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玉宏 《甘肃冶金》2014,(4):148-151
本文旨在更有效地利用高强钢材,弥补混凝土与钢筋拉应变之间的差距,把预应力运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去。亦即在外荷载作用到构件上之前,预选建立有内应力的混凝土,通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锚固、放松,借助钢筋的弹性回缩,使受拉区混凝土事先获得预压应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的拉力时,首先抵消混凝土中已有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能使混凝土受拉而后出现裂缝,因而延迟了构件裂缝的出现和开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计算预应力筋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的等效荷载法。用该法计算,不需计算张拉端与计算截面切线的夹角以及曲线筋的曲率半径,只需计算出预应力筋对应的等效荷载,就能简便地计算摩擦应力损失和锚固损失。  相似文献   

3.
赵学刚  付印星 《天津冶金》2009,(5):25-26,33
介绍了预应力钢绞线的伸直性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绞线筋束中的长度均匀性、张拉应力均匀性、疲劳性能、抗应力腐蚀性能等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钢绞线伸直性的因素,提出提高预应力钢绞线伸直性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于江  吕旭滨  秦拥军 《工程科学学报》2021,43(10):1385-1396
基于裂缝的发展及分布形态,探究无腹筋混凝土梁在不同剪跨比和纵筋配筋率作用下的剪切性能,采用剪跨比分别为1.5、2、2.5和纵筋配筋率分别为1.28%、1.62%、1.99%的9组无腹筋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加载受剪试验,通过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试验梁表面的裂缝进行分析,使用盒计数法计算得到分级荷载及极限荷载作用下梁表面裂缝的分形维数,探讨了梁表面分形维数与极限荷载、分级荷载及跨中挠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剪跨比与极限荷载及开裂荷载成反比,而纵筋配筋率与极限荷载成正比,但其对于开裂荷载的影响较小。无腹筋混凝土梁不论在分级加载作用下还是极限荷载作用下都具备明显的分形特征,在分级荷载作用下的分形维数在0.964~1.449,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分形维数在1.33附近。分级荷载、跨中挠度与分形维数之间呈现较好的对数关系,分级荷载与分形维数的变化曲线受剪跨比及梁纵筋配筋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跨中挠度受剪跨比的影响较小,在纵筋配筋率作用下,其曲线的曲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极限荷载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极限荷载会随着剪跨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呈现出的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林 《甘肃冶金》2010,32(1):128-129
预应力混凝土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在构件承受外荷载前,预先在构件的受拉区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力,这种压力通常称为预应力。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但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总是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施工质量有所影响。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的论述,提出对应工作中亟待完善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土塞效应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利用FLAC3D软件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开口桩和闭口桩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荷载-沉降曲线(Q-S曲线),研究表明:对于端承桩,土塞效应导致单桩竖向承载力降低,而对于摩擦型桩,可不考虑土塞效应的影响,按闭口桩计算PHC管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郭汇东  李努  丁钢 《包钢科技》2003,29(1):52-57
本文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圆形污水处理池,介绍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张拉及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结构力学的一般原理出发,提出一种不需计算等效荷载,不需计算综合弯矩,应用预应力砼超静定结构一般原理直接计算次弯矩。该法还能准确计算预应力因损失引起的沿预应力筋变化时的次弯矩;此外,对于预应力筋布置成各种不同曲线的次弯矩也能准确计算。并能编成电算程序,供工程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兴元 《江西冶金》1997,17(5):36-38
1预应力钢丝的应用预应力钢丝应用干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此种结构始干本世纪20年代。混凝土本身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强度却很低,当受到拉力发生0.001%的变形时,混凝土即出现裂纹。若在混凝土中配以钢筋即构成钢筋混凝土。由于钢筋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故钢筋混凝土结构既耐压又抗拉,被建筑业广泛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又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所不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预应力钢丝为筋(另一种是采用经热处理的热轧螺纹钢筋为筋,不在本文叙述之列),在混凝土制造之前,先在钢丝两端施加一定的拉力,然后浇灌…  相似文献   

10.
胡卫国 《江西冶金》1997,17(5):39-41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中,采用特定方法(先张法或后张法)使混凝土中的钢绞线预先受到拉力,并使这个力反作用于混凝土结构梁。当该梁受到外加载荷作用时,因其中存在一定的预压应力,便可抵消部分载荷,使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制造建筑物,具有节约材料、施工方便、结构牢固等优点。它广泛用于铁路建设、公路桥梁、高层建筑、电力工程、地下工程、码头、机场等等,在国民经济基础建设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1预应力钢绞线种类根据使用情况,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大致可分为5类:普通松驰预应力混凝…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交通部标准图中标准跨径为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采用ABAQUS软件中的Drucker-Prager creep模型,模拟计算了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在钢筋预应力、温度梯度和混凝土徐变作用下的反拱度和纵向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刘润明  王艳 《包钢科技》2007,33(3):58-60
包头市东海商厦主体框架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采用了应力控制、伸长值校核的双控措施.文中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曲线有粘结预应力筋理论张拉伸长值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氨基磺酸盐电镀体系中,采用一种改良的双阳极-阴极弯曲的办法测试镀层内应力;选取生产线上不同循环周期的镀液,通过该方法进行应力测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元素检测.结果 表明:无论是新镀液、循环周期15天的镀液还是处理后镀液,镀层均会产生内应力,同时镀液中金属元素杂质以及SO42-掺杂会显著改变镀层应力大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7050铝合金H型截面构件淬火过程残余应力大小、分布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构件截面淬火后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为:表层受拉应力,芯部受压应力。构件截面在X方向上的淬火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过渡圆角区域、筋顶以及腹板区域。其中构件截面过渡圆角区表面出现最大压应力,为-114MPa;过渡圆角芯部区域出现最大拉应力,为68 MPa。构件截面在Y方向上的淬火残余应力主要出现在过渡圆角区表面、筋外壁及筋芯部位置。其中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也分别出现在过渡圆角区表面及芯部,分别为-114 MPa和79 MPa。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钢材抗应力松弛性能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获取低松弛预应力钢材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与探讨了预应力钢材低松弛性能的获取机理。总结出,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抗预应力松弛性能与其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及其它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低松弛预应力钢丝不能再经纯回火、纯矫直或矫直+回火处理,否则,其原有的抗应力松弛性能会被严重恶化;PC钢棒的抗应力松弛性能主要取决于最终产品的金相组织,与其所用原料的钢种与牌号关系不大;微舍金化是预应力混凝土用冷拉(轧)钢产品.预应力混凝土用粗规格热轧棒材等获取较好抗应力松弛性能的有效研究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最近初步试验成功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扁螺纹钢筋。这种钢筋是热轧中炭矽锰低合金钢制成的,成品表面带有斜筋,扁椭圆形状(见照片),断面面积为50mm~2,在热轧后需要经过油淬火高温回火的调质处理,机械性能平均为:抗张强度(б_0)达到160kg/mm~2,屈服强度(бо_2)在145kg/mm~2上下,延伸率在4.5%左右。从这种钢筋的性能看,它很适合于预应力混凝土使用。由于这种钢筋的研究成功,将给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创造有  相似文献   

17.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为了提高建筑的抗拉应力,需要对钢筋混凝土进行优化配比模型构建,在梁-柱结构下进行土木施工的筋混凝土抗拉应力测试,在承载力足够大的条件下分析混凝土应力徐变本构关系,实现钢筋混凝土抗拉应力优化配比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钢筋混凝土的优化配比,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8.
本修改单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年12月9日以技监国标函(1996)第215号文批准,自1997年4月1日起实施。(1)范围第二段更改为:“本标准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用光面、刻痕和螺旋肪的冷技或消除应力的高强度钢丝。”(2)3.2条更改为:“按外形预应力钢丝分为光面钢丝、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三种。”(3)3.4条代号中补充新条文“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SH。”(4)4.2条更改为:“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见附录A。”(5)4.5条标记示例补充新条文:“d.直径为4.8mm,抗拉强度为1670MPa,I级松弛的消除应力螺…  相似文献   

19.
肖宏  徐子安  张春杰 《钢铁》2020,55(2):82-87
 带钢卷取过程由于张力的作用会在钢卷内部产生内应力,内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直接影响轧后钢卷塌卷和内凸等缺陷的产生。考虑钢卷径向和周向弹性模量的差异,以及径向弹性模量的非线性,根据平面轴对称弹性理论,推导带钢卷取过程中内应力的逐层增量求解方程,引入相应的边界条件得到了卷取任意层数时钢卷内每一层带钢径向应力增量和位移增量方程组。基于逐层增量求解方法研究了带钢厚度、卷取张力、卸卷对卷筒压力和钢卷内应力分布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热轧带钢局部高点对冷轧带钢板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轧带钢局部高点对冷轧带钢板厚和内应力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采用B3样条函数拟合带材厚度横向分布,定量研究热轧来料局部高点对冷轧带钢板厚和内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轧后带钢局部高点高度及附加张应力的大小与来料高点高度成正比,随总轧制压下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