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专利号:ZL200610023519.7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人:陈应耀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在连铸连轧带钢生产中优化加热炉的布置方式的一种高效连铸连轧工艺。解决ASP工艺存在的热装温度低、投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连铸连轧工艺,其工艺流程为:连铸铸坯—铸坯加热—坯料除鳞—粗轧轧制—热卷箱—切头尾—二次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其特征是,连铸机采用2机2流,在铸坯加热工段,加热炉以轧线为中心线面对面错开排列,加热炉采用2段步进式炉。本发明能  相似文献   

2.
<正>申请(专利)号:CN200610023519.7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陈应耀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在连铸连轧带钢生产中优化加热炉的布置方式的一种高效连铸连轧工艺。解决ASP工艺存在的热装温度低、投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连铸连轧工艺,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连铸铸坯—铸坯加热—坯料除鳞—粗  相似文献   

3.
《武钢技术》2012,50(5):41-41
专利号:CN201110445546.4 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其步骤:冶炼、采用薄板坯连铸;高压水对铸坯进行第一次除鳞;均热;第二次除鳞;精轧;常化,随后冷却至温度小于100℃;冷轧制成品厚度;连续脱碳退火;渗N2;涂布氧化镁隔离剂,并进行高温退火;平整拉伸,并涂布绝缘层。本发明制造成本低,能消除钢板表面夹杂、重皮等缺陷,磁性能稳定,连铸工艺宽松。来自“中国知识产权网”  相似文献   

4.
对河钢唐钢淬火配分钢QP980进行了化学成分、组织及夹杂物分析,认为造成其热轧断带的主要原因是快冷、快热导致铸坯内外热应力过大,使得微裂纹在内应力的作用下不断扩展。通过将连铸坯入缓冷坑,调整加热炉低温加热区(加热一区)的驻炉时间≥30 min,严格控制板坯除鳞温度≥1 120℃,降低过粗轧除鳞的板坯速度,QP980钢再未出现热轧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申请(专利)号:CN200610023519.7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陈应耀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在连铸连轧带钢生产中优化加热炉的布置方式的一种高效连铸连轧工艺。解决ASP工艺存在的热装温度低、投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  相似文献   

6.
《酒钢科技》2007,(1):45
连铸连轧过程组织性能预报技术的开发应用与相关技术基础项目的研究目标是面向带钢热轧生产过程,建立从铸坯高效连铸到热轧成型的控制铸造、控轧、控冷条件下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一体化模型和软件系统,开发凝固、加热、形变、再结晶、相变、组织与性能定量关系的模拟软件包和相关应用技术,指导工程技术人员系统掌握整个流程的物理冶金变化,优化合金设计和生产可控工艺参数,减少性能波动和取样次数。  相似文献   

7.
连铸     
《重钢技术》2004,47(1):52-54
两流薄板坯连铸连轧作业时铸坯在加热炉内的运行规律[刊]/唐洪华等//河北冶金—2003(5)-18~22讨论了两流薄板坯连铸连轧作业时铸坯在加热炉内的运动情况。分析了进入出坯段的铸坯的模式选择。进而确定进入平移段的时机,定义了加热炉内综合进坯速度和加热炉平均出坯速度两个概念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厂家采用连铸坯热装加热炉和直送热连轧机进行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实现连铸坯的热装加热炉及直接轧制所必备的技术条件,提出了发展我国铸坯的连铸连轧技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公开号:1113458申请人: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发明人:何沛邹凤鸣吴跃来钱勤生发明名称:12铬2相钨钒钛棚钢热轧锅炉管生产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层管材的生产工艺,特别是12CrZM。WW函钢热轧锅炉管的生产工艺.本发明工艺为:氧气转炉冶炼~3t一10t大键浇注~铸锭500℃一700℃送均热炉加热至1260℃土10℃送初轧~圆坯剥皮,精整后送加热炉加热至1270℃士10℃时送穿孔连轧得毛管一毛管加热1000℃l10℃时张力减径到成品规格~连续式气氛炉11℃~1035℃正火后回火一精整、探伤、检验、入库.本发明生产规模大、产品批量大、质量稳定、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连续圆管坯轧管中的铸坯质量、轧制工艺和压缩比等三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外钢管连铸连轧和近终形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发展我国的钢管连铸连轧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连铸坯不经过离线加热炉加热,直接进入轧机轧制,称之谓“连铸-直接轧制”(HDR或CCDR)。连铸一直接轧制工艺需对铸坯进行保温及边部在线补偿加热。 1984年,日本大同特钢公司(株)在世界上最先将其制造的燃料加热式铸坯边部加热炉交付日本钢管公司(株)福山钢厂使用。其概况介绍如下: 1.平面布置图 在五号连铸机和二号热轧机之间靠近连铸机处设置边部加热炉。从连铸机出来的双流连铸坯,用气体火焰切割器切断,用边部加热炉加热后,在收集铸坯台车上集中,去掉飞边、毛刺,检测表面缺陷后输送到粗轧机。在沿途的输送辊道上,有保温罩覆盖着铸坯。  相似文献   

12.
非调质钢C70S6 BYΦ60 mm棒材的生产流程为60 t UHP EAF-LF-VD-240 mm×240 mm坯连铸-连轧。连轧材经现场超声波探伤并对缺陷定位取样,通过低倍、金相显微等检验方法对缺陷进行分析,得出该缺陷为心部裂纹,其产生原因主要是铸坯加热不均和轧后冷却应力较大造成。通过改善铸坯加热工艺,将加热二段温度从1 239℃提高至1 248℃,总加热时间≥2.0 h,均热段1 232℃20~40 min,轧后冷却由堆冷24 h改成坑冷38 h,探伤不合格率由36. 80%降至0. 78%。  相似文献   

13.
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调试生产阶段,精轧机乃多次出现轧裂卡钢停产事故。对轧裂钢板试样进行组织、夹杂物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严重的组织不均匀性是导致Q235热轧钢板轧裂的主要原因。采取降低连铸时钢水的过热度、提高铸坯出加热炉温度及增大粗轧阶段的压下量等工艺措施后,没有出现过F3轧裂卡钢事故。  相似文献   

14.
唐洪华  田乃媛 《钢铁》2003,38(7):28-30,3
讨论了两流薄板坯连铸连轧作业时铸坯在加热炉内的运动情况。分析了进入出坯段的铸坯的模式选择,定义了加热炉综合进坯速度和加热炉平均出坯速度两个概念来讨论铸坯出坯的两种方案,并提出了最小铸坯长度和最大加热炉综合进坯速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验证、工业生产试验研究了炉气对304奥氏体不锈钢(/%:≤0.08C,18~20Cr,8.0~10.5Ni)连铸坯以及热轧板表面质量的影响。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加热炉中燃烧后炉气中水蒸气含量为19.5%时,加热后铸坯表面铁鳞厚且致密,除鳞后铁鳞残留明显,热轧后钢板色泽不均匀,局部粗糙度4.0μm;当炉气中水蒸气含量降至5.8%时,加热后铸坯表面铁鳞稀薄、疏松,除鳞后无肉眼可见铁鳞,热轧后色泽均匀,整体粗糙度3.0μm。因此为提高热轧板表面质量,应控制加热炉燃烧后炉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相似文献   

16.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标志着轧材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连铸连轧就是将连铸机生产出来的高温无缺陷坯.无需清理和再加热(但需经过短时的均热和保温处理)而直接扎制成材。这样把铸和轧直接连成一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就称为连铸连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八钢公司采用铁水脱硫预处理-复吹转炉-LF精炼-板坯连铸-1750mm热连轧控轧控冷工艺开发Q355NH热轧带钢。通过连铸坯缓冷减少铸坯热裂纹产生,通过控制精轧和卷取温度来保证性能,各项性能完全满足Q355NH D级技术条件要求,并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八钢公司采用铁水脱硫预处理-复吹转炉-LF精炼-板坯连铸-1750mm热连轧控冷工艺开发金刚石锯片基体用钢50Mn2V。通过连铸坯缓冷减少铸坯热裂纹产生,通过控制精轧和卷取温度来保证性能,各项性能完全满足金刚石锯片基体用钢技术条件要求,用户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两流薄板坯连铸连轧作业时铸坯在加热炉内的运动情况。分析了进入出坯段的铸坯的模式选择,进而确定铸坯进入平移段的时机。定义了加热炉综合进坯速度和加热炉平均出坯速度两个概念来讨论铸坯出坯的两种方案,并提出最小铸坯长度和最大加热炉综合进坯速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丁波  丁美良  关建辉  茅永明 《钢铁》2013,48(6):50-53
 采用SEM对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除鳞除不尽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Q235B、Q345B和SPA-H连铸坯内层氧化铁皮呈楔形嵌入钢基体中,嵌入钢基体中的氧化铁皮主要为铁橄榄石—Fe2SiO4相,随着钢基体中硅含量的增加,嵌入钢基体中的铁橄榄石相增加,使得内层氧化铁皮与钢基体的附着力增加,造成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除鳞除不尽。针对连铸坯氧化铁皮除鳞除不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一方面,优化加热炉工艺,控制高压水除鳞前连铸坯温度在1173℃以上;另一方面,优化高压水除鳞系统参数,增加高压水除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