心的CPU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桌面级产品,它到底是何方神圣,看我们下文的详细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超越挑战     
QQ糖 《大众硬件》2005,(1):97-99
近来,处理器市场可谓好戏连台,Intel与AMD几平同时扔出了重磅炸弹,Intel推出了EO核心的P4处理器,最高频率已经选到了386GHz,而AMD基于Socket 939平台而推出的Athlon 64处理器也终于进入国内零售市场了,最新的90纳米制造工艺Winchester核心让众消费者对其十分期待。制造工艺的提高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发热量的减小,因此超频性能上就更容易有突破。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5月份开始,有关在Intel处理器中扮演主力达5年之久的NetBurst的流言蜚语开始得到证实,先是NetBurst架构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RrdndySteck带领部分人员离开Intel,转而成立新公司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产品研发。接着Intel新任CE0保罗欧德宁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下一代的桌面.  相似文献   

4.
《新电脑》2005,(4)
Pentium4是目前“Pentiaum”品牌下使用时间最长,延伸产品线最广的产品,它已经前后经历了3种制造工艺和3种接口,并扩展出移动版处理器,其核心NetBurst架构还被应用到Pentium-M处理器上,可见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张越 《个人电脑》2008,14(5):56
在新一代处理器架构以及制造工艺的支持下,单纯的性能表现已经不被用户所认可,而功耗、性能功耗比则更多的成为这一代处理器发展的重点之一。在Intel XeOn产品线中,基于45纳米制造工艺的5400系列产品无疑代表着最高的性能,这一系列处理器包括了X,E、L三个种类,其中X是高性能版本,E系列是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6.
《电脑自做》2007,(12):7-7
昂达N73PV主板采用了蓝色PCB,Micro-ATX板型设计,主板基于GeForce7100+nForce630i整合芯片.支持1333MHz前端总线的Intel65纳米制造工艺处理器.同时提供了对未来45纳米处理器支持。内存方面.N73PV可以支持单通道的DDR2.533/667/800内存,最大支持4GB内存。  相似文献   

7.
英特尔公司在2000年年底推出Pentium4处理器的时候,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微体系架构—NetBurst,随后Pentium4处理器的核心及制造工艺发生了一次次的变化,从Willamette到Northwood再到Prescott,乃至接下来的基于Smithfield和Presler两代核心的Pentium D处理器,仍然也都沿用了N  相似文献   

8.
王丁 《个人电脑》2006,12(A02):17-18
英特尔公司在2000年年底推出Pentium 4处理器的时候,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微体系架构——NetBurst,随后Pentium 4处理器的核心及制造工艺发生了一次次的变化,从Willamette到Northwood再到Prescott,乃至接下来的基于Smithfield和Presler两代核心的Pentium D处理器,仍然也都沿用了NetBurst的体系架构。直到英特尔公司在今年夏天推出了全新的Core 2 Duo(酷睿2)处理器,才将桌面计算引入了一个新的纪元——Core架构时代,本月《个人电脑》实验室评测的Core 2 Duo E6700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以整机(TCL海盗8890)形式送测的一款产品。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开始,AMD的K8架构就已经浮出水面。虽说K8架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领先于Intel,但是毕竟那么多年过去之后,K8也不得不面临退出舞台的尴尬。如果说K7面对第一代Pentium 4是压倒性优势,K8足以压制NetBurst架构,那么面对Intel全新的Core架构,K8架构已经显现出劣势。如今,AMD已经在65纳米制作工艺方面落后于Intel,因此今后的主频大战肯定再次陷于被动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研发新核心架构是必然的。K10架构可谓承载着AMD所有的期望,也是AMD最强有力的绝地反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英特尔近期将正式发布lvyBridge处理器。IvyBridge是英特尔首款22纳米工艺处理器,而当前的SandyBridge处理器采用32纳米工艺制造。 英特尔22纳米工艺中引入了“Tri-gate”3D晶体管技术。英特尔表示,这一技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功耗下降和性能提升,IvyBridge还将大幅加强显示核心。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用户能直观地看到显示核心的明显提升,而在CPU核心方面.你会发现增量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又要翻身啦!来自Intel帝国的Conroe 作为处理器领域无可争议的霸主,Intel自2000年推出基于NetBurst架构的Pentium4处理器以来,Intel的处理器就背上了“高频低能”的骂名:频率由最初的1.4GHz一路上涨至3.6GHz,但性能却一代不如一代,直至被Socket939 Athlon64完全压倒。此外,不成熟的节能设计也使得Pentium4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老虎”和“发热大户”,这也直接导致了Pentium4的频率没能迈过4GHz的门槛。与P4备受冷落相反的是,原本应用在移动平台的Pentium-M处理器却在桌面市场受到了消费者、尤其是DIY玩家的极力追捧,Pentium-M处理器的“冷静”和“高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Intel也终于意识到,单纯的依靠玩频率的“数字游戏”已经没有“钱”途。在这个背景下,NetBurst架构的下一代处理器——conroe(注:时下被称为“扣肉”)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相似文献   

12.
在2007年11月,Intel推出了业界首款45纳米工艺制程的四核心处理器Core 2 Extreme QX9650,带领x86处理器跨入45纳米新时代。该处理器是Intel也是业界首颗45纳米四核处理器,主频3.0GHz,具有12MB二级缓存,前端总线1333MHz,而几乎与此同时,AMD也推出了基于K10架构的桌面四核处理器"羿龙",到底谁将脱颖而出,成为四核处理器性能霸主呢?现在还不得而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似文献   

13.
何福喜 《电脑》2004,(1):68-71
2003年是Intel春风得意的一年,采用全新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处理器,依靠先进的NetBurst架构,核心频率得以大幅提升,在频率大战中将AMD的Athlon XP远远抛在脑后。其后推出的支持800MHz FSB以及超线程技术(HyperTransport)的Northwood C(处理器的型号后带有“C”的标志)处理器,更是在各种  相似文献   

14.
处理器工作频率越高越好?虽然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在不久的过去,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肯定的答案——这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厂商宣传。Pentium 4与Athlon XP的较量中,同频率条件下根本不是Athlon XP的对手。虽然 Intel可能已经认识到了NetBurst构架效率低下的缺点,但依然没有抛弃NetBurst架构而是继续坚持自己“频率至上”的理念,于是Prescott诞生了。由于 Intel将流水线(Pipelining)由先前的20级猛然提升到 31级,使得产品的频率提升更为容易。虽然Prescott 核心在其上一代核心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比如增大了二级缓存的等,但是在同等频率下却不是前辈的对手。由于流水线的增长,处理指令的操作步骤也会随之增多,消耗的电能也会提升,加上处理器工作频率的提升,这样就导致处理器容易出现功耗过高的情况——Pentium 4 4.0GHz也就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为了缓解Prescott核心Pentium 4进一步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Intel于去年初引入双核心处理器Pentium D。根据Intel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高层的说法:如果继续开发单核心架构的 Tejas,其芯片面积会比Prescott增加90%,而多任务性能则提升40%左右;但如果开发多核心架构的 Smithfield,其芯片面积同样增加90%,但是多任务性能就能比Prescott提升接近一倍,单任务也能提高几个百分点。正是这样的原因促使Intel最终选择了双核心作为Prescott核心后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在Intel没有正式发布双核心架构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将两块Dothan核心集成起来是Intel当时制造双核心处理器的最好选择,因为该核心具备了高性能与低功耗两大优势。但是当Intel在IDF Spring 2005上正式发布Pentium D的时候让人大失所望,它采用的是将两颗Prescott集成的方式生产Pentium D。根据著名硬件网站Anand对其进行的功耗测试来看,当进行满负荷运行时,Pentium D 2.8GHz的功耗高达 244W,而其对手Athlon 64 3500+(2.2GHz)只有 143W,足足多出了101W!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对于Intel产品来说将是致命的。还好,这种趋势并没有变成现实。在半年后的 IDF Fall 2005上,Intel郑重宣布——将桌面平台、移动平台和服务器平台所使用的处理器在架构上进行统一,推出新的处理器架构!  相似文献   

15.
Intel将向NetBurst架构说再见了,2006年第三季度,Intel将发布新一代基于Core架构的个人桌面处理器Conroe。作为下一代的桌面处理器,基于新一代的Core架构的Conroe处理器备受关注和期待,特别是Intel高调宣传Conroe相对AMD处理器有很大的性能优势说法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下面就让我们看看Intel最新的微处理器架构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前两期的超频者天堂里,我们一直对Intel 的EO 核心的Prescott 处理器保持着关注,关于EO 的超频喜讯也不时出现在网上,现在,PCDIY 为大家带来原创的Socket478接口的Celeron D 处理器超频报告一、Prescott 核心以及Celeron D 2004年2月,Intel 发布了采用90纳米制造工艺的生产的Prescott 核心的Pentium4处理器。Prescott 核心与Northwood 核心有两大不同,首先是更长的指令管道深度(PiPeline)达到了空前的31级;其次便是Intel 引入的“应变硅”技术。使用90纳米制造工艺后,主流Pentium4的二级缓存达到了1MB。应该说,Intel 针对Prescott 所做的改变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继续提高处理器的主频。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行业中的多数技术人员都认为Pentium 4处理器采用的NetBurst架构是非常优秀和成功的。Intel官方曾表示,如果有需要,Pentium 4处理器的频率可以轻松突破5GHz。相比之下,AMD采用K8核心的处理器在频率上根本无法与Intel匹敌。K8核心的结构根本就不利于提升处理器的频率,因此AMD只能在处理器的执行效率上下功夫。与同频率Pentium 4相比,K8处理器的执行效率和性能更高,而产品的温度和能耗更低。起初,Intel还在讥笑AMD的做法,并且继续提高处理器的频率,但在随后的日子里,Intel自己也尝到了苦果低频Pentium 4处理器在与K8的竞争中全面落后,高频Pentium 4处理器的温度和能耗难以控制,此时的Intel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Intel的Prescott核心采用了90纳米工艺制程,在核心面积比上一代的Northwood核心了25平方毫米的情况下,还多容纳了几千万个晶体管,再加上90纳米工艺制程天生的一些缺陷,使其核心的功耗也随之增大,由此导致了采用Prescott核心的系列处理器发热量大幅增高。  相似文献   

19.
近来,处理器市场可谓好戏连台,Intel与AMD几乎同时扔出了重磅炸弹, Intel推出了EO核心的P4处理器,最高频率已经达到了3.86GHz,而AMD基于Socket 939平台而推出的Athlon 64处理器也终于进入国内零售市场了,最新的90纳米制造工艺Winchester核心让众消费者对其十分期待。制造工艺的提高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发热量的减小,因此超频性能上就更容易有突破。  相似文献   

20.
邱刚 《现代计算机》2006,(11):98-98
双核处理器可说是2006年CPU最大的技术亮点,Intel推出“酷睿”系列,而AMD也推出了AM2Athlon64 X2系列处理器。酷睿2双核处理器采用了65纳米制程,与英特尔公司之前最好的处理器相比,性能提升了40%,而能耗降低了40%还多。而Athlon 64 X23800+AM2采用90纳米工艺制程,核心代号为“windsor”,默认频率为20GHz(200&;#215;10),工作电压为1.35V,最高功耗为89W。“Windsor”核心内部改用了DDR2内存控制器并加入了Virtualization技术模块。而对于消费者来说,Intel的酷睿2或AMD的3800+,市场上整机都有不错的选择,下面笔者结合市场为大家分别推荐两款7000元以下级别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