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晔 《烹调知识》2012,(3):80-80
原则一:饥饿法不可取。在我们身边,总有些人"越减越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减肥者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常见的就是一些年轻女性,减肥时严格控制饮食,但常常坚持不下去,然后就暴饮暴食,饿几顿之后,再疯狂吃一顿。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2.
有人断言:中国烹饪文化是饥饿年代的产物,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味道不对,因为那样说来,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烹饪文化,岂不成了一部吃糠咽菜的饥饿历史了?我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得明白饥饿和烹饪文化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相互之间有着那些联系。首先,人是要吃饭的,一日三餐不能缺少,如果一连几顿都不进食,势必产生饥饿感,这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人到了饥饿难忍时,会做出一些反常举动,于是历史上便有“民以食为天”之说。然而,与吃相关的烹饪文化却又是一回事了。古人说“仓禀足,知…  相似文献   

3.
衣、食、住、行与娱乐,是人生的五大要素。若能把它们融进艺术性,那么,人类就成为高尚的人物了。 “食是快乐的”,有一位巴黎的艺术家常说这句话。可是,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是食为饥饿的,人当饥饿时,当然要食,而且越饿时,食得越快乐。在我国先前饥荒的地方,穷人食了树叶与“观音土”也觉得极满足,但他们的快乐是“饥不择食”,为自然所需要罢了。至于巴黎艺术家所说的“食是快乐的”,乃是另一种说法,是在食中求得厨房术的烹调与饮食时的艺术及精神上的满足。 说到厨房术,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在西欧诸国当以法国为最著名。所以…  相似文献   

4.
超级粮食丸     
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粮食危机,一些科学家提议创造出一种超级粮食,解决饥饿问题。比如包含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的“粮食丸”,每天吃一粒就不会饿。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肯特·布拉德福说:“我不相信单一食物可以包括所有种类的营养成分。此外,整天吃粮食丸也会令人厌烦。”  相似文献   

5.
各国文化五彩缤纷,饮食习惯千差万别。曾有此说:一个人的身体就是他吃下的全部东西。不管我们的国别多么不同,不管我们的文化有多大差异,但是饮食变化多样。获取更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总是享受健康所必需的。人需要碳水化合物、油脂和水,才能使身体正常运转。专家们建议保持适当的体重才能防止心脏病,同时建议控制糖和盐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和粮食,才能满足身体的机能需要。  相似文献   

6.
谈饥说饿     
在有关食品的报刊上拈出一个“饿”字,似有点不合事宜。但根据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事物经常相反相成。食品的基本功能是为了求饱,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解饿和疗饥。从饥饿的角度来看饮食,也许会别有滋味。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有一个对饥饿的经典定义:“一日不再食则饥。”按正常的生活节律,一天之内,人至少要吃两顿(“再食”),否则,饥饿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油然而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饭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在普遍范围内正不断得以缓解。饥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  相似文献   

7.
《食品指南》2013,(3):24-29
吃喝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饿了就吃,渴了就喝,但有时候,饿了不知道吃什么;或者饿了却吃不好,喝了,又马上会后悔。饮食之于人类。不仅仅是果腹,还有温暖、安全和爱。只有吃饱了、喝好了,才有力气去“馋”。去经营“住”和“行”。“馋人”,说白了。就是好吃之人有一个“通病”:这一刻还是萎靡不振、哪儿都不想去,一旦旁人说:“走,带你去吃XXX”,便霎时眼睛一亮,即刻变回一条好汉或是巾帼英雄。  相似文献   

8.
鱼从头吃起     
中外饮食区别最有趣的地方莫过于:中国人酷爱动物的“首级”,鸡头、鸭头、鱼头,啃得津津有味,吮指之乐欲罢不能;西方人别说不会吃,就是在餐桌上看到也会吓得半死。  相似文献   

9.
吕田 《中国食品》2014,(3):108-111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征的反映。俄罗斯人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也简单粗豪。俄罗斯人早先在饮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热乎就行,尽管俄罗斯人不像中国人对吃那么讲究,食物品种也比较少,但是他们也有独具风味的美食。"五大领袖工和"四大金刚"俄罗斯人吃什么?择其要者,有面包、牛奶、土豆、  相似文献   

10.
国外饮食习俗拾零刘安柏,阳君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的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意大利人喜用各种面食类:葱卷、馄饨、通心新当作莱用。波兰人口味清淡,却不食清蒸食品,临海却不吃虾和海味,对酸辣油腻食品敬而远之。忌食动物内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