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民不染他俗"的徽州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徽州刺绣艺术作为徽州民俗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之一,具有较强的当代价值,但这门工艺现已失传。文章以徽州刺绣的艺术形式和工艺特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实物考证对已收集的徽州刺绣史料进行整理和提练,创新性地将其图案题材、艺术形式、色彩特征和工艺技法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实践应用说明徽州刺绣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能够产生较高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旨在传承与保护徽州传统民间工艺,"复活"徽州刺绣艺术。同时,对当前国内服装图案设计和徽文化服装品牌的打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子 《中国食品》2009,(13):46-47
徽菜菜系又列“徽帮”、“安徽风味”,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3.
徽菜泛指安微菜系.它由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区的地方菜发展而成.沿江菜是指芜湖、安庆的一带菜肴;沿淮菜是指蚌埠、阜阳一带的菜肴;徽州菜是指皖南的一带的菜肴,徽菜的狭称,主要是古徽州府治所在的歙县为代表的菜肴.因为它是徽菜的发源地,是徽菜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4.
老家婺源古属歙地,我们一直自称“徽州佬”。如今年逾花甲,更以“徽州老冬烘”自嘲。婺源菜究其源,应属徽菜范畴,而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包括沿淮、沿江和徽州三种风味。上世纪70年代,我又在沿淮的徐蚌地区(苏、豫、鲁、皖交汇处)被放逐十  相似文献   

5.
从微州方志的独特角度来观照和研究徽菜,不但可以佐证徽菜文化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而且可以大大增添徽菜文化研究的权威性、可信度和新颖性。本文涉及到的徽州方志,主要包括《徽州府志》《徽州地区简志》《屯溪市志》《黄山市(太平县)志》《歙县志》《黟县志》《休宁县志》《祁门县志》《绩溪县志》和《婺源县志》等。我们欣喜地发现,不但各种徽州方志里全都收入了关于“徽菜”的内容.而且涉及到了徽菜的诸多方面,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6.
徽菜两款     
古徽州地处安徽最南端,东南比邻浙江、江西,开门见山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民俗的影响,形成了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原汁原味的烹饪特点。  相似文献   

7.
徽菜的最大特点是将徽州文化、徽州的特产与徽菜的制作方法融为一体。徽菜中的美味佳肴,展现着徽州的风情人物。品尝婺源徽菜,更会让你吃出文化、吃出品味、吃出无尽的遐想来。  相似文献   

8.
很长时间以来,一说起徽莱,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三重——重色、重油、重火工。徽莱何以“三重”?如果很直观地去理解,那就真的是委屈了徽菜。似乎也很少有人很清晰地、追根究底地去揭开它的面纱。这里,我们不妨聚焦徽菜的“重油”,特别是如何巧用动物油(主要是猪油),把一道道徽州的特色美食打理得有滋有味有内涵。  相似文献   

9.
每每谈到我国的著名菜系,人们不免总会想到徽菜菜系的发源地徽州来,因为她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即今天的安徽省歙县一带),是安徽风味的代表。据说,北宋大观年间,徽州有这么一道奇特的菜“鱼咬羊”。它是将羊肉装入鳜鱼肚里(该鱼口大鳞片细小,常年生活在淡水中,也有人叫它花鲫鱼),然后封口,烹调成菜后味道鲜美而特殊。它鱼酥,羊肉烂,不腥不膻,风味别具一格。这道菜虽是一道美味佳肴,但它是如何得来,里面却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徽商的推波助澜作用而将徽菜带到全国各地,使徽菜成为八大菜系之一。其次,徽州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徽菜的形成提供了先天的优越条件。徽州饮食行业的鼎盛,比徽商经营的其它行业如:盐、典当、茶叶、木材等,要晚好几百年。直至清末年间,徽菜馆在全国各地的经营成功使徽菜达到了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在我不太长的阅读经历中,记得曾看过一些有关徽菜的图书,但绝大多数为菜谱之类的专业性读物,研究的历史价值十分有限,而现今读了《徽州文化全书(徽菜卷)》(下简称《徽菜》)后,深感这本书的问世,可以说填补了徽菜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黄山食趣     
志伟 《美食》2005,(4):58-58
要阅读黄山市这座曾经叫做“古徽州”的新兴国际旅游城市,倘若不执箸、捏匙、把盏来“读”的话,是断然品不出这别一方水土的另类韵味来的。这不仅是因为这里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故乡,所谓“徽州多名厨,徽厨多美食”,走进黄山市,便走进了徽菜美食大世界;而且更因为黄山美食食趣多多——奇趣、妙趣、谜趣、逆趣、史趣、闲趣、异趣、怪趣、神趣、谐趣……每每仅凭一款佳肴抑或一勺鲜汤甚至一口大铁锅,就足以让远客近朋们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牢牢记住了她、读懂了她。  相似文献   

13.
红烧臭鳜鱼     
徽菜中有一道名菜叫“红烧臭鳜鱼”,这道菜只有到徽州才能品尝到。每年端午节,徽州城镇居民都要吃它,如今已沿袭了几百年了。 臭应属令人厌恶的气味,人们遇之掩鼻而过。但世上的事物有其普遍性的同时,常常也有其特殊性,所以臭也不总是遭人厌恶的了,比如沿江的臭豆腐乳、合肥的油炸臭豆腐干、江淮乡间腌制的臭酱豆、徽州红烧臭豆腐等等,虽然都是以“臭”出名,却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因为它们闻在鼻中是臭的,但吃到嘴里时反是香的,红烧臭鳜鱼自然也是如此了。 鳜鱼又名桂鱼,淮河两岸的人叫(鱼季)花鱼,它是肉质白嫩的上等鱼,花纹很美。徽州地处山区,只有小溪小河和一段清澈见底的新安江,哪来肥美的鳜鱼。相传  相似文献   

14.
邵之惠 《烹调知识》2010,(9X):16-17
在号称"徽菜之乡"的绩溪,紫园山庄是原生态徽莱的代表,在这里,厨房就是地道的徽居灶台,没有任何粉饰和加工,所有食材的选取都不经过工业加工。除了徽菜最民间的厨房,还有徽州原始的建筑,使这里成为品鉴原生态徽菜和徽居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江志伟 《美食》2004,(3):17-18
在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前夕,笔者欣喜地采访到有位徽州人竟然与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183;游泳》有关。他就是“中国徽厨之乡”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的徽菜名厨程民开师傅。让我们走进这段鲜为人知、饶有趣味的历史,走近这位与毛泽东诗词有关的徽州人。  相似文献   

16.
胡善风 《中国食品》2002,(7):2fzgsp
徽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世界旅游名胜地黄山市(原徽州府)一带,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其发展同徽商的兴盛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徽商是明清时期活跃在中国商界的著名商帮,徽商出于个人偏好和交际需要,无意间促成徽州饮食文化的传播,而专门从事饮食行业的徽商们在各地的崛起,才真正决定了徽菜的兴盛。全国各地徽菜馆的老板和主厨,大多来自绩溪县,绩溪伏岭村的厨师尤为有名,徽菜馆几乎被绩溪人垄断。绩溪人制作的菜肴、点心很精致,风味特佳,故而当时绩溪厨师制作的徽菜流传甚广。提到徽菜,不能不提徽菜馆及徽厨,提到徽厨就不能…  相似文献   

17.
概说徽菜     
张脉贤 《中国食品》2020,(1):130-131
菜系的形成是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徽菜产生在徽州,是徽州的菜系。安徽省名的来源,是因为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两地之首字合成"安徽"。徽州历来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在以学进仕、以文垂世的指导思想下,"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丞相"、"兄弟翰林"、"四代一品",都出现在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8.
《美食》2017,(1)
正公元1121年即北宋宣和六年,宋徽宗降旨敕改歙州为徽州。徽宴作为初起并兴盛在明清时期的徽菜典型代表,之所以能成为食客青睐的经典名宴,其可贵之处是整个宴席在徽菜讲求"三重(重油、重色、重火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徽州人尤其是徽州商人重视饮食养生的理念。该宴无论从食材的选用、菜品的组合,还是从烹制的方法、食用的程序上,都饱含着"明(目)清(心)"的养生之道。正因为如此,徽宴才能深深地吸引着食客,不可抗拒地勾起食客的无限食欲。如今,在传承徽菜的过程中,黄山披云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19.
徽菜是全国著名菜系之一,近年来徽菜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甚至与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很不相称。徽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如何尽快改变?近日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安徽省烹饪协会秘书长马邦山先生。马秘书长说,卢家丰副省长在2001年安徽省菜烹饪技术大赛开幕辞中强调:“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徽菜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徽菜的创新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徽菜的研究人员特别是厨师更要转变观念,以不断创新为己任;对“传统”、“正宗”、“特色”等重新认识,开徽菜新意,创徽菜新内…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黄山国际旅游节。黄山以那巍峨奇险的山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清澈不竭的泉水和波涛翻腾的云海,充分展示其不可多得的风姿。真是清新脱俗,美不胜收。教科书上说旅游有六大要素,即吃、住、行、游、购、娱,主办方国家旅游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将这六个要素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有传统的徽州古城民俗表演、休宁状元文化活动周、祁门红茶节,今年还吹来一股异国风,巴西桑巴狂欢夜、美国乡村音乐的街头巡演让人大呼过瘾,独具特色的黄山国际健走节、夜游新安江以及徽菜技艺表演赛人气旺盛,最后的“同一首歌”则为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