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建隧道施工对近接隧道的影响,一直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但现阶段对此还没有一致的认识。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建隧道施工对近接隧道影响机理,设计了能够模拟隧道分步开挖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并用该试验装置进行了砂土地层中新建隧道施工引起近接水平平行隧道位移的试验研究。试验重点研究了两平行隧道间净距、埋深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既有隧道拱顶和靠近新建隧道一侧拱腰部位的位移发展规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新建隧道开挖会对既有平行隧道结构产生侧向挤压效应,隧道埋深和净距对既有隧道的位移都有影响,但隧道间净距变化对位移量的影响更大。当隧道间净距大于2倍隧道直径时,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水平平行隧道位移的影响非常小。研究成果可为砂土地层中近距离平行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隧道塌方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离散元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查阅及现场调研,统计分析了大量公路、铁路隧道和水工隧洞塌方工程实例,对隧道塌方进行了分类,认为地质条件、隧道埋深、隧道断面形式及大小、地下(表)水、爆破扰动、施工措施不当是隧道塌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隧道塌方高度、隧道埋深、地表陷穴宽度等与隧道跨度的比值以及破裂角作为表征隧道塌方程度的参量,全面分析了上述因素对隧道塌方的影响。通过与统计资料塌方量的对比,分析了几种常用隧道松动荷载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文中最后运用PFC2D程序模拟了隧道塌方的全过程,分析了隧道塌方影响因素对隧道塌方发生机制的作用,取得了与统计分析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丁传松  杨兴富 《施工技术》2012,41(1):84-86,91
以西藏南路隧道下穿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运营隧道的变形情况。根据实测数据对新建隧道下穿运营隧道时运营隧道的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运营隧道的变形性状进行了总结,给出了其中的变形规律。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对运营隧道影响明显,隧道变形与盾构类型、地质条件、注浆施工控制及线路姿态调整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新建隧道的开挖会导致临线既有隧道中围岩应力的重分布,对既有隧道衬砌产生不利影响。山西通昌能源有限公司兴县铁路安家庄隧道紧邻瓦日铁路和肖家洼铁路,距肖家洼铁路隧道最近仅1.1m,距瓦日铁路隧道最近为19.7m。安家庄隧道的开挖对两侧既有隧道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该问题,首先详细介绍了隧道线路布置、工程地质条件及隧道结构形式等工程条件;然后,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安家庄隧道开挖后两侧既有隧道衬砌的受力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两侧既有隧道衬砌的最不利受力位置,依据铁路规范对安家庄隧道开挖后临线既有隧道衬砌的安全性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成果为安家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恒定流理论,提出了隧道空气附加阻力的计算方法,分别推导了列车部分进入隧道、全部进入隧道、部分驶出隧道的空气附加阻力解析计算公式;研究了列车在隧道内不同运行时刻的空气阻力变化规律,并全面阐述了隧道长度、隧道净空断面、列车长度、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对隧道空气阻力的影响;分析研究了隧道坡度折减系数与隧道长度、净空断面、机车牵引能力的相关性,得出了大断面隧道的坡度折减很小或无需折减的结论,对长大及特长隧道的选线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隧道防火保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介绍了国内外隧道火灾情况及隧道消防安全的研究成果。比较了各种隧道防火保护措施的优缺点 ,认为隧道防火涂料既能满足隧道防火设计要求 ,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适合我国国情 ,应鼓励研究和推广。介绍了隧道防火涂料的研究、使用现状 ,对隧道消防研究、设计及隧道防火涂料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邱凡  俞建娟  胡宇龙 《山西建筑》2014,(26):171-173
结合杭州地铁5号线创意路站—蒋村站区间盾构法隧道投标方案,分析了斜交隧道施工过程中,上下侧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对隧道结构受力的影响,阐述了斜交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土体沉降的规律,论述了隧道间净距变化对隧道衬砌受力状态的影响,并通过对隧道周边加固体的数值模拟论证了注浆加固对隧道施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隧道施工中,良好的施工管理是隧道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控制工期和成本的必要途径,随着当前我国隧道建设的加快,关于如何加强隧道施工管理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文章阐述了加强隧道施工管理的意义,分析了隧道施工管理中的要点,提出了加强隧道施工管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区铁路车站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翔 《山西建筑》2008,34(7):328-329
分析了宜万铁路白云山隧道的工程概况,针对白云山隧道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四线双连拱车站隧道、大跨双线车站隧道、车站燕尾段连拱隧道的施工顺序及施工工艺,并阐述了车站隧道的施工要点,为此类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双层道路隧道与一般单管单层的道路隧道相比,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介绍了双层隧道通风设计的基本情况,并具体介绍了上海复兴东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外滩隧道及军工路隧道等4条双层隧道通风设计的典型实例。最后归纳了双层道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隧道横向变形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面压载、土体侧向压力系数和土体抗力系数对隧道横向变形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隧道横向变形随压载的变化发展规律,建立了隧道直径变化和混凝土受力、螺栓受力以及接头张开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隧道直径变化作为隧道横向结构性态发展的判定指标;根据隧道横向变形发展规律,利用隧道结构变形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几何特征,建立了隧道变形量发展的几何简易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直接测量隧道直径变化就可以判定隧道变形状态,为隧道结构安全评价提供了十分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郑西客运专线交口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广伟 《山西建筑》2009,35(15):340-341
阐述了郑西客运专线交口隧道的工程概况和隧道的施工步序,介绍了地下区间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设置,阐述了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并根据具体工程提出了施工建议,积累了隧道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短隧道行车的视觉特点,分析了短隧道通透率与观察视场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直线短隧道和曲线短隧道的通透率与隧道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不同结构短隧道的通透率随长度和半径等参数的变化关系,并与采用图像处理法对仿真建模和实际工程的短隧道通透率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隧道结构的短隧道通透率的计算方法不仅准确便捷,并且完全不受隧道建设工期影响,在隧道设计及建设之初就可得到准确的短隧道通透率,使得采用短隧道通透率进行隧道照明节能设计成为可能,可促进我国隧道照明节能与安全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渗漏是隧道常见病害,可使隧道环境恶化,影响隧道内器材的性能,增加隧道维修费用,严重时影响隧道功能的正常发挥。通过分析造成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总结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达到了防治隧道渗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某隧道坍塌的原因分析及施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富 《山西建筑》2009,35(11):310-311
结合工程实践,通过介绍隧道坍塌情况,分析了隧道坍塌的原因,同时总结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坍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并提出了隧道施工的一些合理建议,从而达到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加快隧道施工进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结合贵州省汕头-昆明高速公路的隧道设计,从隧道设计的技术标准、隧道土建工程设计、隧道衬砌设计、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隧道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了当前隧道设计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旨在最终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隧道日常巡查及清洁维护的主要内容,从隧道洞内、隧道设施、隧道内衬等方面,阐述了隧道日常维修与清洁保养的方法,以确保隧道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畅通性。  相似文献   

18.
吴彦斌  汤东 《建筑机械》2023,(2):103-108
地下隧道施工往往面临双隧道或者多隧道同时施工。双隧道同时施工时,与其他隧道相邻的隧道可水平施工。软土隧道施工中采用的开挖方法为三层七步开挖法,既能稳定隧道面,又不需要任何附加支护,在公路大断面隧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隧道间距和开挖顺序都会影响衬砌中的位移和应力,因此研究这些因素对隧道设计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隧道的位移特征,并获得了最佳施工方法。该计算方法适用于隧道稳定水平的估算,特别是双隧道间距和开挖顺序的优化,计算结果可靠,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指导。  相似文献   

19.
曹文根 《建筑施工》2012,34(2):109-112
某建筑基坑骑跨在双圆隧道上方,如何确保隧道运营的安全,是建筑深基坑施工的关键。通过隧道内动态加载、隧道上平衡卸载、隧道底降水减浮、加固隧道周边土体、打设隧道抗浮桩等技术措施和信息化施工,有效地控制了隧道上浮变形,达到了保护已有隧道、保护周边环境、确保基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阮清林 《四川建筑》2012,32(3):236-238
简要分析了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渝利铁路特长隧道长洪岭隧道进口,大梁隧道出口,在隧道爆破、设备配套、衬砌施工、隧道测量方面进行探讨。介绍了两座隧道在这些方面的状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建议和注意事项。以求进一步发展隧道修建技术,进而确保质量,规避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