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基于测井新技术解释有效裂缝发育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像测井资料提供了井下裂缝的准确分布状态,可以准确提取裂缝的参数,包括裂缝的倾角、倾向,裂缝的组合特征,这些参数为地质分析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信息.将多井的成像资料分析的结果,结合取芯岩芯分析,运用地质规律对地质特征相似的邻区进行了裂缝预测.利用四川某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10口井的成像和岩芯资料,通过分析裂缝的分布特征和影响裂缝发育的岩石特性、裂缝的溶蚀和充填情况、裂缝与现代地应力和构造的关系,解释出了3个有效裂缝发育带、5个有效裂缝欠发育带和2个裂缝不发育带.该结果得到了实钻资料的证实,表明综合测井新技术解释有效裂缝发育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油藏裂缝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芯观察、录井资料、钻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克拉玛依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裂缝的特征.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裂缝非常发育,主要为构造运动作用形成的构造缝,大部分裂缝都被各种固体矿物不同程度地充填,影响了裂缝对油气储集和运移的有效性;裂缝主要为网状裂缝和斜交缝,规模以细小裂缝为主,大裂缝较少;裂缝方位主要为北东向,与主构造方向相同.根据上述基本特征和成因,对研究区裂缝进行了综合分类;探讨裂缝与构造运动的关系,认为发育的4期裂缝与构造运动期次相吻合;探讨了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认为岩石性质和构造位置是影响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能气体压裂和脉冲压裂能在近井地带形成多条径向裂缝,对此建立了均质油藏和双重介质油藏多裂缝系统垂直裂缝井的物理模型.利用叠加原理,在单裂缝系统压力分布公式的基础上,得到了多裂缝系统垂直裂缝并不稳定渗流压力响应的计算方法,绘制并分析了油藏参数、裂缝条数和裂缝分布影响下的压力动态典型曲线.结果表明:流体在多裂缝系统的流动特征与裂缝条数和裂缝分布有关,当裂缝条数较少并且夹角较大时,压力动态曲线主要分为3个流动阶段:线性流段、椭圆流段和拟径向流段;当裂缝较多或者夹角较小时,由于裂缝之间相互影响,线性流段和椭圆流段之间的过渡段变长,线性流段可能消失;裂缝条数越多,供液能力越强,相同时间下,井底压力下降得越少.  相似文献   

4.
根据压裂水平井实际情况,首先建立了支撑剂在三维裂缝的运移分布和水平井压后产能预测模型;结合裂缝三维延伸模型、温度场模型和压裂优化设计方法研制了压裂水平井设计软件.其中支撑剂运移模型通过引入支撑剂对流质量传递方程,考虑了支撑剂对流、温度分布、压裂液滤失等因素对支撑裂缝尺寸的影响;产能预测模型考虑了水平井压后形成的多裂缝间的相互干扰、裂缝条数、裂缝间距、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平面与水平井筒夹角等因素对水平井压后产能的影响.通过实例应用,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表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及维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裂缝的产生原因,针对规范对裂缝控制的标准,提出了裂缝预防措施及裂缝的治理原则和治理方法.其中着重强调了结构设计和荷载裂缝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了控制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的方法及裂缝出现以后的各种补救修理措施,可供从事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裂缝是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影响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川中地区致密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地质成因上,该区中下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和大安寨组致密灰岩储层的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与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按照裂缝倾角,构造裂缝可以进一步分为低角度裂缝(0°~30°)、斜交裂缝(30°~60°)和高角度裂缝(大于60°)。由于低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高,而斜交裂缝与高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依次降低,所以对其裂缝密度统计时需要进行校正。根据裂缝与岩芯的空间几何关系,采用裂缝面法线方向上单位长度的裂缝条数进行校正。结果表明,该区沙溪庙组一段和大安寨组高角度裂缝线密度远大于低角度裂缝,反映该区致密油储层具有以高角度裂缝为主的特点,修正了过去长期以低角度裂缝为主的认识,对深入认识该区裂缝发育规律和指导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为例,阐述了岩芯裂缝的总体发育特征,论述了裂缝在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利用曲线元的原理和算法建立了裂缝的定量判别标准.最后将常规测井的判别结果与岩芯裂缝、成像测井进行了对比.实践证明,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在裂缝识别方面可以互为验证和补充,综合多种方法方能有效地判别火山岩储层裂缝,对于其他类型储层的裂缝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常规储层相比,裂缝的存在致使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如何全面、准确地定量描述裂缝网络成为细致刻画这类储集层的关键.合理整合相关裂缝信息数据,运用最优概率分布函数对裂缝属性特征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目的,选择最佳理论模型是裂缝性储层建模的基本思想.依据这一原则对裂缝性储层随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1)非线性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小不同数据源、不同尺度数据整合所产生的误差,综合分析的裂缝数据较为理想;(2)运用圆周统计、人工智能分析裂缝属性能够获得较为合理的结论;(3)复合模型既能表现裂缝离散性特征,又能体现裂缝聚类的连续性效果,能较好地表征裂缝性储层特点.但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决定了裂缝储层建模还需综合不同学科、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板堆石坝裂缝机理及防裂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面板经常出现裂缝问题,对面板的裂缝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面板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千缩裂缝、温度裂缝和结构性裂缝。为达到减少裂缝的目的,从不同方面对防止面板裂缝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清水压裂多场耦合下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实验测试研究层段页岩储层的物性参数、岩石力学参数和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参数,建立了清水压裂过程中缺陷性岩体应力场—损伤场—渗流场耦合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通过Comsol软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地层分别在拉伸和压剪应力下裂缝的扩展规律,天然裂缝系统开启时,页岩储层水力压裂可以形成人工裂缝网络。当水力裂缝扩展至天然裂缝时,裂缝的宽度有明显的增加,且水力裂缝方向发生改变,沿天然裂缝两翼的其中一翼扩展,另外的一翼并没有扩展。天然裂缝间存在着明显的互相干扰。多裂缝产生的过程是从多个小裂缝向少数大裂缝发展的过程,最终的裂缝条数取决于裂缝之间的连接性;地应力、天然裂缝、射孔井段、射孔方式、地层倾角、施工排量与液体黏度等,是影响多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均匀沉降下内嵌墙板钢框架协同工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填充墙体对钢框架抗地表变形性能的影响,针对开放式、封闭式和内嵌墙板3类钢框架,分别进行地表不均匀沉降作用的物理试验,对柱顶侧移、梁柱应变等响应规律展开分析研究,得出底梁和内嵌墙板对框架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内嵌墙板-底梁-钢框架的协同工作性能。结果表明:开放式框架构件变形最大,封闭式框架次之,内嵌墙板框架最小,而框架整体倾斜变形的顺序则恰好相反;框架梁柱构件各部位变形对柱顶侧移贡献大小顺序为柱底>柱顶>梁边柱端>梁中柱端>梁跨中;框架柱底增设底梁,能一定程度地减小框架构件变形量,但同时其框架整体倾斜变形增大,并不能有效降低框架柱顶侧移的增大速率;内嵌墙板能较大幅度改变框架梁柱内力分布,并有效降低框架柱顶侧移的增大速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汶川地震中框架填充墙结构的震害状况,现行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较2001版相比,对填充墙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规范中仍无具体的定量说明.文章分析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现阶段对填充墙设计和研究的两点建议:一方面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继续重视“概念设计”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区别对待填充墙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消除填充墙对框架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框架变形能力强、延性好的优势,采用在钢管混凝土框架柱与填充墙间预留缝隙,填充墙与型钢梁间柔性连接的构造措施。为验证该种连接的可靠性,研究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整体装配式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1个足尺单榀两跨两层框架填充墙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分析了填充墙的损伤演化过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和连接件的变形及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整体装配式填充墙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加载点极限移位角达1/41时,整体结构仍具有稳定的承载力,延性较好;装配式填充墙板-框架间的柔性连接,削弱了框架传递给填充墙板的荷载,延缓和减轻了整体装配式填充墙板损伤;填充墙板与装配式钢框架整体连接可靠,发挥了框架变形能力强、延性好的优势;整体结构后期承载能力稳定,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以填充墙与框架结构共同作用为机理,采用ANSYS软件对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体系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探讨了填充墙位置、填充率等对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及其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填充墙的布置位置及填充率的变化导致结构整体动力性能发生变化,尤其底部填充墙对结构动力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使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结果更切合实际,以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纤维石膏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石膏复合材料具有诸多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但将其作为填充墙材料的研究却较少。为研究纤维石膏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及填充墙的连接构造措施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1:2的缩尺比例设计了4榀单层单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其中1榀为空框架,1榀刚性连接的页岩砖填充墙框架,两榀纤维石膏填充墙框架,并且纤维石膏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方式分别采用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通过对4榀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填充墙的存在能提高框架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与传统页岩砖钢筋混凝土填充墙框架相比,纤维石膏填充墙的框架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与耗能能力,而且柔性连接的纤维石膏填充墙框架比刚性连接的纤维石膏填充墙框架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因此,相比与传统的砌体填充墙,纤维石膏填充墙在实际的工程之中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温度裂缝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本试验通过增设构造柱和采用多种墙体材料这两种措施对填充墙的温度裂缝的控制进行研究。试验建筑为单开间框架结构,变形测试方法采用电测法;墙体材料选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和页岩空心砖,部分墙体加设构造柱。试验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砌体墙温度变形比页岩空心砖砌体墙明显偏大,设置构造柱能大大减少填充墙的温度裂缝,说明这两种控制措施都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7.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工程质量通病之一.对墙体裂缝的原因从材料、设计和施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类型及成因,结合我国当前砌体结构在民用建筑中的使用情况,阐明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从预防和治理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具体建议,为房屋建筑设计、施工及使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某仪修电修车间墙体产生的裂缝分布特点 ,认为这些裂缝主要是由于两种类型不同的基础相联处的沉降缝施工不妥 ,从而使两种结构的沉降差不同造成的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墙体裂缝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AAC)是目前国内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它较普通墙体材料具有容重轻、节能保温、防火、隔声、抗渗、抗震性能好,以及方便砌筑和减少面层抹灰等施工特点.笔者针对此种砌块干燥收缩值大,易于造成墙体饰面面层裂缝等,提出了“预干缩、后上墙,留张缝、后嵌平”施工工艺,有效地抑制了轻质填充墙与混凝土结构构件交接接缝处裂缝质量通病的产生,并成功的应用到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