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仰前  孔润常 《美食》2004,(5):16-17
人们都知道,清代的“满汉全席”。集中华美肴佳馔之大成,是我国最豪华的超级筵席。代表着中国烹饪的最高水平。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即在唐代初期,有一种“烧尾宴”,足堪与“满汉全席”媲美。  相似文献   

2.
“烧尾宴”,是指唐代文人应试及第或官吏升迁时的一种喜庆宴席。 “烧尾宴”有两种,一种是指唐代文人新登第或升迁庆贺宴席。据唐代史学家封演著《封氏见闻记》卷五《烧尾》载:“士子初登荣进及升迁时,亲朋同僚前来祝贺。主人设酒宴盛情款待,并伴以歌舞欢宴同乐,称为‘烧尾’。一说是谓老虎变人,尾巴变不了,须烧尾焚除,才能真正变成人。  相似文献   

3.
唐代京城长安盛行一种高等级名宴.据<新唐书>、<旧唐书>、<封氏闻见录>、<辨物小志>等记载:唐代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朋友或同僚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款待来宾,此宴名日"烧尾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宴之一的“烧尾宴”,盛行于唐代,是专门为庆祝官员晋升或学子登科而举行的宴会,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足可以与“满汉全席”相媲美。“烧尾”的含义出自“鱼跃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韩城县与河津县之间,相传为夏禹治水时开凿。每年春季,锦鲤溯水而上,将游进改为跳跃,迎惊涛,劈骇浪,一跃上龙门。  相似文献   

5.
6.
施红 《烹调知识》1994,(3):27-27
清朝中晚期形成的满汉全席,是清朝烹调技艺高度发展的结晶。就目前发现的资料看,全国各地的满汉全席有不少流派,其中北京、江苏、广东、四川最具代表性。这些流派在宴席主要成份中基本一致,都是由到堂点(也叫到奉点心)、手碟、干鲜果品及蜜饯、冷荤、热荤、点心、大菜、随饭菜、小菜  相似文献   

7.
筵席撷萃     
筵席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具有一定规格的、传统的聚餐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社会生活资料有了一定的积余之后,人与人之间就有了“礼”的往来,诸如宴客、接风、饯行、祝寿、庆贺、婚嫁等,多以举办宴席来表达。  相似文献   

8.
蛇宴     
冯炎  焕章 《中国食品》1989,(9):5-27
“秋风起,三蛇肥,补肾最合时.”南人的蛇宴经无数烹饪大师的改进、提高,更加为世人瞩目.蛇宴莱式主要有百花煎蛇脯、竹笙扒龙液(以上为二热荤)、龙虎凤大会(烩)、双龙争明珠、五彩炒蛇丝、南蛇炖蚬鸭、凤爪伴龙衣、烧肝拼蛇片、冬菇扒蛇腩、五蛇胆汁酒等.现将制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牡丹花宴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任蜀州通判期间,曾对彭州丹景山和平原濛阳镇的牡丹大加赞赏。几年前,我和友人沿此路线旅游至清流渔镇,发现一庭院深深的人家,我俩说明来意后,主人敞开中门接待。举头望见一红色抱柱楹联,字迹遒劲,联曰:“深院酿花鸠妇雨;画栏垂柳鼠姑风。”主人解释道:鸠妇、鼠姑都是牡丹的别名;从前我家每年都用牡丹花来酿酒,用牡丹花瓣来点茶,文革期间就不曾酿了。我俩的造访,终于发现了用牡丹花酿酒的历史证据;又从前人给国色天香有“花龄长久,寿逾百年;花可酿酒,瓣可食用”的结论中得到启迪。于是,我们便仿效起来,烹制成牡丹花宴。  相似文献   

10.
1994年7月,我们前去参加新加坡美食节中的北京美食节,得到了食客和酒店的一致赞誉.行前,我与同行的常振伟师傅  相似文献   

11.
迎宾宴     
本菜单突出山东特色,适合于迎送,消费层次中等,8~10人席,服务员派菜.菜单设计中,适当选用了食养药膳.设置公筷、公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中山风味宴     
这是一个15岁少女的筵席设计.这个年纪的女孩还在“花季”,当是“追星”的年龄,然而她“追求”的却是中国烹饪文明.尽管她的设计还有不完善之处,但我们从中却看出了“跨世纪”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首届清真烹饪大赛的参赛队伍中,有一家获得特色食品金奖的单位非常引人注目。它就是惟一一家个体餐厅获得金奖的参赛队——金生隆爆肚。该店历史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清末光绪年间,山东厨人冯天杰自临清来京,在东安门大街(现东华门大街)卖爆肚,因其做工精细,人送外号“爆肚冯”。第二代传人冯金生,已在原东安市场设店经营,并因其名,挂出正规字号“金生隆”。公私合营时,东安市场八家专营京味特色的企业合而为一,统一使用“金生隆”字号,其名声与规模可见一斑。难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出版《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时,将“…  相似文献   

15.
16.
宿育海 《餐饮世界》2014,(4):106-109
正孙中山先生曾说:"烹饪之术,本于文明而生,中国烹饪之妙,表明文明进化之深也。""民以食为天",中国最早、最深厚的文化当数饮食文化。更有专家认为,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之母,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又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民俗性、东西不同,南北更不同,故中国才有八大菜系之说,十大菜系之说等等,如粤菜、川菜、湘菜、鲁菜、淮扬菜等等。也有人把中国的饮食以风味分派,如东北风味、西南风味、西北风味、华东风味、华南风味等等。但是不论菜  相似文献   

17.
王文正  刘勇 《美食》2004,(3):6-7
2004年2月18日,徐州市烹饪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徐州彭城饭店隆重召开。市烹协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孟繁君同志对彭城饭店过去五年中。开发研制历史化宴席及创新菜点上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与赞扬。2月21日。央视一套、四套  相似文献   

18.
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佳肴兼有的盛大宴席。清朝满族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的饮食开始融合,在皇宫的国宴中出现了满汉珍奇莱看并用的局面。满汉全席基本上是满族皇室、贵族等举行的豪华宴会,民间很少见。其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集中了满汉菜肴中之精品,南北风味兼有,菜肴多达300余种,是所有古代宴席中最高级的。  相似文献   

19.
冯旭 《中国食品》1995,(8):4-25
古人讲:“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设宴待嘉宾,无礼不成席”.9同10日又逢教师节,为了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祝福,冯旭同志特意设计了一组“教师宴”,选料合理,莱名寓意深刻,道道菜肴表达了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在此,我们选登部分菜肴的制作,为教师们节日欢宴时助兴.  相似文献   

20.
宴名的文采美,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函之一。不同的宴名,有着不同艺术鉴赏情趣,表现出特写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饮馔审美风格。吉数镶嵌是宴名美化的习用手法。它借助汉语修辞技巧,造成诗的意境、画的风韵和乐的旋律,使筵宴欢乐、祥和、火爆、吉庆,流光溢彩,畅神悦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