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角闪烁的研究大多基于远场条件的假设,但是近场条件下,角闪烁对雷达的跟踪误差产生更大影响,近场角闪烁的研究更加具有学术和实际工程应用意义。该文推导了近场条件下角闪烁线偏差的解析计算方法,并将图形电磁学(GRECO)应用到近场角闪烁的预估中,使其具有实时性强、电大目标计算的能力且不需要散射中心的提取过程。雷达波束不完全覆盖目标的情况被首次考虑,使得全程估计目标的雷达跟踪误差成为可能。通过不同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标角闪烁偏差是限制跟踪雷达,尤其是近距离跟踪雷达的角跟踪精度的主要因素。在实际跟踪和制导中,如 果对目标回波信号的角闪烁偏差处理不当可能加大雷达跟踪目标的误差,甚至丢失目标。因此对角闪烁偏差的研究将有 助于提高跟踪目标的准确率。本文首先对目标进行几何建模,得到模型的三角面元信息;然后基于面元信息,应用等效 电磁流方法(MEC)计算目标的电磁回波场;再利用相位梯度方法完成目标的角闪烁计算,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 最后, 选用立方体目标进行角闪烁校模,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角闪烁是现代防空制导武器的主要误差源。针对隐身飞机目标动态角闪烁外场测量难度大、耗时长、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EKO软件的雷达目标动态角闪烁特性的实时仿真方法。首先,对雷达坐标系和目标坐标系进行了坐标转换,获得了目标模型飞行随时间变化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然后,介绍了利用FEKO仿真计算目标动态角闪烁的方法及其步骤;最后,以隐身飞机目标为例,通过该方法仿真获得蛇形机动下的目标实时动态角闪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目标实时电场散射信息,进而计算出目标的角闪烁信息。该研究为防空制导武器抗诱偏、降低脱靶量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分析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范红旗  王胜  祝依龙  付强 《电子学报》2009,37(5):937-941
 角闪烁作为重要的目标特征信号,对雷达系统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目标近场,而目前的角闪烁预估大多基于远场假设,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中心模型的近场角闪烁预估技术.首先基于散射中心模型表示近场散射,然后通过直接求解相位函数的空间导数,得到了近场条件下相位梯度法的严格解析式,最后结合末制导条件给出了相应的简化公式.结论表明:黄培康等人《雷达目标特征信号》一书中的相位梯度法仅是本文在特定极化方式下的远场近似,而且在末制导距离范围内,所给出的近似式具有良好的精度,这些结果为近场角闪烁预估及其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雷达目标角闪烁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雷达目标电磁散射的角闪烁理论计算问题,结合实例给出有价值的分析计算结果,提出角闪烁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用单脉冲雷达进行跟踪的导弹,提出两点源单闪烁干扰.利用目标雷达的周期闪烁,诱饵进行连续发射,使得来袭导弹在达到分辨角前尽量朝诱饵飞去,并对这一过程的弹道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设置初始张角和雷达分辨角,运用遗传算法快速地计算出两干扰源施放的最优距离和单闪烁的最佳周期,使得导弹在分辨出地面目标雷达并经过最大过载修正后仍距目标有较大的偏移.  相似文献   

7.
虚拟跳频抑制高频地波雷达角闪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志峰  文必洋 《电子学报》2007,35(12):2284-2288
本文基于高频地波雷达的实现原理,和目标角闪烁的基本原理,对雷达回波信号采用虚拟跳频的处理方式来抑制目标角闪烁.由模拟和实测数据实验证明,该处理方式既不影响点目标的回波信息,又对复杂散射目标有明显的角闪烁抑制,并且该处理方式的计算量开销小,完全可以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8.
雷达探测低空目标时,镜像“目标”严重影响雷达检测与仰角测量性能。镜像“目标”对雷达仰角测量的影响一般用两点源角闪烁模型来描述,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对低空镜像角闪烁问题展开了研究,但未对雷达极化的重要影响给予足够关注。本文着重围绕雷达天线极化和目标极化散射矩阵对低空镜像角闪烁的影响效应,开展了理论推导与仿真分析,相关模型可为雷达低空镜像角闪烁抑制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种极化测量雷达的角闪烁抑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角闪烁是雷达目标的固有特性.以半波振子对为目标模型,利用相位畸变理论,研究了目标在极化测量条件下的角闪烁特性.建立了半波振子对目标在单极化和全极化接收条件下的角闪烁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极化测量雷达的角闪烁抑制方法.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明显降低目标的角闪烁线偏差.  相似文献   

10.
毫米波雷达高分辨抑制角闪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闪烁是影响毫米波末制导雷达角跟踪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能致使脱靶量增加,甚至导致目标丢失。然而目前关于角闪烁的研究主要基于理论分析、建模和仿真,试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首先简述了角闪烁产生的机理,分析了角闪烁的特征,然后总结了抑制角闪烁的常用方法,并阐述了高分辨雷达抑制角闪烁的原理,开展了毫米波单脉冲雷达角闪烁试验,最后利用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高分辨可有效抑制目标上多散射中心间相互干涉引起的角闪烁。  相似文献   

11.
对紧缩场中单脉冲雷达的目标角闪烁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单脉冲天线角闪烁测量理论推导,提出了单脉冲天线鉴相器工作斜率的标定方法,论述了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完成了某飞机模型的角闪烁测量,分析了测量结果,证明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Result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research on the short-circuited thermoelement (SCTE) with slanted shorting in cooling mode are presented. The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fields in the thermoelement was obtained, enabling determination of the basic energy parameters of the SCTE for different numbers of shorting conductors,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The SCTE design was optimized to achiev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cooling capacity.  相似文献   

13.
角闪烁背景下基于IMM算法的末制导雷达目标跟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抑制末制导雷达目标跟踪过程中的角闪烁噪声,对闪烁噪声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符合其分布的统计模型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用交互多模型算法解决了角闪烁背景下的目标跟踪问题;并根据该问题的特点,对IMM算法进行了简化.仿真结果表明,用交互多模型方法抑制角闪烁噪声是非常有效的,基于转换卡尔曼滤波的IMM算法比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IMM算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简化的IMM算法虽然在跟踪精度上不如基本的IMM.但仍然达到了很好的滤波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复杂程度,是一种更符合工程实际的抑制角闪烁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角闪烁抑制和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闪烁是造成雷达系统、导引头近距丢失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对雷达导引头而言,需要抑制角闪烁.而对反雷达探测和反导引头跟踪的防御系统研制来说,角闪烁是需要开发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e short-circuited thermoelement (SCTE) with slanted shorting was studied i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mode by mean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basic pow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fields in the thermoelement were obtained. The transverse thermo-electromotive force (EMF) and efficiency of the SCTE were studied as functions of the material, number,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orien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the shorting elements.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thermoelement to achieve maximum efficiency were determined. Recommendations for SCTE optimization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6.
光电跟瞄平台的波门跟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门跟踪是提高基于图像等信息实现跟踪的光电平台跟踪精度的有效方法.探讨了脱靶量预测、图像传感器滞后和伺服系统动态精度对波门跟踪的影响.针对一类匀速运动目标,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信息和伺服系统反馈信息的目标空间角运动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得目标角运动参数的估计,同时推导了目标图像脱靶量的预测公式,结合目标运动预测,完成了自适应波门的设计.最后给出了常规波门和自适应波门的工程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创新定性地定量分析了波门跟踪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完整且在工程实验中得到了检验,提高了跟踪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A simple measurement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is presented which, at the output, on a television screen, continuously and on line yields a one-dimensional radar image of rotating targets togeth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wo-dimensional optical image. The system makes use of the well-known fact that the fine structure in the instantaneous Doppler spectrum of the radar echo from a rotating target yields high cross range resolution of the scattering centers. It is very useful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cattering center distribution on complicated targets, for on lin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comouflaging and for related areas as glint analysis and RCS prediction, for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